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衰减曲线法的缺点是,当外界干扰频繁及记录曲线变化不规则时,不能正确地判断4∶1衰减比例带和操作周期,因而也就不能得到正确的整定参数。


参考答案

更多 “衰减曲线法的缺点是,当外界干扰频繁及记录曲线变化不规则时,不能正确地判断4∶1衰减比例带和操作周期,因而也就不能得到正确的整定参数。” 相关考题
考题 实际应用中,调节器的参数整定方法有()等4种。 A.临界比例带法、响应曲线法、发散振荡法、衰减法B.临界比例度法、响应曲线法、经验法、衰减法C.响应曲线法、发散振荡法、经验法、衰减法D.临界比例带法、经验法、发散振荡法、衰减法

考题 衰减曲线法的缺点是,当外界干扰频繁及记录曲线变化不规则时,不能正确地判断4∶1衰减比例带和操作周期,因而也就不能得到正确的整定参数。()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4∶1衰减曲线法整定参数应在纯比例的自动控制闭合系统中进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控制器参数整定的()是先通过试验得到δ4:1和T4:1,然后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关系求出控制器各参数值。A、理论计算法B、临界比例度法C、衰减曲线法D、经验凑试法

考题 在某温度控制系统中,采用4:1衰减曲线法整定控制器的参数,得δs=20%,当控制器为比例作用时,其整定参数值为()A、20%B、40%C、60%D、80%

考题 用4:1衰减曲线法整定控制器参数时,第一条做出的4:1曲线是在()工作条件下获得的。

考题 衰减曲线法整定控制器参数,是力图将过渡过程曲线整定成()的衰减振荡曲线。A、4∶1或1∶10B、1∶4或10∶1C、1∶4或1∶10D、4∶1或10∶1

考题 调节器参数常用的工程整定方法有()。A、积分曲线法B、经验法C、临界比例度法D、衰减曲线法

考题 自动调节系统常用参数整定方法有()。A、经验法B、衰减曲线法C、临界比例度法D、反应曲线法

考题 采用临界比例度法整定调节器参数时,要求使过程曲线出现4:1或10:1的衰减为止。

考题 采用4∶1衰减曲线法整定调节参数时,若4∶1衰减比例度和衰减周期分别为δS=和TS,则比例作用时调节参数为()。A、δ=0.8δSB、δ=1δSC、δ=1.5δS

考题 控制器参数整定的衰减曲线法的标准是获得4:1(或10:1)的曲线。

考题 在某温度控制系统中,采用4:1衰减曲线法整定控制器的参数,得δs=20%,当控制器为比例积分作用时,其整定参数值为()A、24%B、12%C、36%D、48%

考题 在用反应曲线法整定调节器参数的前提是()A、知道控制对象特性B、知道阶跃响应的动态过程曲线C、知道临界比例带知道D、4:1衰减的比例带

考题 在用衰减曲线法整定调节器参数的前提是()A、知道控制对象特性B、知道阶跃响应的动态过程曲线C、知道临界比例带D、知道4:1衰减的比例带

考题 下面关于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中的衰减曲线法的描述正确的有()。A、加的干扰幅值不能太大,5%左右B、对于干扰频繁的系统不适用C、首先加入的控制作用是比例、积分作用D、被控变量的过渡过程曲线为等幅振荡

考题 依据控制器参数整定的衰减曲线法,通常记录的比例度是在曲线衰减比位()时的比例度。A、2:1B、4:1C、6:1D、8:1

考题 依据控制器参数整定的衰减法,通常记录的比例度是在曲线衰减比为()时的比例度A、2:1B、4:1C、6:1D、8:1

考题 在调节器参数工程整定法中,衰减曲线法适合于()。A、干扰频繁,记录曲线不规则的系统B、干扰少、记录曲线规则的系统

考题 当控制系统的外界干扰频繁,记录的过渡过程曲线不规则时,整定调节参数应采用()。A、临界比例度法B、衰减曲线法C、经验凑试

考题 衰减曲线法是在纯比例运行下通过使系统产生衰减震荡,得到衰减比例度和衰减周期,然后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关系求出控制器各参数值。

考题 调节器整定参数比例度合适时,被调参数的变化曲线为()。A、发散振荡B、衰减振荡C、等幅振荡D、非周期衰减

考题 调节器PID参数整定方法有()等。A、临界比例度法B、衰减曲线法C、反应曲线法D、经验法

考题 4:1衰减曲线法整定参数应在纯比例的自动控制闭和系统中进行。

考题 实际应用中,调节器的参数整定方法有()等4种。A、临界比例带法、响应曲线法、发散振荡法、衰减法B、临界比例带法、响应曲线法、经验法、衰减法C、响应曲线法、发散振荡法、经验法、衰减法D、临界比例带法、经验法、发散振荡法、衰减法

考题 多选题下面关于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中的衰减曲线法的描述正确的有()。A加的干扰幅值不能太大,5%左右B对于干扰频繁的系统不适用C首先加入的控制作用是比例、积分作用D被控变量的过渡过程曲线为等幅振荡

考题 单选题在用衰减曲线法整定调节器参数时,其操作过程应是()。A 切除积分、微分作用,改变PB;使出现等幅振荡,记录此时PB和振带周期TsB 切除积分、微分作用,改变PB;使动态过程符合4∶1衰减比,记录PB和TsC 切除比例、微分作用,改变Ti使出现等幅振荡,记录Ti和TsD 切除比例、微分作用,改变Ti使动态过程符合4∶1衰减比,记录Ti和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