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设计反应谱曲线有两个下降段,其分界点为( )。
A
T=Tg
B
T=5Tg
C
T=3.0s
D
T=6.0s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5条图5.1.5可知,除有专门规定外,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0.05,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系数应按1.0采用,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直线上升段,周期小于0.1s的区段;②水平段,自0.1s至特征周期区段,应取最大值αmax;③曲线下降段,自特征周期至5倍特征周期区段,衰减指数应取0.9;④直线下降段,自5倍特征周期至6s区段,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取0.02。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5条图5.1.5可知,除有专门规定外,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0.05,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系数应按1.0采用,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直线上升段,周期小于0.1s的区段;②水平段,自0.1s至特征周期区段,应取最大值αmax;③曲线下降段,自特征周期至5倍特征周期区段,衰减指数应取0.9;④直线下降段,自5倍特征周期至6s区段,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取0.02。
更多 “单选题设计反应谱曲线有两个下降段,其分界点为( )。A T=TgB T=5TgC T=3.0sD T=6.0s” 相关考题
考题
有关地震影响系数的下列说法中,哪一选项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A.弹性反映谱理论是现阶段抗震设计的最基本理论
B.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是设计反映谱的一种给定形式
C.地震影响系数由直线上升段、水平段、曲线下降段和直线下降段四部分组成
D.曲线水平段(0.1sg)的地震影响系数就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考题
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块,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抗压试验,从所测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下列中的哪个结论()?A、曲线的峰值越高、下降段越陡,延性越好B、曲线的峰值越低、下降段越缓,延性越好C、曲线的峰值越高,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越大D、曲线的峰值越高、下降段越缓,延性越好
考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抗震设计使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值为下列哪一选项()A、地震活动周期B、结构自振周期C、设计特征周期D、地基固有周期
考题
由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高强混凝土的(),说明其耐受变形的能力较差。A、下降段斜率较大,残余应力较高B、下降段斜率较小,残余应力较高C、下降段斜率较大,残余应力较低D、下降段斜率较小,残余应力较低
考题
实际地震反应谱是在地震过程中根据记录仪记录的加速度曲线计算得到的,包括()。A、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B、加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C、加速度反应谱和速度反应谱D、加速度反应谱、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
考题
确定建筑物地震影响系数时,下述正确说法是()。A、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结构自震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B、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为分段曲线,各曲线段有各自不同的曲线方程C、当阻尼比不等于0.05时,曲线下降段衰减指数、直线下降段斜率调整系数均需进行修正D、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调整系数应大于等于1.0
考题
单选题实际地震反应谱是在地震过程中根据记录仪记录的加速度曲线计算得到的,包括()。A
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B
加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C
加速度反应谱和速度反应谱D
加速度反应谱、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
考题
单选题由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高强混凝土的(),说明其耐受变形的能力较差。A
下降段斜率较大,残余应力较高B
下降段斜率较小,残余应力较高C
下降段斜率较大,残余应力较低D
下降段斜率较小,残余应力较低
考题
单选题由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高强度混凝土的(),说明其耐受变形的能力较差。A
下降段斜率较大,残余应力较高B
下降段斜率较大,残余应力较低C
下降段斜率较小,残余应力较低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