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一般规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不得扣除任何费用
B.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根据其所得的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定额.定率两种扣除办法
C.纳税人的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所取得的凭证上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D.纳税人的所得为有价证券的,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根据其所得的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定额、定率和会计核算三种扣除办法。
更多 “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一般规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不得扣除任何费用 B.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根据其所得的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定额.定率两种扣除办法 C.纳税人的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所取得的凭证上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D.纳税人的所得为有价证券的,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相关考题
考题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现行规定,对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接受时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将来销售时也不确认应纳税所得额B.接受时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将来销售时再按规定确认应纳税所得额C.接受时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将来销售时再确认应纳税所得额D.接受时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将来销售时不再确认应纳税所得额

考题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取得的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并按()减征()。A、应纳税所得额 70%B、应纳税额 30%C、应纳税额 70%D、应纳税所得额 30%

考题 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表述,正确的有( )。A.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B.财产转让所得以每次转让财产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C.县级人民政府颁发的技术发明奖免征个人所得税D.军人的转业费免征个人所得税E.发行的建设债券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

考题 依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税率体系。下列税率计算的公式正确的是( )。A.薪金所得:应纳税额=(全月薪金收入- 2000元)×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B.劳动报酬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30%C.稿酬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1-30%)D.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30%

考题 下列关于个人取得的股息、利息、红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取得上市公司分配的股利,暂免个人所得税B.在计算股息、利息、红利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不扣除生计费用,但可以扣除相关交易费用C.自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的个人所得税D.对证券投资基金从上市公司分配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扣缴义务人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按收入全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考题 下列关于资产评估增值的税务处理,正确的表述是( )。A.纳税人按规定进行清产核资时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B.纳税人在产权转让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不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C.纳税人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D.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所提的折旧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考题 关于应纳税所得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得税的税基即应纳税所得额B.对个人来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的各项所得按照税法规定扣除为取得收入所需费用之后的余额C.对企业来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D.应纳税所得额包括个人所有收入

考题 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表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审稿取得的收入应按“劳务报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B.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70%C.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人不超过4000的,减除费用800元,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D.“劳务报酬所得”的税率为20%

考题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有关王某中奖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务处理,正确的是( )。A.捐赠支出不得从中奖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减除B.捐赠支出可以全额从中奖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减除C.捐赠支出可以从中奖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减除的数额为3000元D.捐赠支出可以从中奖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减除的数额为9000元

考题 关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B.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C.财产租赁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D.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考题 下列关于偶然所得纳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 B:偶然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一律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 C:个人因参加企业的有奖销售活动而取得的赠品所得,应按“偶然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D:偶然赠品所得为实物的,应按税法规定的方法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考题 下列关于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表述正确的是()。A: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数 B: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数-纳税调整减少数 C: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免税收入-各项扣除 D: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预计的今后收入

考题 关于李某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说法,正确的为( ).A. 免征个人所得税 B. 应纳税所得额为400万元 C. 应纳税所得额为300万 D. 应纳税所得额小于300万元

考题 (2017年)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 定,关于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其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股息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B.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C.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D.租金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考题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关于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其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租金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B.股息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C.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D.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考题 现行个人所得税对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是如何规定的?

考题 下列各项中,符合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是()。A、偶然所得按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B、劳务报酬所得按应纳税额减征30%C、个人领取原提存的住房公积金应缴个人所得税D、取得的国债利息应依法纳税

考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标准时是()。A、全额扣除B、在应纳税所得额12%以内的部分扣除C、在收入总额30%以内的部分扣除D、在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扣除

考题 问答题现行个人所得税对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是如何规定的?

考题 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标准时是()。A 全额扣除B 在应纳税所得额12%以内的部分扣除C 在收入总额30%以内的部分扣除D 在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扣除

考题 多选题下列项目中,表述正确的有()。A工资薪金所得应该以年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纳税B工资薪金所得应该以月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纳税C稿酬所得应该按比例税率20%计算应纳税额D稿酬所得应该按实际税率14%计算应纳税额

考题 单选题关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中的综合所得应纳税额计算正确的是( )。A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B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C 每月或每次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D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考题 多选题下列关于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的股息红利的个人所得税的处理的表述正确的有()。A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B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暂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C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D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暂减按2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考题 单选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关于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其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股息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B 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C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D 租金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考题 多选题下列关于股票期权激励行权后的说法正确的有()A个人将行权后的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再行转让而取得的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B个人转让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而取得的所得,应按税法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依法缴纳税款C员工因拥有股权参与税后利润分配而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除依照有关规定可以免税或减税的外,应全额按规定税率计算纳税D个人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暂按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考题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符合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是()。A 偶然所得按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B 劳务报酬所得按应纳税额减征30%C 个人领取原提存的住房公积金应缴个人所得税D 取得的国债利息应依法纳税

考题 单选题关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中的综合所得应纳税额计算正确的是(  )。A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B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C 每月或每次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D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