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21、李老师把参与实验的学生分成三个组,对每组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强化,第一组用口头表扬,第二组用金钱奖励,第三组用加分。在这一研究中,自变量是


参考答案和解析
B
更多 “21、李老师把参与实验的学生分成三个组,对每组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强化,第一组用口头表扬,第二组用金钱奖励,第三组用加分。在这一研究中,自变量是” 相关考题
考题 将若干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对含氟牙膏的防龋效果进行研究,一组用含氟牙膏,另一组用普通牙膏,三年后观察其防龋效果。这种研究方法为A.病例对照研究B.横断面研究C.群组研究D.历史常规资料分析E.实验研究

考题 原苏联心理学家查包洛赛兹做了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组,叫一组学生用一个装好的圆规画画,用后把圆规拆散交给另一组学生,让他们把它装配起来。这些工作完成后,出其不意地叫两组学生尽量准确地画出他们刚才用过的圆规。结果使用装好的圆规的一组学生画得不准确,漏画了许多重要零件,使用由零件装配成圆规的第二组学生画得比较准确。问题:为什么亲自装配圆规的一组画得更准确?

考题 对含氟牙膏的防龋效果进行研究。将若干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含氟牙膏,另一组用普通牙膏,3年后观察其防龋效果。这种研究方法为A、历史常规资料分析B、病例对照研究C、横断面研究D、实验研究E、群组研究

考题 11G101-2中共有几组,每组多少种类型楼梯()。 A、二组,第一组6类、第二组5类B、二组,第一组5类、第二组6类C、三组,第一组5类、第二组4类、第三组2类D、三组,第一组4类、第二组5类、第三组类

考题 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一个实验,他把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分为4个组,每个组的能力相当,在4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难度相等的加法练习,每天15分钟,练习5天。每次练习后,不管成绩如何,受表扬组始终受到表扬和鼓励,受训斥组始终受到批评和指责,静听组不给予任何评价,但能看到他人受到表扬或批评,而控制组则单独练习。结果发现4个组的学习成绩如下图。 从实验研究角度分析上述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实验的自变量是反形式受表场组 B.该实验属于单因素实验 C.实验的因变量是学习成绩 D.能力是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

考题 为了研究教师的强化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某研究者把被试学生分成受表扬组、受训斥组、 静听组、无强化组等四种强化方式组开展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这种研究设汁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跺则 B.创新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伦理原则

考题 三名学生都试图探讨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学生A随机抽取了90名大学生,用学习动机量表施测,然后计算动机分数与这些学生的某一学科成绩分数的相关。学生B随机抽取90名大学生,用学习动机量表施测,根据动机分数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组,然后比较这三组在某一学科成绩上的差异。学生C随机抽取90名大学生,把这些被试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100元,第二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50元,第三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5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让三组学生接受该学习内容的测验,然后考察三组被试的成绩是否存在差异。以上的材料中,三名学生的研究中采用非实验设计的是 A.学生A.B.学生B.C.学生C.D.都没有

考题 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自变量x(三种水平Xl、X2、X3)和自变量Y(两个水平Y1、Y2)对某种心理活动的影响,抽取若干名大学生,随机分成第一、第二、第三组,实验安排是:第一组:先做X1Y1,再做X1Y2第二组:先做X2Y2:,再做X2 Yl笫三组:先做X3Y1,,再做X3Y2此实验设计为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C.区组设计 D.混合设计

考题 将1~9九个自然数分成三组,每组三个数,第一组三个数之积是48,第二组三个数之积是45,第三组数字中三个数之和最大是多少?()A、15B、17C、18D、20

考题 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control组的是()。A、第一组试用1片药B、第二组试用2片药C、第三组试用5片药D、第四组试用1片用淀粉制成的假药

考题 单选题问:实验结果哪一组学生进步最大?A 第一组B 第二组C 第三组D 第四组

考题 问答题在以下三组词汇中,每组任选一个词,用选的三个词编一个故事。第一组:孙悟空、牛郎织女、诸葛亮、老子;第二组:南极科考站、上海迪士尼、九华山、徽杭古道;第三组:VR、GPS、AR、3D打印机。

考题 问答题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小学1—6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将每班学生分成两组,并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绩来分组的。其中一组占班级总人数20%,称为高智商组(A组),实验支持者将该组学生名单交给所在班级新任教师,并告诉他们,预测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在智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能力”。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普通组(B组)。实际上,各班学生是用随机分派的方法分成两组的。这就是说,分组时根本没考虑事先进行的智力测验。在实验前各班内A、B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的。经过8个月教学后,发现A组学生比B组学生智商有了更大的增长。该实验中的因变量、自变量分别是什么?

考题 单选题将1~9九个自然数分成三组,每组三个数,第一组三个数之积是48,第二组三个数之积是45,第三组数字中三个数之和最大是多少?()A 15B 17C 18D 20

考题 问答题材料: 在一个经典实验中.研究者将3—6岁的儿童分成三组。先让他们观看一组成年男子对充气玩偶进行攻击,如大声吼叫或拳打脚踢。然后,让第一组儿童看到成年男子攻击玩偶后受到另一成人的表扬和奖励:让第二组儿童看到成年男子攻击玩偶后受到另一成年男子的惩罚;第三组儿童则只看到成年男子攻击玩偶。之后,研究者把这些儿童一一单独领到一个房间里去,房间里放着各种玩具,其中包括玩偶。对儿童的行为观察表明,第一组儿童产生较多的攻击性行为,第二组则比第三组表现出更少的攻击行为。 问题:请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该实验进行分析。(20分)

考题 问答题心理学家曾作过一项实验,这项实验分两段进行:第一段,向四组大学生介绍一个陌生人。对第一组说,这是一个外倾型的人;对第二组说,这个人是内倾型的;在第三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外倾特征,后讲述他的内倾特征;在第四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内倾特征,后讲述他的外倾特征。然后,让这四个组学生分别想象出对这个陌生人的印象。第一组和第二组学生得到的印象是显然易见的。在第三和第四组中,关于这个陌生人的印象完全符合提供信息的顺序,总是先提供的信息占优势。也就是说,第三组学生普遍把陌生人想象为外倾型,第四组普通把他想象为内倾型。第二段,给另外两级学生按上述第三和第四组同样的顺序描述一个人,所不同的是在先描述他的内倾或外倾特征之后,中间插做其他事情,如让学生作一些不太复杂的数学习题,然后再描述相反的性格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最后描述的特征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试分析该实验所提示的心理效应。

考题 单选题对含氟牙膏的防龋效果进行研究。将若干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含氟牙膏,另一组用普通牙膏,三年后观察其防龋效果。这种研究方法为()A 历史常规资料分析B 病例对照研究C 横断面研究D 实验研究E 群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