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
A

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指导实践活动

B

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C

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D

具有独立性,能够脱离实践活动而存在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AC两项正确,通过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增加粮食的产量说明科学认识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从而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B项错误,科学认识虽然具有能动创造性,但并不能创造理想世界。D项错误,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脱离实践活动而存在。
更多 “多选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A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指导实践活动B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C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D具有独立性,能够脱离实践活动而存在” 相关考题
考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机率增加,而且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虽年际间有波动,但总体呈加重趋势。()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简述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的影响?

考题 在当今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各国均不同程度地从中受益或受损,有的影响是正面的,有的影响却是负面的; 有的国家既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污染源,也是气候变暖的受害者,这些都影响了他们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政策方案的出台及国际气候政策制定的态度。 由此可以推断:A. 所有的国家都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有益影响 B. 所有的国家都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害影响 C. 有的国家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受害者 D. 有的国家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污染源

考题 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温室效应不会带来的危害是()。A、海平面升B、高纬度地区更加不适于温带作物分布C、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D、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考题 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后果有哪些?减缓气候变暖的根本对策是什么?

考题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唯一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变暖是由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起的。

考题 当前国际社会讨论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A、全球气候温差变化过大问题B、全球气候变暖问题C、全球气候变冷问题

考题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情也日益高涨。而只有掌握了先进的低碳技术,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发展()。A、低碳服务B、低碳经济C、低碳生活D、低碳社会

考题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考题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包括()A、臭氧层空洞B、洪水灾害C、海岸侵蚀D、咸水入侵

考题 全球气候变暖是气候变化最主要的表现。

考题 下列关于气候变暖描述正确的是()。A、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不大B、极端气候现象也是气候变暖的重要表现C、气候变暖有利于粮食增产

考题 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生态系统有何影响。

考题 全球气候变暖对海岸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什么?

考题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考题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20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 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为什么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要经历长期的探索过程”?

考题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20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 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认识从“科学家讨论”到哥本哈根“达成有关共识”,体现了怎样的认识论原理?

考题 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B、全球气候变暖可减缓永冻土融化C、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D、大气中CO2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考题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生态、资源、环境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表现在().A、干旱化加剧B、水资源短缺C、沙尘暴频发D、海平面上升E、冰川退缩

考题 单选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考题 单选题相关研究表明,():由于气候变暖,中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已由长城沿线向北扩展了1至2个纬度;华北地区冬小麦正由冬性向半冬性过渡,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水稻面积和总产量迅速增加;喜温作物玉米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作物。除了利好消息,气候变化也有不利影响: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各种病虫害危害加重,都会导致农业减产。A 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悲观B 各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C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正在日益扩大D 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以好处居多

考题 问答题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生态系统有何影响。

考题 判断题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A 对B 错

考题 问答题简述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的影响。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气候变暖描述正确的是()。A 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不大B 极端气候现象也是气候变暖的重要表现C 气候变暖有利于粮食增产

考题 判断题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唯一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变暖是由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起的。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A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指导实践活动B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C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D具有独立性,能够脱离实践活动而存在

考题 问答题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主要的危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