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判断题】2018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指出,我国移动源污染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移动源对细颗粒物(PM2.5)浓度的贡献高达10%至50%以上。

A.Y.是

B.N.否


参考答案和解析
环保督察专项督察法治化规范化地级市环保督察
更多 “【判断题】2018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指出,我国移动源污染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移动源对细颗粒物(PM2.5)浓度的贡献高达10%至50%以上。A.Y.是B.N.否” 相关考题
考题 我国现有环境管理体系涵盖的内容不包括() A.固定燃烧源中的SO2,PM10B.道路移动源中的CO,PM10C.溶剂使用源中的CO,VOCSD.农业源中的VOCS,NH3

考题 对污染源进行解析,是为了了解不同污染源对大气中PM2.5浓度的相对贡献,由此可以有针对地实施控制措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为什么要对PM2.5污染实行综合控制?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再加上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浪费严重,工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工业发展水平不平衡,环保投资渠道不畅,管理力度不够,机动车污染控制尚未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环境管理监督力度不健全等原因,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呈现出区域性、复合性、复杂性等特征,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污染治理任务十分严峻。因此,治理( )必须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综合控制手段。A、大气PM2.5污染B、污染物C、 空气质量

考题 PM2.5的主要来源有哪些?PM2.5的来源非常复杂。从形成过程上,可以分为一次来源与二次来源。一次来源又可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自然源在全球范围分布广泛,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飓风、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及生物腐烂等自然现象形成的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形成的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和面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根据对大气污染物的分类统计分析,人为大气污染源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前两类污染源统称为固定源,交通运输工具则称为移动源。二次源是指( )。二次细颗粒物又可分为二次无机细颗粒和二次有机细颗粒,前者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等无机气态前体物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过程而形成的。二次有机细颗粒物含有数千种有机化合物,是由VOCs转化而来的。A、各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经过冷凝或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二次无机细颗粒物B、各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经过冷凝或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二次有机细颗粒物C、各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经过冷凝或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二次细颗粒物

考题 环境污染源按照污染物发生的类型,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根据2012年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监测数据,北京市PM2.5的污染源占比情况为: 机动车22.2%,燃煤l6.7%,工业及溶剂使用16.3%,扬尘l5.8%, 农业及畜禽养殖秸秆燃烧4.5%,区域污染传输24.5%。这意味着,如果排除24. 5%的区域污染传输,机动车在北京本地PM2.5污染源中的占比为29.4%, 确凿无疑地证明了机动车急速增加,已经成为北京产生雾霾的主要因素。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A: 农业及畜禽养殖秸秆燃烧在北京市PM2.5的污染源中占比最低 B: 机动车在北京市PM2.5的污染源中占比最高 C: 机动车的急速增加对北京雾霾天气影响很大 D: 作为北京市PM2.5的污染源。区域污染传输所占比例高于机动车

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预测评价项目建成后各污染物对预测范围的环境影响时,下列关于达标区环境影响叠加,正确的是()。 A. 本项目贡献浓度 B. 新增污染源贡献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贡献浓度+其他在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拟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 C. 新增污染源贡献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贡献浓度+其他在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拟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D. 新增污染源贡献浓度-“以新带老”污染源贡献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贡献浓度+其他在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拟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考题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时,对于不达标区项目需叠加达标规划中达标浓度,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下列公式正确的是()。A.新增污染源贡献值+达标年目标浓度+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贡献值-区域消减污染源贡献值(如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 B.新增污染源贡献值-达标年目标浓度+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贡献值-区域、消减污染源贡献值(如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 C.新增污染源预测值+达标年目标浓度-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贡献值-区域消减污染源贡献值(如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 D.新增污染源预测值+达标年目标浓度+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贡献值+区域消减污染源贡献值(如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

考题 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指出,70%以上城市大气污染源来自汽车排放。()

考题 对污染源进行解析,是为了了解不同污染源对大气中PM2.5浓度的相对贡献,由此可以有针对地实施控制措施。

考题 哪种不是空气污染中的移动污染源?()A、汽车B、火车C、飞机D、烟囱

考题 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指出,()以上城市大气污染源来自汽车排放。A、50%B、80%C、60%D、70%

考题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下面属于人为污染源的有()A、工业排放B、生活燃料C、汽车尾气D、农业排放

考题 ()一般都是移动污染源,主要是各种机动车辆、飞机、轮船等排放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A、生活污染源B、气态污染物C、交通污染源D、工业污染源

考题 机动车等移动源排放污染物对PM2.5的贡献有哪些?

考题 机动车排气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这种说法对吗?

考题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2014年1月27日向媒体通报,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公布了2012年全国机动车污染排放状况。年报显示,我国已连续四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考题 近年来,我国多地多次出现了空气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PM2.5(细颗粒物)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市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的构成图。为治理空气污染,该市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是()A、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B、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C、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D、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

考题 国务院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限值为()

考题 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2013年中国机动污染防治年报》,公布了2012年全国机动车污染排放状况。年报显示,我国已连续()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考题 大气细颗粒物的一次源包括()。A、工业粉尘B、机动车尾气C、道路扬尘D、大气中气态污染物凝聚成的细颗粒物

考题 判断题一般认为,化石燃料的燃烧是一类主要的PM2.5固定排放源,而机动车尾气排放是一类主要的移动排放源,这两大类人为源对PM2.5的贡献不容忽视。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大气细颗粒物的一次源包括()。A工业粉尘B机动车尾气C道路扬尘D大气中气态污染物凝聚成的细颗粒物

考题 判断题我国在环境管理中执行污染源排放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双轨制。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指出,()以上城市大气污染源来自汽车排放。A 50%B 80%C 60%D 70%

考题 填空题国务院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限值为()

考题 单选题下面关于空气污染源的源强和源高的说法错误的是()A 源强是单位时间内污染物的排放量B 污染物的浓度与源强正相关C 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高D 源高是污染源排放的高度

考题 判断题按污染源的几何性状,可分为固定源和移动源。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