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14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的作家是()。
- A、秦观
- B、辛弃疾
- C、苏轼
- D、晏殊
参考答案
更多 “14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的作家是()。A、秦观B、辛弃疾C、苏轼D、晏殊” 相关考题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试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之名,制所定也。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云。——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材料二:(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4141页。材料三:(1905年,上谕)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又与科举无异。历次定章,原以修身读经为本。各门科学,尤皆切于实用,是在官绅申明宗旨,闻风兴起,多建学堂,普及教育。——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5392-5393页。(1)解释材料一中的“四子书”、“大比”、“进士出身”、“ 传胪”。(2)依据材料一,说明明代科举考试与唐宋的主要区别。(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
考题
清代的翁曾源出身显贵,祖父翁心存为帝师,叔父翁同龢为名臣。其人读书无几,学问平平,乡试屡试不中,只能通过家庭背景混得监生身份。同治皇帝顾念其祖父授读之恩,赐翁曾源()(填科举考生身份),并准其不参加()试而直接参加殿试,最后他竟被钦点状元,大魁天下。
考题
清代,甲、乙、丙、丁四人都参加了某科殿试,发榜时,甲为二甲第六名,乙为一甲第三名,丙为三甲第七十八名,丁为本科状元。按照明清的科举制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甲被赐以“进士及第”B、乙被赐以“进士出身”C、丙被赐以“进士出身”D、丁被赐以“进士及第”
考题
多选题清代,甲、乙、丙、丁四人都参加了某科殿试,发榜时,甲为二甲第六名,乙为一甲第三名,丙为三甲第七十八名,丁为本科状元。按照明清的科举制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甲被赐以“进士及第”B乙被赐以“进士出身”C丙被赐以“进士出身”D丁被赐以“进士及第”
考题
单选题下列哪位作家是农民出身?()A
徐志摩B
叶圣陶C
巴金D
赵树理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