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材料1: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的短缺与 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首先,是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 力。其次,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三,不同社会群体 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加大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如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 达到1.2亿,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 展权利。
材料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 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 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的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材料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 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 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的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2006年3月通过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 出: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 县的管理体制,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
更多 “材料1: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的短缺与 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首先,是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 力。其次,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三,不同社会群体 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加大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如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 达到1.2亿,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 展权利。 材料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 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 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的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相关考题
考题
(二)材料一: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的短缺、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第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二,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三,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加大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如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达到1.2亿,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展权利。材料二: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 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 49亿元,增长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 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 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19. 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 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 3%。66.对于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状况,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存在较大差距B.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日益突出C.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已满足公共需求D.中央财政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不断增加
考题
下列有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公共服务的平均化B.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担负着工作责任C.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排斥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D.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考题
材料1: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的短缺与 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首先,是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 力。其次,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三,不同社会群体 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加大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如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 达到1.2亿,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 展权利。
材料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 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 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所要围绕并推进的工作是()。
A.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B.主体功能区建设
C.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D.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考题
材料1: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的短缺与 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首先,是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 力。其次,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三,不同社会群体 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加大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如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 达到1.2亿,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 展权利。
材料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 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 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对于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状况,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B.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日益突出
C.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已满足公共需求
D.中央财政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不断增加
考题
材料1: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的短缺与 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首先,是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 力。其次,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三,不同社会群体 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加大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如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 达到1.2亿,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 展权利。
材料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 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 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对于政府公共服务角色的理解,正确的是()。
A.政府应该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
B.公共服务应该由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C.对公共服务的供给,政府起辅助作用
D.公共财政应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考题
材料1: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的短缺与 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首先,是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 力。其次,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三,不同社会群体 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加大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如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 达到1.2亿,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 展权利。
材料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 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 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下列有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公共服务的平均化
B.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担负着主要责任
C.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排斥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
D.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考题
经过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急剧转型,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不仅要求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应对生态环境恶化和能源资源短缺引发的严峻挑战,而且要求加快建立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应对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新的挑战。
考题
下关于公共气象和公共气象服务的说法,错误的是()。A、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是整个气象服务的关键和核心。B、公共气象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公共气象服务是公共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气象在公共服务职能上的具体表现形式。C、决策气象服务的对象是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防总和各级党政机关。D、公共气象的内涵是: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气象事业要按照国家赋予的智能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保障
考题
(),是广大城乡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公共服务,是建立社会安全网、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而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是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A、义务教育B、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C、基本社会保障D、公共就业服务
考题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A、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平衡的重要途径B、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需要C、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满足公民基本权利、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的现实要求D、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E、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证社会稳定、协调、和谐发展的关键举措
考题
以下关于公共气象和公共气象服务的说法,错误的是()。A、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是整个气象服务的关键和核心。B、公共气象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公共气象服务是公共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气象在公共服务职能上的具体表现形式。C、决策气象服务的对象是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防总和各级党政机关。D、公共气象的内涵是: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气象事业要按照国家赋予的智能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保障。
考题
多选题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A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平衡的重要途径B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需要C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满足公民基本权利、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的现实要求D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E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证社会稳定、协调、和谐发展的关键举措
考题
单选题我国在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性过渡中,“生存性”压力明显减弱,“发展性”压力全面凸显。主要表现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经济快速增长的巨大潜力同经济增长的体制机制存在缺陷的矛盾;经济总量、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与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全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公共治理滞后的矛盾。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正在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B
我国存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C
我国存在经济总量、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与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D
我国社会“生存性”压力已不复存在
考题
单选题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气象事业要按国家赋予的职能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并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保障.A
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B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C
强化公共服务职能D
改善公共服务手段
考题
单选题当前,我国提出的公共服务目标是()。A
公共服务均等化B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C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D
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