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材料相同、粗细也相同的两个半径不等的导线圆环,小环的半径为r,大环的半径为R,且R=2r.二者置于同一匀强磁场中,且两圆环的平面都与磁场垂直.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做线性增加时,小环中的感应电流为I,则大环中的感应电流为( )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更多 “材料相同、粗细也相同的两个半径不等的导线圆环,小环的半径为r,大环的半径为R,且R=2r.二者置于同一匀强磁场中,且两圆环的平面都与磁场垂直.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做线性增加时,小环中的感应电流为I,则大环中的感应电流为( ) ” 相关考题
考题
如图所示圆环以角速度ω绕铅直轴AC自由转动,圆环的半径为R,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为I;在圆环中的A点放一质量为m的小球,设由于微小的干扰,小球离开A点。忽略一切摩擦,则当小球达到B点时,圆环的角速度是( )。
考题
半径为a的长直导线通有电流I,周围是磁导率为μ的均匀媒质,r>a的媒质磁场强度大小为( )。
A. I/(2πr)
B. μI/(2πr)
C. μI/(2πr2)
D. μI/(πr)
考题
如右图所示.一根通电直导线垂直放在磁感应强度为l T的匀强磁场中,以导线截面的中心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周上有a,b、c、d四个点,已知。点的实际磁感应强度为零,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B.b点的实际磁感应强度为√2T,方向斜向上,与B的夹角为45。。
C.c点的实际磁感应强度也为零
D.d点的实际磁感应强度跟b点的相同
考题
如图所示,纸平面内两个半径均为R的半圆相切于0点.半圆形区域内分别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长为2R的导体杆OA绕过0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匀速旋转,t=0时.OA恰好位于两半圆的公切线上。若选取从0指向A的方向为电动势的正方向,下列描述导体杆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题
如图4所示,在以0为圆心,半径为R的虚线框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8随时间变化关系为B=Bo+kt(k为常数)。在磁场外有一以0为圆心,半径为2R的半圆形导线,则该半圆形导线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考题
如图所示,螺线管内有平行于轴线的匀强磁场,规定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磁感应强度B的正方向,螺线管与U型导线框c蟛相连,导线框cdef内有一半径很小的金属圆环L,圆环与导线框cdef在同一平面内。当螺线管内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按图示规律变化时( )。
A.在t1时刻,金属圆环L内的磁通量最大
B.在t2时刻,金属圆环L内的磁通量最小
C.在t1~t2时间内,金属圆环L有收缩趋势
D.在tl—t2时间内,金属圆环L内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考题
如图5所示,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虚线圆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场应强度8随时间变化关系为B=B0+kt(k为常数)。在磁场外有一以O为圆心,半径为2R的半圆形导线,则该半圆形导线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
A.0
B.KπR2
C.
D.2kπR2
考题
如图6所示,纸平面内两个半径均为R的半圆相切于0点,半圆形区域内分别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长为2R的导体杆OA绕过D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匀速旋转,t=0时,0A恰好位于两半圆的公切线上。若选取从D指向A的方向为电动势的正方向。下列描述导体杆中感应电动势占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考题
如图所示的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电阻为R、半径为L、圆心角为450的扇形闭合导线框绕垂直于纸面的0轴以角速度w匀速转动(O轴位于磁场边界)。则线框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 )。
A.
B.
C.
D.
考题
一个半径为r的圆线圈置于均匀磁场中,线圈平而与磁场方向垂直,线圈电阻为R。当线圈转过30°时,以下各量中,与线圈转动快慢无关的量是( )。A.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B.线圈中的感应电流
C.通过线圈的感应电荷量
D.线圈到路上的感应电场
考题
两根长度相同的细导线分别多层密绕在半径为R和r的两个长直圆筒上形成两个螺线管,两个螺线管的长度相同,R=2r,螺线管通过的电流相同为I,螺线管中的磁感强度大小BR、Br满足()A、BR=2BrB、BR=BrC、2BR=BrD、BR=4Br
考题
将形状完全相同的铜环和木环静止放置在交变磁场中,并假设通过两环面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相等,不计自感时则()A、铜环中有感应电流,木环中无感应电流B、铜环中有感应电流,木环中有感应电流C、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大,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小D、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小,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大
考题
有一金属环,由两个半圆组成,电阻分别为21RR和,一均匀磁场垂直于圆环所在的平面,当磁场强度增加时,如果R1〉R2,ΦA()ΦB;如果R1〈R2,ΦA()ΦB;如果R1=R2;ΦA()ΦB(括号内用〈;〉;=)。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