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76.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 所谓“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开展出版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精神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流通传播资源和市场资源。 这里所说的精神文化资源是指出版物内容的来源,即作者创作的作品。这是因为出版物具有纯粹精神产品的属性。无论是报纸、杂志、期刊等连续出版物,还是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非连续出版物,它们的使用价值都在于其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内容,而不是物质载体。可见,离开了精神文化资源,出版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 出版活动是人们的社会活动。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精神产品生产和物质产品生产这两个基本阶段构成,而在这些阶段中,人的劳动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人力资源也在出版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出版业的人力资源富有特色,并不限于本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包括行业外的人员,如各类作者、特约审稿人员等。 精神文化产品要有一定的物质材料作为载体,否则就无法存在。为使精神文化内容与物质载体紧密结合,需要能源、厂房、印刷机和计算机等多种多样的设备。显然,出版动离不开物质资源。 出版物生产出来后,一定要到达消费者手中,才能实现使用价值,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为此,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流通组织工作,使出版物能够顺利地从印刷复制单位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并且这还要以消费者对相应的出版物具有实际需求为前提。否则,产品销售不了,出版活动也难以维持,更不可能持续发展。因此,流通传播资源和市场资源也是开展出版活动不能缺少的。 上述各种基本条件共同决定着出版活动能否进行,而出版活动能否取得良好成效,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中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国家通过实行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来对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认定。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凡在出版行业就业的人员,必须在到岗两年内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登记手续。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举行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者,根据有关规定可以受聘担任编辑(或技术编辑、一级校对)职务,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者,可以在办理责任编辑注册手续后担任出版物的责任编辑。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更多 “问答题76.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 所谓“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开展出版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精神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流通传播资源和市场资源。 这里所说的精神文化资源是指出版物内容的来源,即作者创作的作品。这是因为出版物具有纯粹精神产品的属性。无论是报纸、杂志、期刊等连续出版物,还是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非连续出版物,它们的使用价值都在于其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内容,而不是物质载体。可见,离开了精神文化资源,出版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 出版活动是人们的社会活动。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精神产品生产和物质产品生产这两个基本阶段构成,而在这些阶段中,人的劳动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人力资源也在出版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出版业的人力资源富有特色,并不限于本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包括行业外的人员,如各类作者、特约审稿人员等。 精神文化产品要有一定的物质材料作为载体,否则就无法存在。为使精神文化内容与物质载体紧密结合,需要能源、厂房、印刷机和计算机等多种多样的设备。显然,出版动离不开物质资源。 出版物生产出来后,一定要到达消费者手中,才能实现使用价值,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为此,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流通组织工作,使出版物能够顺利地从印刷复制单位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并且这还要以消费者对相应的出版物具有实际需求为前提。否则,产品销售不了,出版活动也难以维持,更不可能持续发展。因此,流通传播资源和市场资源也是开展出版活动不能缺少的。 上述各种基本条件共同决定着出版活动能否进行,而出版活动能否取得良好成效,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中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国家通过实行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来对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认定。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凡在出版行业就业的人员,必须在到岗两年内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登记手续。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举行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者,根据有关规定可以受聘担任编辑(或技术编辑、一级校对)职务,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者,可以在办理责任编辑注册手续后担任出版物的责任编辑。” 相关考题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2015年真题] 出版是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在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我国就出现了最早的出版活动。因此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出版”这个词,也有称为“梓行”“雕印”“版印”的。所谓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这就是说,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作品、编辑、复制、发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活动包含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阶段。 精神产品生产阶段,主要是编辑工作阶段。编辑工作要以作者所创作的作品为劳动对象,其目的是通过对作品的精神文化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和完善,形成适合社会和出版者需要的出版物内容。因此,编辑工作离不开作者的支持。否则,精神产品的生产就无从谈起。 物质产品生产阶段是将编辑工作阶段形成的精神文化内容加工制作成能够广为发行的精神产品。物质产品生产阶段介于精神产品生产阶段和产品流通阶段之间,在整个出版活动中处于中心环节。就图书、报纸、期刊等印刷型出版物而言,其物质产品生产阶段包括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复本两个基本环节;而就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这两种非印刷型出版物而言,批量生产复本的过程与出版物交换过程交融在一起,不再作为独立的环节。 产品流通阶段即出版物发行阶段。“发行”是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发行单位的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物产品流通也是商品流通,一般表现为商流、物流和资金流这三种形式。出版物发行工作虽然是一种商业活动,也不能“一切向钱看”,要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逐步产生了新的出版形态——数字出版。这种新型的出版形态正推动着出版业的转型、创新和发展。面对这种态势,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数字出版的本质仍然是“出版”,而“数字”只是反映了新技术手段的特征;从事出版活动的根本原则没变,出版活动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仍然存在,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和先后顺序也并没有变化。因此,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要在扎实把握出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的基础上,了解数字技术的发展,熟悉数字技术已能实现的诸多功能,善于把数字技术应用于出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为消费者提供质量更好、更适合其需求的出版物产品。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2013年真题] 出版是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我国在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就出现了最早的出版活动。因此在我国雕版印刷兴盛的宋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出版”这个词。 在当代社会,作为社会化的出版活动,必须由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企业或单位来完成。所谓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这就是说,构成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和发行。出版活动还必须具有一个前提——作品。所谓“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所有形式的作品都能作为出版活动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活动的三要素在出版过程中形成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独立的阶段。 精神产品生产阶段,主要是编辑工作阶段。编辑人员依照一定的原则策划选题、组织作者创作作品、审读并加工稿件,使作品优化和增值。在出版过程中,编辑工作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作为一项社会文化工作,编辑工作具有文化工作共有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作性等特点,而作为一种社会专门职业,编辑工作又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包括选择性、独特性、中介性等。 物质产品生产阶段是将编辑工作阶段形成的精神文化内容加工制作成能够广为传播的物质产品。物质产品生产阶段介于精神产品生产阶段和产品流通阶段之间,在整个出版活动中处于中心环节。传统出版物,如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其物质产品生产包括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复本两个基本环节;而新型的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等,其批量生产复本的过程与出版物传播过程交融在一起,不再作为独立的环节出现。 产品流通阶段即出版物发行阶段。“发行”是指发行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在市场经济下,出版物产品流通也是商品流通。作为一种商业活动,发行工作应始终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出版物发行表现为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逐步产生了新的出版形态——数字出版。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包括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手机报纸、手机图书、电子书、网络游戏、博客和微博等。这种新型的出版形态正推动着出版业的转型、创新和发展。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出版物是某种精神文化的成果,而所有的精神文化成果都可以成为出版物,它必须具备三个要素:(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或符号方式呈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纸质载体;(3)具有复本,可以向公众传播。按部门规章《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总共有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六大类出版物。出版物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即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出版物有思想、知识或艺术等精神文化内容,这是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由作者完成的。消费者购买出版物主要是为了满足其精神生活的需要。出版物的精神生产过程一旦完成,它就具有了使用价值。出版物又是物质产品,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才能得到体现。出版物的生产包括精神产品生产和物质产品生产两个阶段,内容的生产与形式的生产完全分离,是出版物生产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生产的特殊现象。第二,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既可能一致也可能背离,这是出版物最重要的特殊性。出版物的使用价值既可能产生正面社会效用,也可能产生负面社会效用。一本淫秽的图书并不具有使用价值。一本出版物一旦实现销售,也就实现了使用价值。第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同甚至对立。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出版物一定能够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能赚取利润的劣质出版物却不能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益。因此,出版单位要多出好作品,少出平庸作品和坏作品。公益性出版事业就是要追求公众效益的最大化,不搞产业化。经营性出版产业则要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一个有可能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选题,如果并不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甚至会带来亏损,那么就不应该列入选题计划。中国近代著名的民营出版机构都出了不少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出版物,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就图书而言,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万有文库》《百衲本二十四史》等,中华书局出版了《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就期刊而言,商务印书馆不仅出版了《东方杂志》和《小说月报》,而且出版了《中学生》杂志。
考题
问答题66.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 自古以来,出版物就是记载、传播、交流、传承文化成果的主要载体。出版物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很长,内容和形态又千差万别。 目前,出版物可以分为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等。其中,图书、报纸和期刊通常是以纸张为载体、以印刷方式复制的,往往被合称为“纸质出版物”。它们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特点,三者在时效性、系统性和稳定性上由强到弱依次为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一般分为录音制品、录像制品和光盘三大类,使用时需要一定的播放设备。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则属于新型的数字出版物,它们和上述出版物的最大区别,主要是在出版的方式上,即复制和发行没有明显的界限,是交织在一起的。 任何一种出版物都有思想、知识或艺术等精神文化内容,这是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由作者完成的。作品的精神文化内容必须加载到物质载体上,才能成为出版活动的产品——出版物,这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由编辑完成的。 出版物必须具备两个要素: 第一,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 第二,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 第三,以一定方式复制后,可向公众传播。 没有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材料,如纸张、磁盘、只读光盘等不是出版物;同样,不具有出版物产品形态的精神文化内容,如书稿、录音录像节目脚本、网络游戏等也不是出版物。出版物是精神产品内核和物质产品形态的统一。 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主要由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构成,而出版物的质量好坏则是由其物质产品的价值决定的。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同甚至对立。只有那些既能产生社会效益,又能取得经济效益的出版物,才是优秀出版物。这就要求我们的出版单位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做到不出坏书、不出亏损图书。
考题
多选题关于出版物,说法正确的有( )。[2017年真题]A所有的精神文化成果都是出版物B作为已经出版的作品,出版物是某种精神文化的成果C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D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完全一致E出版物具有一定量的复本
考题
问答题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本题20分) 出版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精神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流通传播资源和市场资源是开展出版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为了保证出版活动健康、规范地开展,还必须由社会认可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或单位专门组织实施。 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和发行。 编辑工作通过对作者创作的作品进行选择、优化、改编,形成适合社会和出版者需要的精神文化内容。 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要通过发行活动来完成,它是出版活动的内在动机与目的。 作品中所含有的精神文化内容,要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以便向消费者广泛传播。 出版活动通过出版物对社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上,要通过编辑工作来实现。由此可见,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编辑工作。既使远在以雕版印刷作为主要复制方式的五代十国时期,也是如此。 编辑工作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努力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出版物。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必须在工作中发挥一丝不旬的职业作风。 社会主义出版工作必须自觉地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多出好书,坚决不出坏书,决不允许以牺牲经济效益为代价片面追求一时的社会效益。 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我国出版业是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不但具有产业经济属性,而且富有文化创意价殖。我国出版业主要由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和发行单位等构成,不包括出版专业教育单位和出版科研单位。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出版是指创作、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而其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编辑工作。出版活动中的编辑工作,主要是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按照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选择、优化作品。在对作品进行选择、优化时,应当贯彻“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出版过程的第一个基本阶段,编辑工作主要完成精神产品生产的任务,就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等印刷型出版物的编辑工作来说,其内容通常包括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和排版制作等。当然,作为连续出版物的图书,其编辑工作与期刊编辑工作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区别的。出版过程的第二个基本阶段是物质产品生产阶段。这是将精神产品生产阶段形成的精神文化内容加工制作成能够广为发行的物质产品,其基本环节通常包括装帧设计、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复本,但数字出版有其特殊性。就传统出版而言,有了可以直接用于批量复制出版物的工作“母版”后,必须进行批量复制和将半成品匹配组合、包装后才能发行。而在数字出版中,“母版”制作完成后,就可以上传到发行服务器向公众发行。可以说,数字出版没有产品复制这一过程。出版过程的第三个基本阶段是产品流通阶段,也就是出版物发行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版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由于出版物的本质属性是精神产品,所以出版物产品的流通一直与商品流通有本质的区别。一个完整的出版物发行过程由信息流、商流、物流构成。出版物产品通过这些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后,才能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主要在于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物质生活需求。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 出版活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与人类文明同时出现的,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出版活动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一方面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又对社会的文化发展发挥决定性影响。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所以,编辑、复制、发行构成了开展出版活动的充分条件。编辑是指创作、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复制是指以各种方式根据出版物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相同的物质产品的活动;发行活动由发行商发起,是通过某种方式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 作品是开展出版活动的前提。所谓“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所有种类的作品都能作为出版活动的前提。 作品一旦出版,就成为出版活动的成果—出版物。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消费者购买出版物,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出版物的使用价值既可能产生正面社会效用,也可能产生负面社会效用。优秀的 出版物,具有正面社会效用,它的使用价值较大;而荒诞、淫秽的出版物,对某些人来说也有不小的使用价值,但这种使用价值是人们灵魂的腐蚀剂,具有负面社会效用。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甚至对立。只有那些既能取得经济效益,又能产生社会效益的出版物,才是优秀出版物。这就要求出版单位兼顾“两个效益”,坚持“质量第一”,保证不出坏书、不出亏损书。 出版单位开展出版活动,还需要开发、利用各种出版资源。出版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其中,只有信息资源具有出版业的特点,是出版单位需要重点开发的对象。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2017年真题] 出版是指创作、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而其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编辑工作。 出版活动中的编辑工作,主要是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按照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选择、优化作品。在对作品进行选择、优化时,应当贯彻“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出版过程的第一个基本阶段,编辑工作主要完成精神产品生产的任务,就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等印刷型出版物的编辑工作来说,其内容通常包括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和排版制作等。当然,作为连续出版物的图书,其编辑工作与期刊编辑工作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区别的。 出版过程的第二个基本阶段是物质产品生产阶段。这是将精神产品生产阶段形成的精神文化内容加工制作成能够广为发行的物质产品,其基本环节通常包括装帧设计、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复本,但数字出版有其特殊性。就传统出版而言,有了可以直接用于批量复制出版物的工作“母版”后,必须进行批量复制和将半成品匹配组合、包装后才能发行。而在数字出版中,“母版”制作完成后,就可以上传到发行服务器向公众发行。可以说,数字出版没有产品复制这一过程。 出版过程的第三个基本阶段是产品流通阶段,也就是出版物发行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版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由于出版物的本质属性是精神产品,所以出版物产品的流通一直与商品流通有本质的区别。一个完整的出版物发行过程由信息流、商流、物流构成。出版物产品通过这些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后,才能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主要在于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物质生活需求。
考题
问答题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 出版活动的要素是编辑、复制和发行,而作品则是其前提、中介和结果。作品反映一定的精神文化内容,构成出版物的使用价值,因为读者(我国出版界习惯上将出版物的消费者统称为“读者”)购买出版物,就是希望其所载有的作品能够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是打算利用出版物的物质载体材料满足物质消费需求。编辑是指以生产作品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改编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为出版物的复制和发行服务。发行是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读者的活动。复制是根据已编辑好的作品以各种方式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物质形态相同的物件。 出版单位获得作品后生产出版物,有两个生产过程:一个是精神生产过程,即探索创作过程,由出版单位的编辑完成;一个是物质生产过程,即复制过程,一般由出版单位委托复制单位完成。将出版物成品传送给广大读者的过程,既总发行过程,则由出版单位和各种发行单位共同完成。 出版活动全过程的一端联系着作者,另一端联系着读者。在出版物生产过程中,作者劳动是编辑劳动的前提,因此编辑离不开作者。同样,作者也离不开编辑,否则其作品难以为社会公众知哓。编辑要成为作者的知音,因为了解作者才能邦助作者创作,懂得作品才能加工作品。读者是出版行业产品的消费者,也是编辑服务的对像。编辑要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各种正当须求。
考题
单选题关于出版物的属性,说法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A
出版物既具有精神产品属性,又具有物质产品属性B
出版物的生产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与一般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完全一样,所以它只具有物质产品属性C
出版物只具有精神产品属性,因为它只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D
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主要来自它的物质产品属性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一)出版物出版的一般过程来看,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是精神产品生产阶段,包括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创作、审稿、编辑加工处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八个环节。出版物首先是精神产品,而所有的精神文化内容都可以成为出版的前提,比如建筑作品、模型作品等。出版物的思想、知识或艺术等精神文化内容是由作者完成的,没有作者的作品,出版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是物质产品生产阶段,包括制作样本、批量生产复本两个环节。就纸质出版而言,都是先批量印刷一定数量的复本,但在数字出版中则没有批量生产复本这一过程。由于消费者购买的是出版物的物质载体,因此物质产品是它的本质属性。 三是产品流通阶段,也就是总发行阶段,包括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三个环节。 出版业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可以一致,也可能不同甚至对立。只有那些既能产生社会效益,又能取得经济效益的出版物,才是优秀出版物。这就要求我们的出版单位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做到多出优质图书,少出坏书和亏损图书。在我国近代出版史上,著名的民营出版机构推出了不少名垂青史的出版物。比如中华书局的《四部丛刊》《古今图书集成》、开明书店的《中华学生界》等。值得一提的当然是商务印书馆,自从蔡元培加入之后,他紧随西学东渐的大潮,出版了严复和林纾的翻译作品。严译名著包括《天演论》《原富》等,林译小说包括《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法意》等。另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著名期刊还有《东方杂志》和《瀛寰琐记》。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2016年真题] 出版活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与人类文明同时出现的,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出版活动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一方面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又对社会的文化发展发挥决定性影响。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所以,编辑、复制、发行构成了开展出版活动的充分条件。编辑是指创作、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复制是指以各种方式根据出版物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相同的物质产品的活动;发行活动由发行商发起,是通过某种方式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 作品是开展出版活动的前提。所谓“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所有种类的作品都能作为出版活动的前提。 作品一旦出版,就成为出版活动的成果——出版物。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消费者购买出版物,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出版物的使用价值既可能产生正面社会效用,也可能产生负面社会效用。优秀的出版物,具有正面社会效用,它的使用价值较大;而荒诞、淫秽的出版物,对某些人来说也有不小的使用价值,但这种使用价值是人们灵魂的腐蚀剂,具有负面社会效用。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甚至对立。只有那些既能取得经济效益,又能产生社会效益的出版物,才是优秀出版物。这就要求出版单位兼顾“两个效益”,坚持“质量第一”,保证不出坏书、不出亏损书。 出版单位开展出版活动,还需要开发、利用各种出版资源。出版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其中,只有信息资源具有出版业的特点,是出版单位需要重点开发的对象。
考题
单选题关于出版物的属性,说法正确的是( )。A
出版物既具有精神产品属性,又具有物质产品属性B
出版物的生产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与一般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完全一 样,所以它只具有物质产品属性C
出版物只具有精神产品属性,因为它只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D
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主要来自它的物质产品属性
考题
问答题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本题20分) 出版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流通传播资源和市场资源是开展出版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为了保证出版活动健康、规范地开展,还必须由社会认可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机构专门组织实施。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和发行。 编辑工作通过对作者创作的作品进行选择、优化、改编,形成适合社会和消费者需要的精神文化内容。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要通过发行活动来完成,它是出版活动的内在动机与目的。作品中所含有的精神文化内容,要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以便向消费者广泛传播。 出版活动通过出版物对社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上,要通过编辑工作来实现。由此可见,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编辑工作。既使远在以雕版印刷作为主要复制方式的秦汉时期,也是如此。编辑工作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努力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出版物。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必须在工作中发挥一丝不旬的职业作风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字出版成为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事数字出版的编辑人员,应该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多媒体制作技术、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等,而在语言文字能力方面,对他们的要求比对纸质出版物编辑人员的要求有所降低。某些数字出版单位要求自己的编辑人员“不改稿”的做法,值得借鉴。 数字出版技术为出版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对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盲目进行,否则会导致信息资源的枯竭,影响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并予以改正或弥补。 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精神产品生产和物质产品生产两个基本阶段组成。其中,精神产品生产阶段包括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审定发稿、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复本等内容。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出版工作由编辑、印刷、发行三大环节组成,其中编辑工作是中心环节。编辑工作具有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普及性等专业特点。一个合格的编辑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文化和职业素质,必须认真处理好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一般来说,编辑离不开作者,作者离不开编辑,编辑可以随意修改作者的稿件。 作为出版工作成果的出版物,大体可以分为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六大类。这六大类出版物应该说是同时产生的。其中,期刊和报纸都是非连续性出版物。它们与图书相比,有很多相区别的特点,如期刊和报纸由众多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内容上讲究系统性和稳定性、一般可再版或修订等。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2012年真题] 自古以来,出版物就是记载、传播、交流、传承文化成果的主要载体。出版物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很长,内容和形态又千差万别。 目前,出版物可以分为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等。其中,图书、报纸和期刊通常是以纸张为载体、以印刷方式复制的,往往被合称为“纸质出版物”。它们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特点,三者在时效性、系统性和稳定性上由强到弱依次为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一般分为录音制品、录像制品和光盘三大类,使用时需要一定的播放设备。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则属于新型的数字出版物,它们和上述出版物的最大区别,主要是在出版的方式上,即复制和发行没有明显的界限,是交织在一起的。 任何一种出版物都有思想、知识或艺术等精神文化内容,这是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由作者完成的。作品的精神文化内容必须加载到物质载体上,才能成为出版活动的产品——出版物,这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由编辑完成的。 出版物必须具备两个要素: 第一,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 第二,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 第三,以一定方式复制后,可向公众传播。 没有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材料,如纸张、磁盘、只读光盘等不是出版物;同样,不具有出版物产品形态的精神文化内容,如书稿、录音录像节目脚本、网络游戏等也不是出版物。出版物是精神产品内核和物质产品形态的统一。 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主要由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构成,而出版物的质量好坏则是由其物质产品的价值决定的。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同甚至对立。只有那些既能产生社会效益,又能取得经济效益的出版物,才是优秀出版物。这就要求我们的出版单位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做到不出坏书、不出亏损图书。
考题
多选题关于出版物,说法正确的有( )。A所有的精神文化成果都是出版物B作为已经出版的作品,出版物是某种精神文化的成果C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D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完全一致E出版物具有一定量的复本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2011年真题] 出版物可以分为图书、报纸、期刊、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等。其中,图书是主要以印刷方式复制的,以纸介质为载体的,可以重印的连续出版物。图书、报纸一些共同的特点,如均为纸介质出版物,均需由众多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一般可以再版或修订。 在出版物的生产过程中,编辑人员主要承担着精神产品生产和物质产品生产的双重任务。因此,编辑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其中,职业素质由出版理论修养和编辑实务经验构成,分别表现为职业追求和职业作风。编辑的职业追求是一种文学艺术的追求。在策划选题与组稿时,按照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从文化选择的角度组织作品。在审稿和加工整理时,按照社会对精神产品价值取向的根本要求,对出版物进行审识鉴别、筛选优化。编辑还应该具有一丝不苟、严谨求是的职业作风。面对稿件,编辑必须全神贯注,不放过一个疑点,先对稿件作编辑加工,再进行审稿,努力消灭一切差错,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 出版物的质量是出版单位的生命线。因此,我国从事出版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应该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向社会提供内容和形式质量都有保证的出版物。
考题
问答题76.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 出版是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在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我国就出现了最早的出版活动。因此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出版”这个词,也有称为“梓行”“雕印”“版印”的。所谓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这就是说,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作品、编辑、复制、发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活动包含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阶段。 精神产品生产阶段,主要是编辑工作阶段。编辑工作要以作者所创作的作品为劳动对象,其目的是通过对作品的精神文化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和完善,形成适合社会和出版者需要的出版物内容。因此,编辑工作离不开作者的支持。否则,精神产品的生产就无从谈起。 物质产品生产阶段是将编辑工作阶段形成的精神文化内容加工制作成能够广为发行的精神产品。物质产品生产阶段介于精神产品生产阶段和产品流通阶段之间,在整个出版活动中处于中心环节。就图书、报纸、期刊等印刷型出版物而言,其物质产品生产阶段包括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复本两个基本环节;而就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这两种非印刷型出版物而言,批量生产复本的过程与出版物交换过程交融在一起,不再作为独立的环节。 产品流通阶段即出版物发行阶段。“发行”是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发行单位的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物产品流通也是商品流通,一般表现为商流、物流和资金流这三种形式。出版物发行工作虽然是一种商业活动,也不能“一忉向钱看”,要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逐步产生了新的出版形态——数字出版。这种新型的出版形态正推动着出版业的转型、创新和发展。面对这种态势,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数字出版的本质仍然是“出版”,而“数字”只是反映了新技术手段的特征;从事出版活动的根本原则没变,出版活动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仍然存在,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和先后顺序也并没有变化。因此,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要在扎实把握出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的基础上,了解数字技术的发展,熟悉数字技术已能实现的诸多功能,善于把数字技术应用于出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为消费者提供质量更好、更适合其需求的出版物产品。
考题
问答题66.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 出版是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我国在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就出现了最早的出版活动。因此在我国雕版印刷兴盛的宋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出版”这个词。 在当代社会,作为社会化的出版活动,必须由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企业或单位来完成。所谓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这就是说,构成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和发行。出版活动还必须具有一个前提——作品。所谓“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所有形式的作品都能作为出版活动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活动的三要素在出版过程中形成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独立的阶段。 精神产品生产阶段,主要是编辑工作阶段。编辑人员依照一定的原则策划选题、组织作者创作作品、审读并加工稿件,使作品优化和增值。在出版过程中,编辑工作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作为一项社会文化工作,编辑工作具有文化工作共有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作性等特点,而作为一种社会专门职业,编辑工作又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包括选择性、独特性、中介性等。 物质产品生产阶段是将编辑工作阶段形成的精神文化内容加工制作成能够广为传播的物质产品物质产品生产阶段介于精神产品生产阶段和产品流通阶段之间,在整个出版活动中处于中心环节传统出版物,如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其物质产品生产包括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复本两个基本环节;而新型的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等,其批量生产复本的过程与出版物传播过程交融在一起,不再作为独立的环节出现。 阶段即出版物发行阶段“发行”是指发行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在市场经济下,出版物产品流通也是商品流通。作为一种商业活动,发行上始终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出版物发行表现为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逐步产生新的出版形态——数字出版。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包括有声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手机报纸、手机图书、电子书、网络游戏、博客和微博等这种新型的出版形态正推动着出版业的转型、创新和发展。
考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2015年真题] 所谓“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开展出版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精神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流通传播资源和市场资源。 这里所说的精神文化资源是指出版物内容的来源,即作者创作的作品。这是因为出版物具有纯粹精神产品的属性。无论是报纸、杂志、期刊等连续出版物,还是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非连续出版物,它们的使用价值都在于其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内容,而不是物质载体。可见,离开了精神文化资源,出版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 出版活动是人们的社会活动。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精神产品生产和物质产品生产这两个基本阶段构成,而在这些阶段中,人的劳动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人力资源也在出版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出版业的人力资源富有特色,并不限于本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包括行业外的人员,如各类作者、特约审稿人员等。 精神文化产品要有一定的物质材料作为载体,否则就无法存在。为使精神文化内容与物质载体紧密结合,需要能源、厂房、印刷机和计算机等多种多样的设备。显然,出版活动离不开物质资源。 出版物生产出来后,一定要到达消费者手中,才能实现使用价值,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为此,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流通组织工作,使出版物能够顺利地从印刷复制单位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并且这还要以消费者对相应的出版物具有实际需求为前提。否则,产品销售不了,出版活动也难以维持,更不可能持续发展。因此,流通传播资源和市场资源也是开展出版活动不能缺少的。 上述各种基本条件共同决定着出版活动能否进行,而出版活动能否取得良好成效,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中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国家通过实行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来对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认定。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凡在出版行业就业的人员,必须在到岗两年内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登记手续。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举行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者,根据有关规定可以受聘担任编辑(或技术编辑、一级校对)职务,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者,可以在办理责任编辑注册手续后担任出版物的责任编辑。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