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二 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 07亿吨。凤阳县粮食产 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量5.02亿公斤,1981年产量6. 70亿公斤,1982年产量7. 15亿公斤。

材料三 1973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亩产可达650公斤,被称为“东方魔稻”。到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时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密切关系,你知道是什么会议吗?(2分)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的“东方魔稻”叫什么?这则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4)通过阅读以上材料,你觉得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更多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材料二 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 07亿吨。凤阳县粮食产 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量5.02亿公斤,1981年产量6. 70亿公斤,1982年产量7. 15亿公斤。材料三 1973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亩产可达650公斤,被称为“东方魔稻”。到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时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分)(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密切关系,你知道是什么会议吗?(2分)(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的“东方魔稻”叫什么?这则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4)通过阅读以上材料,你觉得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是什么?(3分) ” 相关考题
考题 王斌同学在讨论中引用了下列材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十万斤,一颗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他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出现的浮夸风现象”的判断,并进而得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的结论。你对王斌同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是( )。A.引用真实的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正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结论B.引用真实的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与形成的判断不一致、得出的结论错误C.引用材料不存在、无依据发表评论、形成的判断错误、得出的结论错误D.引用材料有力论证了所形成的正确判断,但得出的结论错误

考题 以下粮食作物中,2003年亩产量最高的是:A、早稻 B、晚稻 C、小麦 D、玉米

考题 大跃进时期,一篇新闻报道了湖北某公社亩产三万多斤粮食的“业绩”,并解说这一高产源于深耕密植和科学施肥。但实际上,是当地把其他多亩地上种植的已然成熟的水稻移栽到一亩地上,才形成了这个亩产量。我们说,相关报道是不真实的,因为它()。 A.夸大事实B.凭空捏造C.合理想象D.因果不符

考题 2020年11月2日,由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测产结果公布,晚稻平均亩产达到911.7公斤。加上今年7月测得的早稻平均亩产619.06公斤,意味着该水稻早晚双季稻达到1530.76公斤,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A.海盐一号B.叁优一号C.南优二号D.超优千号

考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冒进口号出现在()时期。

考题 (1)材料一中,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

考题 媒体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2年

考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等口号应产生于()A.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考题 王斌同学在讨论中引用了下列材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十万斤,一颗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他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出现的浮夸风现象”的判断,并进而得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的结论。你对王斌同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是( )。

考题 我国蕴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总蕴有量达50亿吨(单位折合为标准煤),其中农作物秸杆年产量达7亿吨,目前用作能源的比例不大,形成现实的生物质能源资源有()。A、5亿吨B、3亿吨C、2亿吨

考题 我国()面积达到3亿多亩,年产量超过7亿吨,人均占有量500多公斤,均居世界第一位。

考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等口号应产生于()A、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考题 凤阳三年粮食产量: 1980年 粮食产量5.02亿公斤 1981年 粮食产量6.70亿公斤 1982年 粮食产量7.15亿公斤 按此趋势,农村改革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考题 凤阳三年粮食产量: 1980年 粮食产量5.02亿公斤 1981年 粮食产量6.70亿公斤 1982年 粮食产量7.15亿公斤 从凤阳的变化可见到农村改革的作用如何?

考题 凤阳三年粮食产量: 1980年 粮食产量5.02亿公斤 1981年 粮食产量6.70亿公斤 1982年 粮食产量7.15亿公斤 凤阳的三大步与农村改革什么制度有直接关系?

考题 媒体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2年

考题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考题 1958年的《人民日报》曾出现过这样一些报道,“麻城建国一社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这些报道反映出()A、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B、”大跃进”时期浮夸风严重C、农业发展水平空前绝后D、农业合作化成果显著

考题 《工人日报》曾刊发以“人有多大胆,钢有多大产”为标题的新闻是在()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考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有万斤的思想,就没有万斤的收获”,这些“豪言壮语”出现在()A、土地改革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运动中D、改革开放后

考题 从农业部获悉: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第四期攻关项目获得重大突破,经农业部组织专家测产,湖南省溆浦县第四期超级稻百亩方(),创造新纪录。A、亩产超过500公斤B、亩产超过1000公斤C、亩产超过1500公斤D、亩产超过2000公斤

考题 有一段时期,《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过渡时期B、“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时期C、文革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考题 已知某村粮食亩产量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2成,去年的粮食亩产量为420公斤,则今年的粮食亩产量为()公斤。

考题 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公斤,其余亩产为500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平均亩产为()A、520公斤B、530公斤C、540公斤D、550公斤

考题 单选题《工人日报》曾刊发以“人有多大胆,钢有多大产”为标题的新闻是在()A 土地改革时期B 三大改造时期C 大跃进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

考题 单选题有一段时期,《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 过渡时期B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时期C 文革时期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考题 单选题我国蕴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总蕴有量达50亿吨(单位折合为标准煤),其中农作物秸杆年产量达7亿吨,目前用作能源的比例不大,形成现实的生物质能源资源有()。A 5亿吨B 3亿吨C 2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