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圈地运动使英国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城市产业工人也十分贫困,产生了很多贫苦儿童,慈善学校一时风起云涌。这一时期,英国有两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慈善学校,就是()。前者是一种非常节省师资的慈善学校,后者是由工业资本家中的慈善人士开办的,不受教会的控制。
A
导生制学校
B
幼儿学校
C
文法学校
D
公学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多选题圈地运动使英国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城市产业工人也十分贫困,产生了很多贫苦儿童,慈善学校一时风起云涌。这一时期,英国有两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慈善学校,就是()。前者是一种非常节省师资的慈善学校,后者是由工业资本家中的慈善人士开办的,不受教会的控制。A导生制学校B幼儿学校C文法学校D公学” 相关考题
考题
在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圈地运动。在圈地运动的冲击下
在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圈地运动。在圈地运动的冲击下,英国农村发生了从来有的新变化(见右图)。这种新变化主要是指()
考题
下表为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此表说明
下表为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此表说明A.英国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最大赢家B.美国在19世纪生产增长最为明显C.这一时期中国的近代化尚未起步D.这一时期印度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考题
下图显示1751—1851年英国城市人Vl占总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是( )。
①工业革命为城市人口增加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农村自然灾害频发迫使大量农民涌入城市
③工业发展促进了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
④圈地运动使部分农民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题
马克思就《济金根》指出:“农民和城市革命分子的代表(特别是农民的代表)倒是应当构成十分重要的积极的背景。”意思是在剧本中()。A、农民运动应成为贵族运动的积极基础B、应以农民为积极的参加者和主人公C、应写出农民在这一运动中的主导作用D、写贵族运动时也应反映出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
考题
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到19世纪初这一比例上升为2:3,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B、工业革命使城市化进程加快C、城市大量吸收外来移民D、“日不落”殖民帝国建立
考题
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原因颇多,以下各项中对其具有促进作用的是()①日益扩大的海外殖民地②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③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④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考题
15世纪末至17世纪末,英国曾发生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下列关于英国圈地运动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B、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之一C、新航路的开辟加快了圈地运动的发展D、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考题
以下各项,对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的是()①日益扩大的海外殖民地②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③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④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考题
18世纪一位英国学者针对圈地运动前后的变化指出:“过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农民,靠自己耕种土地的产品和公有土地上放养的羊、家禽、猪等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几乎不必向市场购买,如果土地落到少数人租地农场主手中,他们就必须为别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而且不得不到市场上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上述材料说明圈地运动()A、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B、使非农产业被高效的农业种植业取代,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原材料C、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是英国社会动乱的根源D、使农村劳动力移向城市,迅速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考题
早期圈地运动受害者和牺牲品是农民阶级的最低阶层:小农、帮工、靠公地维持生计的穷人们。封建庄园解体,人口流离失所,乡村生活颓废。“上帝的牧羊人”——乡村牧师发现:以前40个人赖以生存的地方,现在只有1个人和他的1名牧人把它占为己有了。下列关于圈地运动的说法,准确的是()A、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B、使农民摆脱了贫困C、使农村的经济地位大大下降D、让广大农村日益走向没落
考题
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这一比例上升为2:3,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B、城市大量吸收外来移民C、“日不落”殖民帝国建立D、工业革命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考题
单选题英国发生的圈地运动中,农民的转移属于()A
控制型转移B
自主型转移C
压迫型转移D
排挤型转移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