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不过是诸多个人意见与个人选择的 综合表现。除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有动力 (或压力)推行环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再 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效果。这段文字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A.每个公民都应该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B.完善的环保法规是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
C.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应该体现公民个人意愿
D.政府有责任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B.完善的环保法规是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
C.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应该体现公民个人意愿
D.政府有责任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由文段中“诸多个人意见与个人选择的综合表现”、“每一个人”、“每个公民”等可知,作 者强调的主体是“每个公民”。B、C项强调的主体都是“法规”,D项强调的主体是“政府”,只有A项强调的是“每 个公民”,故正确答案为A。
更多 “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不过是诸多个人意见与个人选择的 综合表现。除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有动力 (或压力)推行环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再 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效果。这段文字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A.每个公民都应该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B.完善的环保法规是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 C.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应该体现公民个人意愿 D.政府有责任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 相关考题
考题
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不过是诸多个人意愿与个人选择的综合表现。除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有动力(或压力)推行环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那么,再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A.政府有责任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B.完善的环保法规是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C.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应该体现公民个人意愿D.每个公民都应当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考题
调查结果显示,环保意识越高的地区的公众,环保行为的参与度也越积极,但环保意识与环保满意度却呈相关关系,即环保意识越高,环保满意度却越低。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A.环保意识越高的公众看环保问题的眼光越强B.环保意识越高的公众对环保质量要求也高C.环保质量总是落后于公众的环保要求D.环保质量是一个永不能得到公众满意的话题
考题
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不过是诸多个人意见与个人选择的综合表现。除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有动力(或压力)推行环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再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 )。A.政府有责任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B.完善的保护法规是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C.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应该体现公民个人意愿D.每个公民都应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考题
零点集团针对全国 30 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进行了“中国公 众环保指数”调查。 2010 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 69.5 分,较之 2005 年(68.1 分)和 2007 年(69.1 分)维持稳定局面,但仍未破七,当前大的环保环境和公众环保内驱力还没有达到足以产生变革的度点。 可喜的是,西部城市公众环保指数以 69.4 分紧随东部之后(70.3 分),成为 2010 年环保指数的亮点。 进一步研究发现,西部公众主要赢在社会参与型环保的行为率高,高出东 部和中部公众 10 分以上。
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矛盾一:73.2%的公众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会优先选择环境保护,环保选择具有压倒 性优势;另外认为我国环保已经紧迫的公众比例将近九成(86.8%),但在具体环保事项上,公众 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人们的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如将生活垃圾分类、节约 水电等,分别有 59.6%和 53.7%认为它们是环保行为,而在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 识相对较低。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落实在行为层面上,在 20 项环保行为中,二分之一的环保 行为采取率都在 30%以下,尤其是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
矛盾二: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 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39.4%),尤其是 18~25 岁的青年(32.8%)及学生(23.8%)。 而对此,仍有 54.6%的公众对政府工作表示认可。 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 众的政府依赖惯习,而这种惯习是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
当然,这几年我国公众环保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气象,从这些新气象中,我们可以大胆假设 未来中国公众环保的两个趋势:
趋势一:在联合国公布的十大环保问题中,46.1%的公众表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关注度仅次于大气污染(72%)和水污染(69.7%),因此,低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将具有更 加坚实的公众基础。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如节约水电(64.8%)、 购买节能电器(52.7%)等,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 当然,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 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只有做到三合一,才能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趋势二:根据中国环保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数量几年来有明显增加,未来趋势会更明朗,而这依赖于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61.6%),一直在政府、企业和公众 等不同环保主体中居首,尤其是近年来环保问题严重的西部,这一比例相对更高为 65%。 进一 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这为未来环保 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然,对于 18~25 岁青年来说,增加环保组织信任度和透明度(分别为 25.6%和 28.9%)也相对较为迫切。
由“矛盾二”的内容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政府更需要提高环保执行水平,注重环保效率与效果
B.对目前我国的环保状况,表示不满意的比例为60.6%
C.72.3%的公众对政府有依赖惯习
D.政府依赖惯习以政府的积极环保态度为基础
考题
零点集团针对全国 30 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进行了“中国公 众环保指数”调查。 2010 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 69.5 分,较之 2005 年(68.1 分)和 2007 年(69.1 分)维持稳定局面,但仍未破七,当前大的环保环境和公众环保内驱力还没有达到足以产生变革的度点。 可喜的是,西部城市公众环保指数以 69.4 分紧随东部之后(70.3 分),成为 2010 年环保指数的亮点。 进一步研究发现,西部公众主要赢在社会参与型环保的行为率高,高出东 部和中部公众 10 分以上。
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矛盾一:73.2%的公众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会优先选择环境保护,环保选择具有压倒 性优势;另外认为我国环保已经紧迫的公众比例将近九成(86.8%),但在具体环保事项上,公众 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人们的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如将生活垃圾分类、节约 水电等,分别有 59.6%和 53.7%认为它们是环保行为,而在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 识相对较低。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落实在行为层面上,在 20 项环保行为中,二分之一的环保 行为采取率都在 30%以下,尤其是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
矛盾二: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 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39.4%),尤其是 18~25 岁的青年(32.8%)及学生(23.8%)。 而对此,仍有 54.6%的公众对政府工作表示认可。 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 众的政府依赖惯习,而这种惯习是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
当然,这几年我国公众环保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气象,从这些新气象中,我们可以大胆假设 未来中国公众环保的两个趋势:
趋势一:在联合国公布的十大环保问题中,46.1%的公众表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关注度仅次于大气污染(72%)和水污染(69.7%),因此,低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将具有更 加坚实的公众基础。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如节约水电(64.8%)、 购买节能电器(52.7%)等,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 当然,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 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只有做到三合一,才能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趋势二:根据中国环保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数量几年来有明显增加,未来趋势会更明朗,而这依赖于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61.6%),一直在政府、企业和公众 等不同环保主体中居首,尤其是近年来环保问题严重的西部,这一比例相对更高为 65%。 进一 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这为未来环保 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然,对于 18~25 岁青年来说,增加环保组织信任度和透明度(分别为 25.6%和 28.9%)也相对较为迫切。
对“矛盾一”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
B.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力的矛盾
C.家庭生活层面的高环保意识与社会参与层面的低环保意识之间的矛盾
D.家庭生活层面的高环保意识与办公场所层面的低环保意识之间的矛盾
考题
国家环保部经过20多次修改完成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并正式向各部委、地方环保部门等215家单位发函征求意见,并通过网站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样做()。 ①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尊重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公民权利,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②是政府坚持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表现,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有利于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树立政府权威、坚持执政为民 ④是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确保有法可依、坚持依法行政的表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考题
新环保法规定:国家采取()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A、金融、信贷、税收、财政B、法律、行政、经济、技术C、管理、调控、市场、技术D、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
考题
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不过是诸多个人意见与个人选择的综合表现。除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有动力(或压力)推行环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再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效果。这段文字支持的主要观点是:()A、每个公民都应该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B、完善的环保法规是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C、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应该体现公民个人意愿D、政府有责任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考题
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或分析时,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解决()问题。A、贯彻执行环保政策与法规B、科学地预测实际发生的影响C、将建设项目的影响限定在法规影响的范围内D、贯彻执行环保政策与法规和科学地预测实际发生的影响
考题
关于生产阶段中环保情况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法律体系的完善,环保问题对银行客户(主要是商业客户)所造成的影响属重要影响B、在分析客户环保情况时,信贷人员需重点了解的是客户为环保采取的措施及其见效程度C、在分析客户环保情况时,信贷人员还要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结构、行政处罚制度等法律法规D、信贷人员要详细分析客户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是否在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以内,以防范客户的法律风险
考题
单选题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或分析时,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解决()问题。A
贯彻执行环保政策与法规B
科学地预测实际发生的影响C
将建设项目的影响限定在法规影响的范围内D
贯彻执行环保政策与法规和科学地预测实际发生的影响
考题
单选题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不过是诸多个人意见与个人选择的综合表现。除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有动力(或压力)推行环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再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效果。这段文字支持的主要观点是:()A
每个公民都应该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B
完善的环保法规是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C
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应该体现公民个人意愿D
政府有责任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考题
单选题关于生产阶段中环保情况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法律体系的完善,环保问题对银行客户(主要是商业客户)所造成的影响属重要影响B
在分析客户环保情况时,信贷人员需重点了解的是客户为环保采取的措施及其见效程度C
在分析客户环保情况时,信贷人员还要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结构、行政处罚制度等法律法规D
信贷人员要详细分析客户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是否在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以内,以防范客户的法律风险
考题
单选题少制造垃圾和污水及公交出行等,当然是更环保、更文明的生活方式,没有人会反对。但人的行为有另一套逻辑,政府再怎么大张旗鼓宣传,环保人士再怎么身体力行,也不如请来价格机制的大神,让人的自利行为与环保目标有效匹配起来。在此基础上,社会舆论和社会组织就可以锦上添花起作用了,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就会慢慢扩散开来。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
推行价格机制是实现环保生活方式的最佳思路B
环保工作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C
社会舆论与环保人士的环保效果不如价格机制D
价格机制是社会舆论与社会组织起作用的基础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