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在符合精度要求时,取 丈量的平均值为丈量距离的最后结果。


参考答案和解析
往返
更多 “在符合精度要求时,取 丈量的平均值为丈量距离的最后结果。” 相关考题
考题 基线丈量的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这样的表示形式为()。 A.往返丈量距离差与平均值之比B.丈量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C.平均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积D.平均值中误差与丈量值之和

考题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防止丈量错误,通常采用()丈量,取平均值为丈量结果。A、重复B、三次C、往、返D、四次

考题 在距离丈量中, 直接将往测数据和返测数据的结果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丈量结果。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为确保测距成果的精度,一般进行( )。A.单次丈量 B.往返丈量 C.两次丈量取平均值 D.进行两次往返丈量

考题 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值为184.260m.要求量距的相对误差达到1:5000,问往返丈量的距离之差不能超过多少?

考题 若进行公路导线基线测量时,一段距离丈量2次的结果分别为286.580m与286.444m,则该次测量的相对精度为(),应取()做为最后结果。

考题 量距相对误差的精度必须满足()小于容许误差。A、往返丈量距离平均值与往返丈量距离差值之比B、往返丈量距离差值与往返丈量距离平均值之比C、往返丈量结果差D、往返丈量结果平均值

考题 两段距离丈量的最后结果为 814.53m±0.05m、540.60m±0.05m,则说明这两段距离丈量的极限误差是相等的。

考题 用钢尺分别丈量了甲、乙、丙三段距离,其结果为:D甲=100±0.02米,D乙=1003±0.02米,D丙=1000±0.04米,则甲乙丙精度关系为()。A、甲乙精度相同B、乙丙精度相同C、甲比乙丙丈量精度高D、乙比甲丙丈量精度高

考题 基线丈量的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其表示形式为()A、平均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B、丈量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C、平均值中误差与丈量值之和之比

考题 在距离丈量中,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A、相对误差;B、中误差;C、往返误差

考题 对距离进行多次丈量,衡量丈量结果精度的一般是用()A、往返较差B、相对中误差C、相对误差D、绝对误差

考题 取一长度为d的直线之丈量结果的权为1,则长度为D的直线之丈量结果的权为(),若长度为D的直线丈量了n次,则其算术平均值的权为()。

考题 为确保测距成果的精度,一般进行()。A、单次丈量B、往返丈量C、两次丈量取平均值D、进行两次往返丈量

考题 钢尺丈量的水平距离,往测为357.23m,返测为357.33m;丈量的水平距离,往测为248.73m,返测为248.63m,最后得、及它们的相对误差各为多少?哪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

考题 为了避免错误和判断丈量结果的可靠性,并提高丈量结果的精度,距离丈量通常采用()。A、目测法B、步测法C、尺测法D、往返

考题 基线丈量的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其表示形式为()A、平均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B、丈量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C、平均值中误差与丈量值之和之比;D、以上均可

考题 在丈量距离精度要求高时,要用()定线。A、经纬仪B、水准仪

考题 评定距离丈量的精度,用往返丈量结果的较差与往返丈量距离的平均值之比值。

考题 单选题为了避免错误和判断丈量结果的可靠性,并提高丈量结果的精度,距离丈量通常采用()。A 目测法B 步测法C 尺测法D 往返

考题 单选题量距相对误差的精度必须满足()小于容许误差。A 往返丈量距离平均值与往返丈量距离差值之比B 往返丈量距离差值与往返丈量距离平均值之比C 往返丈量结果差D 往返丈量结果平均值

考题 单选题基线丈量的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其表示形式为()A 平均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B 丈量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C 平均值中误差与丈量值之和之比;D 以上均可

考题 问答题钢尺丈量的水平距离,往测为357.23m,返测为357.33m;丈量的水平距离,往测为248.73m,返测为248.63m,最后得、及它们的相对误差各为多少?哪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

考题 填空题在距离丈量时是采用()来衡量距离丈量结果精度的。

考题 单选题在丈量距离时,是采用()来衡量丈量结果的精度。A 中误差;B 容许误差;C 相对误差;D 往返差;

考题 判断题评定距离丈量的精度,用往返丈量结果的较差与往返丈量距离的平均值之比值。A 对B 错

考题 填空题若进行公路导线基线测量时,一段距离丈量2次的结果分别为286.580m与286.444m,则该次测量的相对精度为(),应取()做为最后结果。

考题 单选题为确保测距成果的精度,一般进行()。A 单次丈量B 往返丈量C 两次丈量取平均值D 进行两次往返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