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浅触诊可触及的深度一般为

A.3-5mm

B.5-10mm

C.1-2cm

D.3-4cm

E.5-6cm


参考答案和解析
B
更多 “浅触诊可触及的深度一般为A.3-5mmB.5-10mmC.1-2cmD.3-4cmE.5-6cm” 相关考题
考题 大量腹水时,肝脾或包块难以触及可采用()A.深压触诊法B.冲击触诊法C.双手触诊法D.浅部触诊法E.深部滑行触诊法

考题 关于肾脏触诊的描述,错误的是( )。A、检查肾一般用双手触诊法B、可采取平卧位或立位C、当肾下垂或游走肾时,立位较易触到肾脏D、正常人肾脏一般较易触及E、检查者一般立于患者右侧

考题 深部触诊法触及的深度常超过A.3cmB.2cmC.4cmD.5cmE.1cm

考题 浅部触诊法可触及的深度为A.2cmB.1cmC.4cmD.3cmE.5cm

考题 触诊正常脾脏,下列叙述哪能项正确?( )A.坐位前倾可触及B.左卧位可触及C.右卧位可触及D.仰卧位可触及E.正常情况下脾不能触及

考题 对于精索静脉曲张的分度,下面哪项不正确()。 A、II级:休息位触诊可及,肉眼未及B、I级:Valsalva试验触诊可及C、III级:肉眼可及,且休息位可触及D、I级:休息位可触及,肉眼未及

考题 当肝脾难以触及时,使用哪种触诊方法A.深部滑行触诊法B.浅部滑行触诊法C.深压触诊法D.冲击触诊法E.双手触诊法

考题 腹痛病人,为明确有无压痛点应用A.浅触诊 B.腹部叩诊 C.双手对应触诊 腹痛病人,为明确有无压痛点应用A.浅触诊B.腹部叩诊C.双手对应触诊D.深压触诊E.冲击触诊

考题 腹部浅触诊可触及的深度约为( )A.0.5cm B.0.8cm C.1.5cm D.1.2cm E.1.0cm

考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35岁,主诉腹胀,4天未排便,触诊腹部较硬且紧张,可触及包块,肛诊可触及粪块。肛管插入直肠的深度是A:3~6cmB:7~10cmC:11~13cmD:14~16cmE:18~20cm

考题 浅部触诊可触及的深度约为()。A1-2cmB1.5-2.5cmC2-3cmD2.5-3.5cm

考题 触诊正常脾脏,下列叙述哪能项正确?()A、坐位前倾可触及B、左卧位可触及C、右卧位可触及D、仰卧位可触及E、正常情况下脾不能触及

考题 大量腹水时,肝脾或包块难以触及可采用()A、深压触诊法B、冲击触诊法C、双手触诊法D、浅部触诊法E、深部滑行触诊法

考题 深部触诊可触及的深度多在()。A、1cm以上B、1.5cm以上C、2cn以上D、2.5cm以上

考题 肾脏触诊的论述,正确的是()A、正常人肾脏一般不易触及B、受检查者可采取平卧位C、受检查者可采取立位D、一般采用双手触诊法E、检查者立于患者右侧

考题 龚女士,主诉腹胀、腹痛,三天未排便,触诊腹部较硬实且紧张,可触及包块,肛诊可触及粪块。肛管插入直肠的深度是()A、3~6cmB、7~10cmC、11~13cmD、14~16cmE、18~20cm

考题 触诊腹肌有无抵抗感,首选触诊方法为()。A、滑动触诊法B、双手触诊法C、深压触诊法D、冲击触诊法E、浅部触诊法

考题 评估胆囊压痛点的方法为()A、滑动触诊法B、双手触诊法C、深压触诊法D、冲击触诊法E、浅部触诊法

考题 在软土地区开挖时深度浅时,一般可边开挖边用井点降水进行排水。

考题 单选题龚女士,主诉腹胀、腹痛,三天未排便,触诊腹部较硬实且紧张,可触及包块,肛诊可触及粪块。肛管插入直肠的深度是()A 3~6cmB 7~10cmC 11~13cmD 14~16cmE 18~20cm

考题 单选题当肝脾难以触及时,使用哪种触诊方法?(  )A 深部滑行触诊法B 浅部滑行触诊法C 深压触诊法D 冲击触诊法E 双手触诊法

考题 填空题脏触诊时,对其可触及的肝脏质地描述一般分为三度。I度描述为(),II度描述为(),III度描述为()。

考题 单选题触诊正常脾脏,下列叙述哪能项正确?()A 坐位前倾可触及B 左卧位可触及C 右卧位可触及D 仰卧位可触及E 正常情况下脾不能触及

考题 单选题当肝脾难以触及时,使用的触诊方法是(  )。A 深部滑行触诊法B 浅部滑行触诊法C 深压触诊法D 冲击触诊法E 双手触诊法

考题 单选题深部触诊可触及的深度多在()。A 1cm以上B 1.5cm以上C 2cn以上D 2.5cm以上

考题 单选题浅部触诊可触及的深度约为()A 1-2cmB 1.5-2.5cmC 2-3cmD 2.5-3.5cm

考题 多选题肾脏触诊的论述,正确的是()A正常人肾脏一般不易触及B受检查者可采取平卧位C受检查者可采取立位D一般采用双手触诊法E检查者立于患者右侧

考题 单选题大量腹水时,肝脾或包块难以触及可采用()A 深压触诊法B 冲击触诊法C 双手触诊法D 浅部触诊法E 深部滑行触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