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肝破裂患者术后4天高热39、8℃,切口局部红肿,应采取的措施为()

A.加大抗生素剂量

B.理疗

C.退热处理

D.拆除缝线引流

E.继续观察伤口变化


参考答案

更多 “ 肝破裂患者术后4天高热39、8℃,切口局部红肿,应采取的措施为()A.加大抗生素剂量B.理疗C.退热处理D.拆除缝线引流E.继续观察伤口变化 ” 相关考题
考题 男性,38岁。阑尾切除术后5天。体温38.5℃,伤口疼痛,无红肿,压痛明显,轻度水肿。根据患者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A、更换广谱抗生素B、拆除切口缝线,敞开伤口C、切口诊断性穿刺D、理疗E、继续观察

考题 患者,男性,35岁。阑尾切除术后6天,体温38.9℃。切口红肿,有脓性液渗出。处理选择A.大剂量抗生素治疗B.拆除切口缝线,敞开伤口C.B超检查D.物理治疗E.切口换药

考题 患者,男,20岁,右大腿刀刺伤18小时,刀口处红肿。有渗出液,目前最适当的治疗措施为( )A.清创缝合B.抗生素治疗C.局部固定D.清理伤口后换药E.理疗

考题 某产妇,会阴侧切术后4天,阴道出血不多,自觉会阴胀痛,发热。检查见局部红肿、硬结,体温38℃。不恰当的处理是A、抗生素治疗B、会阴局部切口拆线C、延缓会阴切口拆线时间D、会阴局部理疗E、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考题 患者,女性,30岁,颌下皮肤红肿、深压剧痛、边界不清,高热,下列最主要的措施是采取A. 理疗热敷B. 切开减压C. 使用大量抗生素D. 外敷消炎药E. 冷敷

考题 患者男,38岁。阑尾切除术后5天。体温38.5℃,伤口疼痛,无红肿,压痛明显,轻度水肿。根据患者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A.更换广谱抗生素B.拆除切口缝线,敞开伤口C.切口诊断性穿刺D.理疗E.继续观察

考题 不正确的处理是A.抗生素治疗B.会阴局部切口拆线C.延缓会阴切口拆线时间SXB 不正确的处理是A.抗生素治疗B.会阴局部切口拆线C.延缓会阴切口拆线时间D.会阴局部理疗E.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考题 患者,女性,30岁,颌下皮肤红肿、深压剧痛、边界不清,高热,下列最主要的措施是采取A.理疗热敷SXB 患者,女性,30岁,颌下皮肤红肿、深压剧痛、边界不清,高热,下列最主要的措施是采取A.理疗热敷B.切开减压C.使用大量抗生素D.外敷消炎药E.冷敷

考题 患者,男,54岁,因外伤致右小腿皮肤裂伤,经清创缝合伤口3~5天后,患者高热,伤处肿胀、发红、剧痛,此时宜A.继续观察B.加大抗生素剂量C.局部理疗D.及时拆除缝线、引流E.伤口内注射抗生素

考题 目前的处理措施宜采取A.敞开切口充分引流,每日换药B.全身应用抗生素C.局部应用抗生素D.理疗E.换药时扩大消毒范围

考题 术后第5日,患者体温升高至38.5℃,自述切口疼痛加重,切口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局部按压有波动感,敷料被黄色渗出液浸湿,现阶段较为合适的处理方法为A、局部理疗、热敷B、大剂量应用抗生素C、督促手术医生严格无菌操作D、切口局部消毒E、拆除部分缝线,敞开伤口

考题 肠外营养发生导管性脓毒症时,应立即采取的措施为A.大剂量抗生素B.局部清洁、换药C.镇静、退热D.拔除导管

考题 某产妇,会阴侧切术后4天,阴道出血不多,自觉会阴胀痛,发热。检查见局部红肿、硬结,体温38℃。不恰当的处理是A.抗生素治疗 B.会阴局部切口拆线 C.延缓会阴切口拆线时间 D.会阴局部理疗 E.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考题 某产妇,会阴侧切术后4日,阴道出血不多,自觉会阴胀痛,发热,检查见局部红肿、硬结,体温38℃。不正确的处理是 A.抗生素治疗 B.会阴局部切口拆线 C.延缓会阴切口拆线时间 D.会阴局部理疗 E.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考题 对小肠破裂患者应采取的治疗措施为A.胃肠减压 B.应用广谱抗生素 C.积极补充血容量 D.休息与镇痛 E.立即手术治疗

考题 经清创缝合的伤口3~5天后,病人高热,伤处红肿、剧痛,此时应()。A、继续观察B、加大抗生素剂量C、局部冷敷D、局部热敷E、拆除缝线,引流

考题 肝破裂患者术后4天高热39、8℃,切口局部红肿,应采取的措施为()。A、加大抗生素剂量B、理疗C、退热处理D、拆除缝线引流E、继续观察伤口变化

考题 单选题男性,38岁。阑尾切除术后5天。体温38.5℃,伤口疼痛,无红肿,压痛明显,轻度水肿。根据患者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A 更换广谱抗生素B 拆除切口缝线,敞开伤口C 切口诊断性穿刺D 理疗E 继续观察

考题 单选题经清创缝合的伤口3~5天后,病人高热,伤处红肿、剧痛,此时应()。A 继续观察B 加大抗生素剂量C 局部冷敷D 局部热敷E 拆除缝线,引流

考题 单选题肝破裂患者术后4天高热39、8℃,切口局部红肿,应采取的措施为()。A 加大抗生素剂量B 理疗C 退热处理D 拆除缝线引流E 继续观察伤口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