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长度为1km,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it/s 的以太网,电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是200m/ms。 假设以太网数据帧的长度为256bit,其中包括64bit帧头,校验和及其他开销。数据帧发送成功后的第一个时间片保留给接收方用于发送一个64bit 的确认帧。假设网络负载非常小(即不考虑冲突的任何情形),试问该以太网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和解析
(1)发送时延为100s传播时延为5ms。(2)发送时延为lμs传播时延为5m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又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发送时延=107bit/(100×103b/s)=100s(2)发送时延=103bit/(109b/s)=1μs两者传播时延都为=l000×103m/(2×108m/s)=5ms
更多 “长度为1km,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it/s 的以太网,电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是200m/ms。 假设以太网数据帧的长度为256bit,其中包括64bit帧头,校验和及其他开销。数据帧发送成功后的第一个时间片保留给接收方用于发送一个64bit 的确认帧。假设网络负载非常小(即不考虑冲突的任何情形),试问该以太网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 相关考题
考题 在以太网内,何时会发生冲突?() A.信道空闲的时候发送数据帧B.信道忙的时候发送数据帧C.有两台主机同时发送数据帧时D.网络上的主机都以广播方式发送帧

考题 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 18~22 题 在局域网中,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IEEE802.4标准采用( 1 )媒体访问控制方法,IEEE 802.5标准采用( 2 )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其中( 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对最短帧长度有要求。假设这种网络的传输速率为10Mbit/s,信号在介质上的传播速度为200m/μs,总线的最大长度是1000m,只考虑数据帧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数据帧的最短应该是( 4 )bit。一个10Mbit/s的令牌环,其令牌保持计数器的设置值为10μs,在此环上可发送最长帧为( 5 )bit。第18题:文中( 1 )处正确的答案是( )。A.TOKEN BUSB.TOKEN RINGC.CSMAD.CSMA/CD

考题 (17)下列关于以太网接收流程,错误的是( )。A)所有结点只要不发送数据就处于接收状态B)某个结点在收到一个数据帧后,首先判断接收的数据帧长度,如果长度小于规定的帧的最小长度则丢弃该帧C)结点在完成一个数据帧的接收,首先检查帧的目的地址,如果目的地址不符,结点丢弃收到的帧D)接收结点进行地址匹配后,确认是接收的帧,则进行LLC数据长度检查

考题 以太网数据帧的最小长度为(),最大长度为()

考题 在以太网中,介质的最大利用率取决于()。A帧的长度和发送时间B发送时间和通道编码C帧的传播时间和长度D帧的传播时间和通道编码

考题 长1km、10Mbps的802.3LAN,其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数据帧长度为256位(包括32位开销)。一个成功发送后的第一位时间片留给接收方以捕获信道来发送一个32位的确认帧。假设不考虑冲突,问不包括开销的有效数据速率为多少?

考题 在局域网中,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IEEE 802.4标准采用上(11)媒体访问控制方法,IEEE 802.5标准采用(12)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其中,(1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对最短帧长度有要求。假设这种网络的传输速率为10Mb/s,信号在介质上的传播速度为200m/μs,总线的最大长度是1000m,则只考虑数据帧而不考虑其他因素,数据帧最短应该是(14)比特。一个10 Mb/s的令牌环,其令牌保持计数器的设置值为 10μs,在此环上可发送的最长帧为(15)位。A.Token BusB.Token RingC.CSMAD.CSMA/CD

考题 在局域网中,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IEEE 802.4标准采用(16)媒体访问控制方法,IEEE802.5标准采用(17)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其中(18)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对最短帧长度有要求。假设这种网络的传输速率为10Mbit/s,信号在介质上的传播速度为200m个s,总线的最大长度是1000m,只考虑数据帧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数据帧的最短应该是(19)bit。一个10Mbit/s的令牌环,其令牌保持计数器的设置值为10μs,在此环上可发送最长帧为(20)bit。A.TOKENBUSB.TOKEN RINGC.CSMAD.CSMA/CD

考题 以太网的最大帧长为1518字节,每个数据帧前面有8个字节的前导字段,帧间隔为9.6μs,对于10BASE-5网络来说,发送这样的帧需要多少时间?(64)A.1.23sB.12.3msC.1.23msD.1.23μs

考题 在局域网中,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IEEE 802.4标准采用(28)媒体访问控制方法,IEEE 802.5标准采用(29)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其中(30)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对最短帧长度有要求。假设这种网络的传输速率为10Mbit/s,信号在介质上的传播速度为200m/μs,总线的最大长度是1000m,只考虑数据帧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数据帧的最短应该是(31)bit。一个10Mbit/s的令牌环,其令牌保持计数器的设置值为10μs,在此环上可发送最长帧为(32)bit。A.TOKENBUSB.TOKENRINGC.CSMAD.CSMA/CD

考题 A、B是局域网上两个相距1km的站点, A 采用同步传输方式以 1Mb/s的速率 向 B 发送长度为 200,000 字节的文件。假定数据帧长为 128 比特,其中首部为 48 比特: 应答帧为 22 比特, A 在收到 B 的应答帧后发送下一帧。传送文 件花费的时间为( )s,有效的数据速率为( )Mb/s(传播速率为200m/us)A.1.6 B.2.4 C.3.2 D.3.6A.0.2 B.0.5 C.0.7 D.0.8A

考题 当以太网中数据传输速率提高时,帧的传输时间要求按比例缩短,这样有可能会影响到冲突检测。为了能有效地检测冲突,应该(51)。A.增大电缆介质的长度且减少最短的帧长B.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且减少最短的帧长C.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大最短的帧长D.增大电缆介质的长度且增大最短的帧长

考题 A、B是局域网上两个相距 1km 的站点, A采用同步传输方式以1Mb/s的速率向 B 发送长度为200,000字节的文件。假定数据帧长为128比特,其中首部为 48 比特:应答帧为 22 比特,A在收到 B 的应答帧后发送下一帧。传送文件花费的时间为(请作答此空)s,有效的数据速率为( )Mb/s(传播速率为 200m/us)A.1.6 B.2.4 C.3.2 D.3.6

考题 A、B是局域网上相距1km的站点, A 采用同步传输方式以 1Mb/s的速率 向 B 发送 长度为 200,000 字节的文件。假定数据帧长为 128 比特,其中首部为 48 比特: 应答 帧为 22 比特, A 在收到 B 的应答帧后发送下一帧。传送文件花费的时间为( )s。A.1.6 B.2.4 C.3.2 D.3.6

考题 A、B是局域网上相距1km的站点, A 采用同步传输方式以 1Mb/s的速率 向 B 发送 长度为 200,000 字节的文件。假定数据帧长为 128 比特,其中首部为 48 比特: 应答 帧为 22 比特, A 在收到 B 的应答帧后发送下一帧。有 效的数据速率为( )Mb/s(传播速率为200m/us)A.0.2 B.0.5 C.0.7 D.0.8A

考题 以下对于Ethernet协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Ethernet协议标准中规定的冲突窗口长度为51.2μsB、在Ethernet中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冲突窗口可以发送512bit数据C、64B是Ethernet的最小帧长度D、当主机发送一个帧的前导码与帧前定界符时没有发现冲突可以继续发送

考题 以下关于千兆位以太网的不正确描述是()A、数据传输速率为1000Mbit/sB、支持全双工传送方式C、只能基于光纤实现D、帧格式与以太网帧格式相同

考题 通常将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it/s的以太网称为快速以太网。

考题 每种格式的以太网帧都以64bit的前导字符为开始。

考题 以太网络在局部网络环境下通讯数据帧的最大值为:()Byte;数据帧的最小值为:()Byte 。

考题 假定站点A和B在同一个10Mb/s以太网网段上。这两个站点之间的传播时延为225比特时间。现假定A开始发送一帧,并且在A发送结束之前B也发送一帧。如果A发送的是以太网所容许的最短的帧,那么A在检测到和B发生碰撞之前能否把自己的数据发送完毕?换言之,如果A在发送完毕之前并没有检测到碰撞,那么能否肯定A所发送的帧不会和B发送的帧发生碰撞?(提示:在计算时应当考虑到每一个以太网帧在发送到信道上时,在MAC帧前面还要增加若干字节的前同步码和帧定界符)

考题 以下哪一个不是关于千兆位以太网的正确描述()。A、数据传输速率为1000MBit/SB、支持全双工传送方式C、只能基于光纤实现D、帧格式与以太网帧格式相同

考题 在以太网内,何时会发生冲突?()A、信道空闲的时候发送数据帧B、信道忙的时候发送数据帧C、有两台主机同时发送数据帧时D、网络上的主机都以广播方式发送帧

考题 问答题某局域网采用CSMA/CD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率为10Mbps,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为2km,信号传播速度是200000km/s。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说明理由或写出计算过程。  (1)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则从开始发送数据时刻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时刻止,最短需经过多长时间?最长需经过多长时间?(假设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过程中,其他主机不发送数据)。  (2)若网络不存在任何冲突与差错,主机甲总是以标准的最长以太网数据帧(1518字节)向主机乙发送数据,主机乙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立即向主机甲发送一个64字节的确认帧,主机甲收到确认帧后方可发送下一个数据帧,此时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不考虑以太网帧的前导码)。

考题 多选题在以太网内,何时会发生冲突?()A信道空闲的时候发送数据帧B信道忙的时候发送数据帧C有两台主机同时发送数据帧时D网络上的主机都以广播方式发送帧

考题 问答题假定站点A和B在同一个10Mb/s以太网网段上。这两个站点之间的传播时延为225比特时间。现假定A开始发送一帧,并且在A发送结束之前B也发送一帧。如果A发送的是以太网所容许的最短的帧,那么A在检测到和B发生碰撞之前能否把自己的数据发送完毕?换言之,如果A在发送完毕之前并没有检测到碰撞,那么能否肯定A所发送的帧不会和B发送的帧发生碰撞?(提示:在计算时应当考虑到每一个以太网帧在发送到信道上时,在MAC帧前面还要增加若干字节的前同步码和帧定界符)

考题 单选题以下哪一个不是关于千兆位以太网的正确描述()。A 数据传输速率为1000MBit/SB 支持全双工传送方式C 只能基于光纤实现D 帧格式与以太网帧格式相同

考题 单选题以下关于千兆位以太网的不正确描述是()A 数据传输速率为1000Mbit/sB 支持全双工传送方式C 只能基于光纤实现D 帧格式与以太网帧格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