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名词解释: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参考答案和解析
均田制是唐朝前期的主要土地制度,租庸调制是与之相适应的赋税制度。武德七年(624),高祖李渊颁布均田令和赋税令,标志着这两种制度的确立。 (1)均田制。唐制:丁男(二十一岁至五十九岁)、中男(十六岁至二十岁)可授田一百亩,其中八十亩口分田,二十亩永业田,口分田不许买卖,丁男老(六十岁以上)时,政府收回五十亩,依然可以保留口分田三十亩、永业田二十亩,丁男死后,政府收回口分田,允许永业田传子孙;不是户主的老男、笃疾、废疾者给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各给口分田三十亩。均田制之所以能够实施,是由于唐建之初,政府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无主荒地,所以能够在局部范围内实施均田。但是,政府掌握的土地毕竟有限,而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的加剧,政府显然没有足够的土地授给农民,只是徒有其名罢了。这并不是说均田制一无是处,它的意义在于能够一定程度的抑制世家大族兼并土地,短期内维持小生产者的稳定性。 (2)租庸调制。租即为田租,庸相当于人头税,调则是徭役。唐制:凡授田民(不管是否足额授给),每丁纳粟二斛为租;绢二丈、棉三两或者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是为调;每丁服徭役岁二十日,若不应役,每日折绢三尺或折布三尺七寸五分,这种折绢或布的代役金,称之为“庸”。除此以外,临时加役十五日,免其调;加三十日,则租调全免。租庸调制是唐王朝剥削均田农民的主要方式,虽然对农民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但是这种相对灵活的赋役制度有力的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更多 “名词解释: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相关考题
考题 624年,唐高祖颁布均田令及租庸调制,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考题 西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制度是( )。A、户调式B、租庸调制C、均田制D、分封制

考题 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直接受益者是( )。

考题 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客观上最能体现儒家“仁政”思想的是( )。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B.租庸调制、科举制 C.均田制、科举制 D.租庸调制、均田制

考题 唐朝在地方实行的管理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B、租庸调制C、均田制D、三长制

考题 下列古代土地政策中是北魏孝文帝颁行的是A、均田制B、屯田制C、租庸调制D、井田制

考题 以下哪些属于隋朝开始实行的()①三省六部制②租庸调制③科举制④府兵制⑤募兵制⑥均田制⑦废除九品中正制A、①②③⑦B、①②③④⑦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⑥⑦

考题 北魏和唐朝实行均田制的首要条件是()A、租庸调制的实行B、土地兼并中止C、政府财政收入增多D、政府掌握一定土地

考题 唐朝初期皇帝调整统治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客观上最能体现战国时期儒家“仁政”主张的是()。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B、租庸调制、科举制C、均田制、科举制D、均田制、租庸调制

考题 隋唐时期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下农民的身份是()A、农奴B、自耕农C、地主的佃农D、国家的佃农

考题 下列制度或措施,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是()。 ①均田制 ②租庸调制 ③募役法 ④一条鞭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考题 租庸调法是唐初颁布的,随着均田制的瓦解,为两税法所取代。

考题 试述唐朝的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考题 唐朝均田制、租庸调、府兵制的内容和作用。

考题 我国古代主要的赋役征收制度的改革有()。A、均田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一条鞭法E、摊丁入亩

考题 “虽有此制,开元之季(末年),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汉成、哀之间”。该句中的“制”是指()A、均田制B、科举制C、租庸调制D、两税法

考题 问答题唐朝均田制、租庸调、府兵制的内容和作用。

考题 问答题试述唐朝的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考题 多选题我国古代主要的赋役征收制度的改革有()。A均田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一条鞭法E摊丁入亩

考题 判断题租庸调法是唐初颁布的,随着均田制的瓦解,为两税法所取代。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在管理技术方面,中国独步于世界的是()A 科举制度B 户籍制度C 租庸调制D 均田制

考题 单选题下列古代土地政策中是北魏孝文帝颁行的是A 均田制B 屯田制C 租庸调制D 井田制

考题 单选题唐朝后期实行由实物向钱转换的制度是()。A 租庸调制B 初税亩C 两税法D 均田制

考题 单选题唐朝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根本上有利于(  )。A 封建国家B 地方政府C 中小地主D 广大农民

考题 单选题“虽有此制,开元之季(末年),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汉成、哀之间”。该句中的“制”是指()A 均田制B 科举制C 租庸调制D 两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