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铸铁试样拉伸后的断口是(),是由()造成的

A.杯口状,拉应力

B.横截面,拉应力

C.与轴线成45度斜面 ,切应力

D.螺旋面,切应力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断口面与轴线垂直,且断口面粗糙。
更多 “铸铁试样拉伸后的断口是(),是由()造成的A.杯口状,拉应力B.横截面,拉应力C.与轴线成45度斜面 ,切应力D.螺旋面,切应力” 相关考题
考题 在铸铁拉伸试验中,破坏后的铸铁试样断口与轴线垂直。破坏前,该断口所在截面的应力有何特点?() A、拉应力最大B、拉应力处于平均水平C、拉应力最小D、剪应力最大E、剪应力最小

考题 在铸铁压缩试验中,破坏后的铸铁试样断口平滑呈韧性,与轴线近似成45°。破坏前,该断口所在斜截面的应力有何特点?() A、拉应力最大B、拉应力处于平均水平C、拉应力最小D、剪应力最大E、剪应力最小

考题 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中的断面收缩率是指试棒原始横断面与()的百分比。 A.试棒断口面积的缩减量B.试棒拉伸开始变形时断口面积C.试棒拉伸开始变形时断口面积的缩减量D.试棒断口面积

考题 铸铁拉伸时无_____现象;断口与轴线_____,塑性变形很小。

考题 拉伸断裂应力是在试验试样()的拉伸应力.

考题 在静态圆形拉伸断口中,一般由()、()、()等三个区域即所谓断口三要素组成。

考题 静载拉伸断口的三要素是由形貌不同的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区组成()

考题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性能的测定,浸泡后的拉伸强度变化百分数为浸泡前试样的拉伸强度值减去浸泡后试样的拉伸强度之所得值再除以()试样的拉伸强度值,乘以100。

考题 钢的光滑圆试样拉伸断口,其剪切唇面与拉伸应力轴()。A、45º交角B、垂直C、平行D、60º交角

考题 HRB400热轧带肋钢筋按《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进行力学性能检测,下列符合试样拉伸规定的是()A、一般拉伸至试样出现最大拉力B、一般拉伸至试样出现颈缩C、一般拉伸至试样断裂D、一般拉伸至试样断裂前

考题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考题 冷硬铸铁轧辊的断口由外层至内层分别是(),(),()。

考题 光滑圆柱试样静拉伸韧断断口包括()。A、纤维区B、结晶区C、放射区D、剪切唇

考题 标准板状拉伸试样,拉伸后测量试样宽度方向的真实应变εb=0.003,厚度方向的真实应变εa=0.002,计算试样的塑性应变比r?

考题 铸铁容易敲断,断口呈白亮色的是()。A、灰口铸铁B、球磨铸铁C、白口铸铁D、铸造铸铁

考题 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中的断面收缩率是指试棒原始横断面与()的百分比。A、试棒断口面积的缩减量B、试棒拉伸开始变形时断口面积C、试棒拉伸开始变形时断口面积的缩减量D、试棒断口面积

考题 有一试样直径为20mm,作拉伸试验时,承受42000N最大外力后断裂,断裂后缩颈断口处直径为14mm,求此试样的抗拉强度和断面收缩率。

考题 拉伸试样断口处发现气孔、夹渣或裂纹等焊接缺陷时,试验结果()。A、无效B、仍有效C、无效但可作为参考

考题 拉伸试样后,试样的断裂位置及断口处出现的焊接缺陷均应()

考题 韧性断裂的特征是断裂前发生明显的(),如低碳钢拉伸试样的杯状断口。A、宏观塑性变形B、微观塑性变形C、宏观弹性变形D、微观弹性变形

考题 脆性断裂的特征是断裂前发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量大小来确定,如低碳钢拉伸试样的杯状断口。

考题 铸铁试样扭转破坏时,其断口一般发生在与轴线扯45度的螺旋面上,这是因为铸铁材料的()强度较低的缘故。A、抗压B、抗拉C、抗剪D、抗拉和抗剪

考题 对于测定土工布湿态试样,宽条法拉伸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于浸湿后收缩过大的土工布,可将试样的长度和宽度稍稍放大B、浸入温度为20±2℃的蒸馏水中,至少24hC、试样从水中取出后3min内进行拉伸试验D、试样从水中取出后经3min干燥处理后,进行拉伸试验

考题 碳全部以渗碳体的形式出现,其断口呈亮白色的一种铸铁是()。A、灰口铸铁B、可锻铸铁C、球墨铸铁D、白口铸铁

考题 关于铸铁拉伸和压缩的性质,下面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铸铁拉伸强度极限远远大于其压缩强度极限B、铸铁压缩强度极限远远大于其拉伸强度极限C、铸铁压缩强度极限和拉伸强度极限接近相等D、铸铁单向拉伸时会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是塑性材料E、铸铁单向压缩时会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是塑性材料

考题 判断题圆柱试样的静拉伸断口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区组成。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脆性断裂的特征是断裂前发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量大小来确定,如低碳钢拉伸试样的杯状断口。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韧性断裂的特征是断裂前发生明显的(),如低碳钢拉伸试样的杯状断口。A 宏观塑性变形B 微观塑性变形C 宏观弹性变形D 微观弹性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