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一位化学教师要配制一份Cu2+溶液,他发现实验室中有两种铜盐,其中硫酸铜是蓝色,而氯化铜为绿色。于是他产生疑问:既然都是Cu2,两者的颜色为何不同呢?根据上述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请你提出猜想,为何两种铜盐的颜色不同。(2)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假设。


参考答案

更多 “一位化学教师要配制一份Cu2+溶液,他发现实验室中有两种铜盐,其中硫酸铜是蓝色,而氯化铜为绿色。于是他产生疑问:既然都是Cu2,两者的颜色为何不同呢?根据上述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请你提出猜想,为何两种铜盐的颜色不同。(2)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假设。” 相关考题
考题 无水硫酸铜,吸湿后颜色变为()。 A.无色B.蓝色C.紫色D.绿色

考题 小东发现农民在移栽植物市常剪掉部分枝叶,这是为什么呢?他猜想,叶可能是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试验装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针对小东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

考题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初三化学考试中设计了下面试题。 【试题】小明同学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对某本书上的‘: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为什么用“一般”这个词呢难道还有例外吗 于是他查阅资料得知:金属钠很活泼。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同时。他还做了如下实验:往碳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出现蓝色沉淀,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①请写出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通过上述探究.小明对其疑问得到的解答是什么 【考试结果】经统计分析,学生在本试题②上的得分偏低。 问题: (1)该试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 (2)试分析学生在②上得分偏低的可能原因。 (3)如果你来讲评该试题,你将给予学生哪些学法指导

考题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试题】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考试结果】部分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答案A或B。 由于要配制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因此需要溶质的质量为:(1)若溶质为硫酸?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________。 (2)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 (3)请对学生答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考题 一、考题回顾 题目:《溶质的质量分数》 ?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生活导入 【教师展示】教师课堂上展示三杯颜色深浅不一的红糖水。 【教师提问】猜想三杯红糖水的甜度大小?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并请学生上台品尝验证。 【学生回答】根据红糖水的颜色判断,颜色深的甜度大,颜色浅的甜度低。 【教师提问】为什么可以通过颜色的深浅判断溶液的浓稀? 【学生回答】颜色越深,说明溶解的红糖越多,所以红糖水越甜。 【教师提问】根据溶液深浅可以粗略判断溶液的稀浓,实际生产生活中往往需要准确知道一个溶液里溶质的含量。比如,施用农药时需要准确知道一定量的药液里所含农药的量。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药液过浓,会毒害农作物;药液过稀,则不能有效地杀虫灭菌,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 【教师引导】如何定量地表示溶液的稀浓? 环节二:探究新知 【教师演示】在室温下,对三个小烧杯进行编号,各加入20ml水,然后分别加入0.1g、0.5g、2g无水硫酸铜,振荡,使硫酸铜全部溶解,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并填入表格中。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判断三种硫酸铜溶液的稀浓,并解释原因。 【学生回答】1号烧杯溶解的硫酸铜最少,颜色最浅,溶液最稀;3号烧杯溶解的硫酸铜最多,颜色最深,溶液最浓。 【教师提问】在本实验中,溶质、溶剂和溶液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将表格相应部分补充完整。 【学生回答】溶质是硫酸铜,溶剂是水,硫酸铜溶质分散到溶剂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硫酸铜溶液。 【教师提问】三种硫酸铜溶液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由实验可以看出,三种硫酸铜溶液含有不同质量的硫酸铜,所形成的溶液颜色也不同。可以得出,在一定质量的溶剂中,溶质质量不同,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组成的硫酸铜溶液。 【教师引导】利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可以准确定量地表示溶液的组成,即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题 【学生回答】锌与硫酸生成氢气和硫酸锌。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可以知道铜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教师引导】既然锌能与酸反应,铜不能与酸反应,由此可知金属的活泼性是不同的。那么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怎样的顺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二)新课讲授 【学生实验】①铁与硫酸铜的反应;②铁、铜分别与盐酸的反应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思考铁与铜,哪种金属更加活泼?为什么? 【学生回答】铁比铜活泼,因为铁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铜与盐酸不反应,并且铁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更活泼。 【提出问题】通过这两组实验,你能说说我们在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采取的实验方法吗? 【学生回答】第一种方法是让金属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第二种方法是让金属与酸反应,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 【教师引导】现有镁、铜、锌三种金属,利用上述实验方法,你能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来判断镁、铜、锌三种金属谁的活动性更强吗? (药品:镁条、铜丝、锌粒、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镁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 (小组讨论5分钟) 【提出问题】哪个小组愿意说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 【学生回答】 小组①:将镁条、铜丝、锌粒分别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活动性强弱。 【提出问题】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看,金属所处的位置与活泼性有什么关系?排在H前面的金属有什么特点?排在前面的金属与后面金属的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学生回答】 (1)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泼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三)巩固提高 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1)铁和稀盐酸 (2)铝和硫酸锌溶液 (3)铁与硫酸铜晶体 解析:(1)反应;(2)反应;(3)不反应 (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金属活动性顺序。 布置作业:有一种“黄铜”又称为“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黄铜”外观与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能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鉴别金与“愚人金”?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2.请谈一谈你这样设计导入的原因?

考题 便携式参比电极中的紫铜棒应定期擦洗干净,露出铜的本色(),并更换饱和硫酸铜溶液。饱和硫酸铜溶液用()和化学()配制。

考题 无水硫酸铜,吸湿后颜色变为()。A、无色B、蓝色C、紫色D、绿色

考题 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这种变化属于()。

考题 硫酸铜溶液配制时所使用的硫酸铜结晶化学纯度为()A、分光纯B、优级纯C、分析纯D、化学纯

考题 硫酸铜溶液为何要现配现用?

考题 磺胺甲噁唑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试液反应生成的铜盐沉淀的颜色为()A、草绿色B、淡棕色C、紫色D、黄绿色

考题 一位化学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不同价态铁元素之间的转化”探究活动。一位学生向FeSO4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然后向其中加入双氧水,看到溶液变红色,但很快褪去了。学生不解:难道双氧水不能氧化Fe2+吗? (1)请你用大学学过的知识,猜想造成这个实验现象的原因。 (2)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假设。

考题 一位化学教师正在教授“化学反应原理”这个模块,他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新教材引入了焓变的概念.于是他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焓变的大小等于等压过程反应热,那么既然已经给学生建立了反应热的认识.为什么还要引入“焓变”呢?(1)请写出焓的定义式,并说明其含义。(2)为什么有了反应热,还需要引入焓变?它的作用是什么?

考题 一位化学教师在演示苯酚与Fe3+显色的实验时,不小心多加了一些FeCl3溶液,结果原本已经变成的蓝色又褪去了。问题:(1)请你猜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说明你做出假设的思路。(2)化学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课程学习的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请你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应用苯酚与Fe3+显色这一性质。

考题 实验室常用的气瓶外观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气体,请选择下列对应的气体与提供的气瓶颜色一致。白色();灰色();黑色();绿色();蓝色()。

考题 硫酸铜的水溶液是何种颜色:()?A、无色B、黄色C、粉红色D、蓝色E、紫色

考题 钠盐水溶液与硫酸铜试液作用,产生草绿色铜盐沉淀的药物是()。A、磺胺嘧啶B、磺胺甲恶唑C、甲氧苄啶D、磺胺醋酰钠

考题 背景材料: 张老师在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以下题目: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不少同学选择A或B选项。 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学生出现解题失误的原因。 (2)本题正确答案为(),分析其正确的解题思路。

考题 背景材料: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一位老师在设计“醛的性质”的教学时,为了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物品,他想到既然葡萄糖可以还原氢氧化铜,为什么不用葡萄汁来直接做实验呢?于是.他向葡萄汁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后,生成砖红色的沉淀。这位教师很兴奋,但是一位同事却提醒他:葡萄汁的成分很复杂,这个实验可以说明葡萄糖的还原性吗? 问题: (1)什么叫作创设情境?为什么要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2)该实验可以说明葡萄糖的还原性吗?请猜想还有哪些影响因素? (3)这一事件对你进行化学教学有什么启示?

考题 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 【试题】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考试结果】部分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答案A或B。 由于要配置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因此需要溶质的质量为:(1)若溶质为硫酸铜,则0.48×160×0.1=7.68g,因此选择A选项;(2)若溶质为CuSO4·5H2O,0.48×250×0.1=12.0g;因此选择B选项。 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为_________,解题思路是________。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考题 问答题一位化学教师在演示苯酚与Fe3+显色的实验时,不小心多加了一些FeCl3溶液,结果原本已经变成的蓝色又褪去了。问题:(1)请你猜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说明你做出假设的思路。(2)化学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课程学习的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请你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应用苯酚与Fe3+显色这一性质。

考题 问答题硫酸铜溶液为何要现配现用?

考题 问答题一位化学教师正在教授“化学反应原理”这个模块,他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新教材引入了焓变的概念.于是他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焓变的大小等于等压过程反应热,那么既然已经给学生建立了反应热的认识.为什么还要引入“焓变”呢?(1)请写出焓的定义式,并说明其含义。(2)为什么有了反应热,还需要引入焓变?它的作用是什么?

考题 单选题硫酸铜溶液配制时所使用的硫酸铜结晶化学纯度为()A 分光纯B 优级纯C 分析纯D 化学纯

考题 单选题钠盐水溶液与硫酸铜试液作用,产生草绿色铜盐沉淀的药物是()。A 磺胺嘧啶B 磺胺甲恶唑C 甲氧苄啶D 磺胺醋酰钠

考题 单选题磺胺甲噁唑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试液反应生成的铜盐沉淀的颜色为()A 草绿色B 淡棕色C 紫色D 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