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陈晓琪在1990年中专预选考试时成绩不合格,失去了参加统考以及报考委培生的资格。齐玉苓等则通过了预选考试,取得了报考统招及委培生资格。当年,济宁商校发出了录取通知书:录取齐玉苓等为该商校199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但是,此录取通知书却被陈晓琪从滕州八中领取。之后,陈晓琪以"齐玉苓"的名义进入济宁商校就读。在就读期间,陈晓琪仍然使用齐玉苓等在初中及中考期间形成的考生资料。1993年,陈晓琪从商校毕业,其父亲陈克政伪造体格检查表和学期评语与原档案中的两表调换。其后,陈晓琪继续以齐玉苓的名义被分配到中国银行滕州市支行工作,在其工作单位的人事档案和工资单上的名字均仍然是"齐玉苓". 1999年齐玉苓在得知陈晓琪冒用其姓名上学并就业这一情况之后,以陈晓琪及有关学校和单位侵害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被告陈晓琪停止侵害并赔偿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

问题:(1)被告陈晓琪等的行为侵犯了原告齐玉苓什么性质的权利?

(2)你认为此案应如何判决?


参考答案

更多 “ 陈晓琪在1990年中专预选考试时成绩不合格,失去了参加统考以及报考委培生的资格。齐玉苓等则通过了预选考试,取得了报考统招及委培生资格。当年,济宁商校发出了录取通知书:录取齐玉苓等为该商校199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但是,此录取通知书却被陈晓琪从滕州八中领取。之后,陈晓琪以"齐玉苓"的名义进入济宁商校就读。在就读期间,陈晓琪仍然使用齐玉苓等在初中及中考期间形成的考生资料。1993年,陈晓琪从商校毕业,其父亲陈克政伪造体格检查表和学期评语与原档案中的两表调换。其后,陈晓琪继续以齐玉苓的名义被分配到中国银行滕州市支行工作,在其工作单位的人事档案和工资单上的名字均仍然是"齐玉苓". 1999年齐玉苓在得知陈晓琪冒用其姓名上学并就业这一情况之后,以陈晓琪及有关学校和单位侵害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被告陈晓琪停止侵害并赔偿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问题:(1)被告陈晓琪等的行为侵犯了原告齐玉苓什么性质的权利?(2)你认为此案应如何判决? ” 相关考题
考题 为什么专业技能考试时间会在教育理论知识成绩发布以前?那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理论成绩啊,不是只有教育理论成绩合格后才有资格报考专业技能考试吗?

考题 总成绩不合格而形成性考核合格者,在参加下一轮课程期末考试时,形成性考核成绩继续有效;如果形成性考核不合格,则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齐玉苓与陈晓琪均系滕州八中1990届应届初中毕业生,陈晓琪在1990年中专预选考试时成绩不合格,失去了升学考试资格。齐玉苓则通过了预选考试,在统考中成绩为441分,超过了委培录取的分数线。后来济宁商校发出了录取“齐玉苓”为该校199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的通知书,陈晓琪在其父陈克政的操纵下,从滕州八中领取了该通知后即以“齐玉苓”的名义入济宁商校就读。陈晓琪从济宁商校毕业后,以“齐玉苓”的姓名在中国银行滕州支行工作。则此案中,陈晓琪及其父侵犯了由宪法保护的齐玉苓的哪些权利:A.发展权B.劳动权C.受教育权D.姓名权

考题 2012年毕业的定向生、委培生是否可以报考?

考题 陈某参加2015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时作弊,依据《教师资格条例》,其考试成绩作废,2020年以前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17岁的中专毕业生小叶在酒店从业,欲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她是中国人,有中专学历,身体健康,具有适用导游工作需要的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她( )参加考试。 A.符合报考条件,可以 B.不符合报考条件,不可以 C.不符合报考条件,但可特许 D.符合报考条件,但未满18岁,不可以

考题 在齐玉苓状告陈晓琪一案中,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侵犯了原告依法所享有的宪法性权利(受教育权),创造了( )的记录。A.首次援引宪法做出司法判决B.首次明确受教育权不得侵犯C.首次明确受教育权是宪法性权利D.首次阐述受教育权的宪法依据

考题 陈某参加2015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时作弊,依据《教师资格条例》,其考试成绩作废,2020年以前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

考题 在某市2005年中考命题工作开始前,8所学校的有关人员先后找到王晓琪打听2005年中考政治考试内容,王晓琪向上述人员分别讲了十个题目,并接受上述人员吃请和收受所送现金3,200元及茶叶等物品。2005年5月20日下午,王晓琪接到参加中考命题的通知。在命题过程中,王晓琪违反市教育局有关命题时应回避自己在考试辅导中用过的原题的规定,将自己上述透露的内容编排进了这次中考政治考试试卷中,造成2005年该市中考政治试题在考前大范围泄露,考生中考政治成绩作废。关于王晓琪实施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辅导在前,命题在后,不构成犯罪 B.造成当年考生中考政治成绩作废,属于“情节 严重” C.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D.打听考试内容的人构成了共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