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拉铆时,铆接件之间应接触良好,铆接面的平面度为()。
A.0.2mmB.0.5mmC.1mmD.1.5mm
考题
铆接件之间应接触良好,铆接面的平面度为()mm。
A.4B.5C.6D.1
考题
装用拉铆钉时,铆接件之间应接触良好,铆接面的平面度为()。
A.4mmB.3mmC.2mmD.1mm
考题
整修吊篮、围栏时,在每涂次层油漆前,应先将前层油漆表面轻轻打磨,使之光洁,并清擦干净,然后施涂,涂刷完毕应恢复表面原有标志。()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在阳极化层未损坏的蒙皮和其他结构件上允许有锪孔套帽限动套冲窝和铆接工具的()。
考题
在等高悬挂中,接触线的弛度是指()。A、接触线两悬挂点连线中点至接触线弧垂最低点的距离B、弧垂最低点至轨面的距离C、弧垂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接触线两悬挂D、点连线中点至地面的距离
考题
打磨前应调查待打磨地段钢轨状况,采用()或(),根据钢轨表面状态、钢轨伤损和轮轨接触情况,结合设计廓形制订打磨方案。
考题
基站室内走线架连接处两端,()与走线架之间,宜采用16mm2以上()或相应截面的铜编织带可靠连接,连接处应打磨去除喷塑层,保证可靠连接。
考题
如果切丝机上刀门与刀刃的间隙过小,则需要减少上刀门座与上刀门之间垫的垫片或打磨上刀门()。A、刃口B、座C、端面D、安装平面
考题
铆接件应去除接触表面上的()等其它污物A、毛刺B、锈垢C、氧化皮D、绝缘层
考题
铆接件应去除接触表面上的毛刺、锈垢、氧化皮等其它污物,铆接面的平面度为()mm。A、1B、2C、3
考题
渗透检测前,为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漆层应采用()。A、打磨法B、溶剂法C、腐蚀法D、蒸汽除油法
考题
对承力索补强的要求:使用预绞丝接续条(麻花)对承力索补强的时候要注意将()卸载,并将表面的腐蚀层打磨后进行。A、原线索B、接触线C、架空地线D、下锚补偿器
考题
铆接件之间应接触良好,铆接面的平面度为1mm。
考题
在光纤链路测试时,测试前应对所有的光连接器件进行清洗,并将测试接收器校准至零位。
考题
在悬挂点处承力索至接触线水平面的距离称为结构高度。
考题
铆接件之间应接触良好,铆接面的平面度为()mm。A、4B、5C、6D、1
考题
基站室内走线架连接处两端,走线架支撑与走线架之间,宜采用()mm2以上铜导线或相应截面的()可靠连接,连接处应打磨去除喷塑层,保证可靠连接。
考题
拉铆时,铆接件之间应接触良好,铆接面的平面度为()。A、0.2mmB、0.5mmC、1mmD、1.5mm
考题
()是指化学电源正负极在电化学反应进行时由于极化所引起的内阻。A、欧姆内阻B、极化内阻C、接触内阻D、化学内阻
考题
电控发动机,在从车上拆下起动机前应()。A、先关闭点火开关B、先拆除蓄电池负极线C、先拆除蓄电池正极线D、先拆除起动机上的导线
考题
刮腻子或环氧树脂前应先将蒙皮表面阳极化层打磨掉,再用()擦试干净。
考题
填空题打磨前应调查待打磨地段钢轨状况,采用()或(),根据钢轨表面状态、钢轨伤损和轮轨接触情况,结合设计廓形制订打磨方案。
考题
单选题渗透检测前,为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漆层应采用()。A
打磨法B
溶剂法C
腐蚀法D
蒸汽除油法
考题
单选题对承力索补强的要求:使用预绞丝接续条(麻花)对承力索补强的时候要注意将()卸载,并将表面的腐蚀层打磨后进行。A
原线索B
接触线C
架空地线D
下锚补偿器
考题
单选题在等高悬挂中,接触线的弛度是指()。A
接触线两悬挂点连线中点至接触线弧垂最低点的距离B
弧垂最低点至轨面的距离C
弧垂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接触线两悬挂D
点连线中点至地面的距离
考题
单选题()是指化学电源正负极在电化学反应进行时由于极化所引起的内阻。A
欧姆内阻B
极化内阻C
接触内阻D
化学内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