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案例一
以下是某堂数学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例题“12-9”的计算方法,然后展开师生对话,交流算法。
师:谁来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数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
生1:我心里想着9,然后从9往下数(用手指表示),一直数到12,数了3个数,所以12减9就等于3。
师:你能给你的方法起个名称吗?
生1:(想了想)那就叫“数手指”法吧。
生2:老师,我不用数手指,而是用小棒来摆。
师:你是怎么摆的,又怎么算呢?
生2:我先摆出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剩下3根,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摆小棒”法。
师:好一个“摆小棒”法。你真行!
生3:我不用数手指,也不用摆小棒就能算出来!我把12分成10和2,先用10减9等于1,
再用1和2加起来就等于3。
师:哇!你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巧妙的方法,老师佩服你!那你给这种方法起名称了吗?
生3:(想了想)那就叫“破十法”吧。
案例二
以下是“8和9的加减法”的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挂图,挂图上有1幢教学楼,教学楼边上有1面五星红旗和许多树木,操场上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挂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看见了房子。
生2:我发现了红旗。
生3:我发现了树木。
生4:我发现了小朋友在玩跳绳。
该教师认为教学应该民主,因此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加以肯定。过了5分钟,学生的问题还是没有与课题“8和9的加减法”相关。教师觉得这样难免影响教学进度,便急忙抛出问题:
“谁能提出有关8的加减法?”
根据案例一的教学片段,请从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活动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分析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以下是某堂数学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例题“12-9”的计算方法,然后展开师生对话,交流算法。
师:谁来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数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
生1:我心里想着9,然后从9往下数(用手指表示),一直数到12,数了3个数,所以12减9就等于3。
师:你能给你的方法起个名称吗?
生1:(想了想)那就叫“数手指”法吧。
生2:老师,我不用数手指,而是用小棒来摆。
师:你是怎么摆的,又怎么算呢?
生2:我先摆出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剩下3根,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摆小棒”法。
师:好一个“摆小棒”法。你真行!
生3:我不用数手指,也不用摆小棒就能算出来!我把12分成10和2,先用10减9等于1,
再用1和2加起来就等于3。
师:哇!你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巧妙的方法,老师佩服你!那你给这种方法起名称了吗?
生3:(想了想)那就叫“破十法”吧。
案例二
以下是“8和9的加减法”的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挂图,挂图上有1幢教学楼,教学楼边上有1面五星红旗和许多树木,操场上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挂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看见了房子。
生2:我发现了红旗。
生3:我发现了树木。
生4:我发现了小朋友在玩跳绳。
该教师认为教学应该民主,因此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加以肯定。过了5分钟,学生的问题还是没有与课题“8和9的加减法”相关。教师觉得这样难免影响教学进度,便急忙抛出问题:
“谁能提出有关8的加减法?”
根据案例一的教学片段,请从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活动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分析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案例一中的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活动的如下特点:(1)营造和谐氛围,实现师生情感的交融。案例一中,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对话环境,给予学生充满赞扬和信任的评价,让学生获得表达自由,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大胆表达自己的算法。
(2)尊重学生,实现算法多样化。案例一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他们去发现“12-9”的多种计算方法。同时,教师让学生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算法,从而生成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教学资源。
(3)注重过程与方法,实现目标的达成。案例一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索“12-9”的计算方法,与他人交流算法,通过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掌握计算的技能,又获得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
(2)尊重学生,实现算法多样化。案例一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他们去发现“12-9”的多种计算方法。同时,教师让学生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算法,从而生成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教学资源。
(3)注重过程与方法,实现目标的达成。案例一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索“12-9”的计算方法,与他人交流算法,通过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掌握计算的技能,又获得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
更多 “案例一 以下是某堂数学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例题“12-9”的计算方法,然后展开师生对话,交流算法。 师:谁来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数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 生1:我心里想着9,然后从9往下数(用手指表示),一直数到12,数了3个数,所以12减9就等于3。 师:你能给你的方法起个名称吗? 生1:(想了想)那就叫“数手指”法吧。 生2:老师,我不用数手指,而是用小棒来摆。 师:你是怎么摆的,又怎么算呢? 生2:我先摆出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剩下3根,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摆小棒”法。 师:好一个“摆小棒”法。你真行! 生3:我不用数手指,也不用摆小棒就能算出来!我把12分成10和2,先用10减9等于1, 再用1和2加起来就等于3。 师:哇!你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巧妙的方法,老师佩服你!那你给这种方法起名称了吗? 生3:(想了想)那就叫“破十法”吧。 案例二 以下是“8和9的加减法”的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挂图,挂图上有1幢教学楼,教学楼边上有1面五星红旗和许多树木,操场上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挂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看见了房子。 生2:我发现了红旗。 生3:我发现了树木。 生4:我发现了小朋友在玩跳绳。 该教师认为教学应该民主,因此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加以肯定。过了5分钟,学生的问题还是没有与课题“8和9的加减法”相关。教师觉得这样难免影响教学进度,便急忙抛出问题: “谁能提出有关8的加减法?” 根据案例一的教学片段,请从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活动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分析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相关考题
考题
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选择阶段用于选择案例的指导思想有()
A、案例是一个故事,有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B、案例选择教学目的性必须明确C、案例要有典型性D、案例必须是真实的,近几年发生的故事
考题
案例教学法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主要步骤()。A、案例选择→目标确定→案例展开→知识迁移与案例复归B、目标确定→案例选择→案例展开→知识迁移与案例复归C、案例选择→案例展开→目标确定→知识迁移与案例复归D、目标确定→案例展开→案例选择→知识迁移与案例复归
考题
单选题对电子商务活动从情景描述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作较详尽介绍的案例属于()A
一般问题案例B
设想问题案例C
待决问题案例D
已决问题案例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