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8、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是()
A.主要是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是“希望”结果发生;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
B.主要是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间接故事是“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发生。
C.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必然发生。
D.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的“明知”,包括认识到结果“必然”发生,也包括认识到结果“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通常只认识到结果“可能”发生。
参考答案和解析
犯罪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同属犯罪故意的范畴,从认识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这些相同点,说明和决定了这两种故意形式的共同性质。但是,犯罪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又有着重要的区别: (1) 从认识因素上看,二者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有所不同。犯罪的直接故意既可以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而犯罪的间接故意只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 (2) 从意志因素上看,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显然不同。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行为人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排除障碍,积极地甚至顽强地实现犯罪目的,造成犯罪结果。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则不是持希望的心理态度,而是持放任的心理态度。“放任”就是对结果的发生与否采取听之任之、满不在乎、无所谓的态度,不发生结果他不懊悔,发生结果也不违背他的本意。在放任心理支配下,行为人就不会想方设法排除障碍,积极追求或是努力阻止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意志因素的不同,是两种故意区别的关键所在。 (3) 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对这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相同。对直接故意来说,其行为性质与结果性质是同一的,其结果也是特定的,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客观上有相应的行为,即构成特定的故意犯罪,危害结果发生与否不影响定罪,而只是在那些以结果为既遂要件的犯罪里是区分既遂与未遂形态的标志。对间接故意而言,特定的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结果发生与否都不违背行为人意志,都包含在其本意中,因而要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仅有行为而无危害结果时,尚不能认定行为人构成此种犯罪,只有发生了特定危害结果才能认定构成特定的犯罪。即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决定了间接故意犯罪的成立与否。
更多 “8、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是()A.主要是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是“希望”结果发生;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B.主要是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间接故事是“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发生。C.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必然发生。D.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的“明知”,包括认识到结果“必然”发生,也包括认识到结果“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通常只认识到结果“可能”发生。” 相关考题
考题
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 )。
A.均为直接故意
B.对乙为直接故意
C.均为间接故意
D.对丙为间接故意
考题
丈夫甲为杀死妻子,在妻子饭碗中投毒,明知孩子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与丙的主观态度分别是()A、均为直接故意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C、直接故意与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考题
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A、均为直接故意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考题
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里态度分别是()A、均为直接故意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考题
单选题丈夫甲为杀死妻子,在妻子饭碗中投毒,明知孩子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与丙的主观态度分别是()A
均为直接故意B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C
直接故意与疏忽大意的过失D
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考题
单选题刑法理论上把犯罪故意分为两种类型,即()。A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B
有预见的故意与无预见的故意C
明知的故意与放任的故意D
可能的故意与必然的故意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