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相高频保护为什么用I1+KI2为操作电流?K值过大或过小对保护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更多 “相高频保护为什么用I1+KI2为操作电流?K值过大或过小对保护有何影响?” 相关考题
考题 阴极保护时,外加阴极电流密度不能过大或过小。()

考题 电力系统振荡时,不受到影响的保护有()A、相间电流保护B、零序电流保护C、相差高频保护D、负序方向高频保护

考题 电力系统振荡时,不受影响的保护有()A、相间电流保护B、零序电流保护C、相差高频保护D、负序方向高频保护

考题 高频距离和零序电流保护的高频部分(或高频通道)停用时,距离、零序电流保护应()继续运行; 同时停用; 只允许零序电流保护运行; 只允许距离保护运行

考题 当线路保护采用近后备方式,对于220kV分相操作的断路器单相拒动的情况,应装设( )保护。 非全相运行; 失灵; 零序电流; 方向高频。

考题 高频保护规定要用专用的电流互感器,防止保护装置误动作,其理由主要是()A、防止串联仪表或其它保护回路断线B、防止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负担过大C、防止误接线

考题 500kV断路器死区保护()A、加死区保护电流定值的1.05倍电流,不同时模拟外部三相跳闸与三相跳闸位置,则死区保护应动作再加0.95倍电流,保护不动作B、加死区保护电流定值的1.05倍电流,同时模拟外部三相跳闸与三相跳闸位置,则死区保护应动作再加0.95倍电流,保护不动作C、加死区保护电流定值的1.05倍电流,同时模拟外部三相跳闸与三相跳闸位置,则死区保护不动作再加0.95倍电流,保护应动作D、加死区保护电流定值的0.95倍电流,同时模拟外部三相跳闸与三相跳闸位置,则死区保护应动作再加1.05倍电流,保护不动作

考题 相差高频保护中采用I1+KI2操作滤过器的特点是什么?

考题 井下低压相敏短路保护的整定值为电流取样短路保护装置整定值的0.6倍左右。

考题 变频器有时出现轻载是过电流保护,原因可能是()A、变频器选配不当B、U/f值过小C、变频器电路故障D、U/f值过大

考题 对解决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的切除问题,可以选择()。A、分相电流差动保护B、高频距离保护C、高频零序保护D、零序电流保护

考题 原理上既能反映三相短路,又不受振荡影响的保护有()。A、相差高频保护B、零序电流保护C、纵联电流差动保护D、距离保护

考题 熔断器中的熔体会因()、过热熔断,从而切断电路以保护电气设备。A、电流过大B、电流过小C、电压过大D、电压过小

考题 滚动轴承游隙的种类有哪些?有什么用途?其值过大或过小有什么害处?

考题 气体保护焊焊缝产生气孔的原因可能是()A、焊丝上有锈迹或水分B、电流过大C、焊接速度太快D、电流过小

考题 在下列选项中,造成电泵启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A、泵排量过大B、泵排量过小C、欠载保护电流过大D、欠载保护电流过小

考题 机车集中供电采用中点接地方式,保护电流动作值正确的有()。A、机车接地保护电流动作值为150~180mA,B、机车接地保护电流动作值为50~80mA,C、客车接地保护电流动作值为100~150mA。D、客车接地保护电流动作值为10~50mA。

考题 相差高频保护的保护部分由()、()电流比相三部分组成。

考题 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用的碟型保护器,发生保护动作是因为()。A、温度过小或电流过大B、温度过高或电流过大C、温度过高或电压过低D、温度过大或电抗过小

考题 某10kV系统输电线路安装了反应故障时电流增大的过电流保护,保护整定电流值为5A,线路末端短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为15A,线路末端短路最小两相短路电流为10A,该保护的灵敏系数为()。A、5B、3C、2D、1.5

考题 相差高频保护操作滤过器常常采用复合电流滤过器,它们反映的一次量为()A、I2+KI0;B、I1+KI2;C、I1+KI2+KI0;D、I1+KI0。

考题 高频保护装置中的比相回路,只比较电流()。

考题 纵联保护的常见类型有()A、方向高频保护B、高频闭锁保护C、相差高频保护D、分相电流差动保护

考题 相高频保护用I1+KI2为操作电流,K=6~8,主要是考虑()相位不受两侧电源相位的影响,有利于正确比相。A、正序电流B、零序电流C、负序电流D、相电流

考题 多选题机车集中供电采用中点接地方式,保护电流动作值正确的有()。A机车接地保护电流动作值为150~180mA,B机车接地保护电流动作值为50~80mA,C客车接地保护电流动作值为100~150mA。D客车接地保护电流动作值为10~50mA。

考题 单选题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用的碟型保护器,发生保护动作是因为()。A 温度过小或电流过大B 温度过高或电流过大C 温度过高或电压过低D 温度过大或电抗过小

考题 问答题相差高频保护中采用I1+KI2操作滤过器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