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关于醛化红细胞,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血凝反应效果较新鲜红细胞强
B
有较强的吸附蛋白质抗原或抗体的能力
C
可反复冻融不易破碎
D
能耐60℃加热
E
保存时间较长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关于醛化红细胞,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血凝反应效果较新鲜红细胞强B 有较强的吸附蛋白质抗原或抗体的能力C 可反复冻融不易破碎D 能耐60℃加热E 保存时间较长” 相关考题
考题
荧光抗体的保存不正确的是A、-20℃冻存可保存2~3年B、稀释后抗体在4℃可保存1~3天C、不能分装但可反复冻融D、无储存条件的应尽快使用,以防抗体失活和荧光淬灭E、真空干躁后可长期保存
考题
病毒血凝的机制是:A、红细胞表面抗原和相应的抗体结合B、红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与病毒表面血凝素结合C、红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D、病毒与红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E、红细胞吸附在宿主细胞上
考题
荧光抗体的保存不正确的是A.一20℃冻存可保存2~3年B.稀释后抗体在4℃可保存1~3天C.不能分装但可反复冻融D.无储存条件的应尽快使用以防抗体失活和荧光淬灭E.真空干躁后可长期保存
考题
关于间接血凝试验叙述正确的是A、红细胞包被抗原检测抗体称为TPHAB、红细胞包被抗体检测抗原称为PHAC、不能检测抗体D、出现红细胞凝集者为阴性E、根据红细胞凝集程度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
考题
以下关于间接血凝试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常将抗原或抗体包被于红细胞表面B、在致敏前需要将红细胞醛化C、致敏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D、广泛应用于HIV -1抗体和抗精子抗体检测E、可使用O型血红细胞作为载体
考题
病毒感染细胞吸附红细胞的机制是( )A.红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B.红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与病毒表面血凝素结合C.红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D.病毒与红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E.红细胞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
考题
以下关于间接血凝试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通常将抗原或抗体包被于红细胞表面B.在致敏前需要将红细胞醛化C.致敏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D.广泛应用于HIV -1抗体和抗精子抗体检测E.可使用O型血红细胞作为载体
考题
关于胶乳颗粒的特点正确的是()A、可物理吸附蛋白质分子,且结合牢固B、用化学交联法致敏的胶乳试剂性能稳定,保存期长C、与蛋白质结合的能力以及凝集性均比红细胞强D、以致敏的胶乳颗粒作间接凝集试验,比血凝试验敏感E、胶乳凝集试验只有玻片法
考题
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的优点叙述错误的是()A、所用载体为对蛋白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NC膜B、检测灵敏度较一般ELISA高2~3倍C、试剂用量较一般ELISA节约D、判断结果时不需要特殊设备E、吸附抗原(抗体)或已有结果的NC膜可长期保存
考题
间接凝集试验,关于红细胞载体叙述错误的是()A、新鲜红细胞能吸多糖类抗原,吸附蛋白质能力差B、经醛化的红细胞易溶血,不可反复冻融C、红细胞醛化后吸附蛋白质能力增强D、醛化红细胞-20℃可保存1年以上E、将蛋白质偶联在红细胞上常用的偶联剂有戊二醛、CrCl3、双偶氮联苯胺
考题
单选题病毒凝集红细胞(血凝试验)的机制是()A
红细胞表面抗原和血凝素抗体结合B
红细胞表面受体与病毒表面血凝素结合C
红细胞表面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D
病毒与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E
红细胞上的血凝素与病毒结合
考题
单选题关于胶乳颗粒的特点正确的是()A
可物理吸附蛋白质分子,且结合牢固B
用化学交联法致敏的胶乳试剂性能稳定,保存期长C
与蛋白质结合的能力以及凝集性均比红细胞强D
以致敏的胶乳颗粒作间接凝集试验,比血凝试验敏感E
胶乳凝集试验只有玻片法
考题
单选题荧光抗体的保存不正确的是()A
-20℃冻存可保存2~3年B
稀释后抗体在4℃可保存1~3天C
不能分装但可反复冻融D
无储存条件的应尽快使用,以防抗体失活和荧光淬灭E
真空干燥后可长期保存
考题
单选题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的优点叙述错误的是()A
所用载体为对蛋白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NC膜B
检测灵敏度较一般ELISA高2~3倍C
试剂用量较一般ELISA节约D
判断结果时不需要特殊设备E
吸附抗原(抗体)或已有结果的NC膜可长期保存
考题
单选题间接凝集试验,关于红细胞载体叙述错误的是()A
新鲜红细胞能吸多糖类抗原,吸附蛋白质能力差B
经醛化的红细胞易溶血,不可反复冻融C
红细胞醛化后吸附蛋白质能力增强D
醛化红细胞-20℃可保存1年以上E
将蛋白质偶联在红细胞上常用的偶联剂有戊二醛、CrCl3、双偶氮联苯胺
考题
单选题关于醛化红细胞,说法错误的是()A
有较强的吸附蛋白质抗原或抗体的能力B
能耐60℃加热C
可反复冻融不易破碎D
血凝反应效果较新鲜红细胞强E
保存时间较长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