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二十六) 【给定资料】 时间:2007年1月 地点:浙江电视台演播室栏目 阳光会客厅 主持人:浙江文化频道 小文 嘉宾:浙江省文化研究中心 王主任 浙江省文化厅文化发展处张处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李教授 小文:各位观众好,欢迎收看新年的第一期阳光会客厅节目。现在各地“风起云涌”的“文化热”,引起了人们特别关注。这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三位嘉宾,一起来聊聊文化的话题。 近些年以来,我省的影视音像制品、图书出版、文艺演出、境内外休闲旅游等市场都呈现出一片兴旺的景象。像杭州宋城集团6000万元精心打造的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每年演出800场,观众达100万人次,2006年前5个月观众人数增长了30%。这台歌舞精品已经成为杭州文化休闲旅游的一张“金名片”了。李教授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 李教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之后,消费倾向必然转向对精神消费的追求。在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低下时期,人们的消费需求往往局限于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料,而精神文化需求通常被压抑在一个非常次要的位置上。2005年浙江的人均GDP为3400美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3000美元门槛”的省份,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过温饱走向小康,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就强烈凸显出来,宋城的歌舞精品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层次”的攀升。 张处长:我手头上有一份详细的数据。2005年,浙江省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比重,已分别从2000年的13.1%和8.5%提高到15.1%和13%。1995年到2005年这十年间,反映我省城乡居民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着和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13.4和11.8个百分点,体现发展和享受需要的文化、娱乐、教育、旅游消费等比重分别提高了7.1和6.7个百分点。 小文:据我所知,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文化消费包括旅游,占到家庭消费的30%左右。据专家初步测算,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的潜在消费能力或需求已增长到7000亿元以上。看来,当前国内的文化消费潜力已经不容忽视了。 王主任:我省城乡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已经在40%以下,也就是接近了富裕的标准。大家有钱了,更需要消费不同品味、不同种类的文化产品。它既可能是对人们无须支付价格就可满足的公益性文化产品的需求,例如街头表演、文化展览等,也可能是对人们必须支付一定价格才能满足的商品性娱乐文化产品的需求,如卡拉OK、商业演出等;既可能是对武打、言情、民间曲艺等通俗文艺的需求,也可能是对文学巨著、交响音乐、芭蕾艺术等高雅文艺的需求;既可能是对生理感官上的颐养、休憩或享受的需求,也可能是对精神世界追索的需求。 李教授:发达国家有一句名言:“增长不等于发展,富裕不等于幸福”,它很形象地说明了人们需要的变化。物质是满足人们生活的必需,文化则能提供生活的意义,使人们心灵受到抚慰、导向和激励,以此提升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 王主任:按照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不仅包含了这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基础设施、生产力水平等定量化的硬性指标,还包含了这个地区的公众素质以及作为一种整合力量的价值体系,也就是人文精神。文化的发展能大大改善人们的人文精神面貌。我们只有坚持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观念和生存理念,才能真正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同时,文化对人的作用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潜移默化的。这就是文化对人的作用。 小文:但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会不会也是一把双刃剑呢?我这份材料里面的数据让我感到比较震惊,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随机调查的100名在押少年犯中,犯抢劫罪的占71%,经常看暴力内容的音像制品并受其影响的占75%。此外,这些未成年犯中,经常进入电子游戏厅的占61%,经常进入网吧的占30%,经常看色情内容书刊、音像制品的占61%。目前网络游戏的内容很多是带色情、搏杀、武斗等情节的,使一些痴迷于游戏和网络的青少年受影响,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道德认知,甚至纷纷效仿寻求刺激,走上堕落和犯罪的道路。王主任,你怎么看? 王主任:这些只能说是劣文化。先进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按照人应有的道德思想和伦常秩序去教化人——使人“人化”——像个“人”。我们一些地方在文化消费品的生产方面,仅注重市场收入,搞粗放型发展,满足于生产一些短、平、快的东西,甚至是低级、庸俗的东西,缺乏高品质的既能卖座又让人叫好的文化商品。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有相当多的人和团体变得“没文化”了,我们的社会由于快速的拉动,如扳断后的藕一样,出现了“文化中空”。面对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一些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表明我们文化精神的缺失,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 李教授:是这样的。拿一些农村来说,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表现出强烈的需求,但庸俗的社会文化也随之开始泛滥。在部分省份的落后乡镇,近年来一些草台班子和不正规的演出团体游走乡间,“脱衣秀”、色情录像等活动在农村开始抬头。在一些地方,农民因无处消遣,闲暇时就聚在一起赌博,不仅成人赌,不少孩子也赌,有的村镇甚至赌博成风,这一状况的蔓延,大大损害了农村纯朴的乡风。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是让农民们明白,要想获得幸福需要鼓起来的不只是钱包,更需要有道德、有品位的思想文化生活。 小文:张处长,对这个情况应该比较了解。 张处长: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使在我们浙江,这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3年保持全国各省区第一位的省份,农村文化资源的占有程度也是不成正比的。约占总人口60%~70%的农民只能享有20%~30%的文化资源,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程度很不平衡。基层文化资源总量匮乏,基层文化阵地流失现象严重,群众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缺少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 小文:农村的情况可能会突出一些,那么从全省范围来看,情况又是如何呢? 张处长:应当说,日渐凸显的公众人文素质差距也正成为我们这个GDP上万亿元省份的特殊发展瓶颈。有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指数为7.5,即每千人中仅有75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达标,尽管我省经济总量多年稳居全国第四位,然而从文化方面的指标衡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全国平均每45.9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在浙江平均每56.2万人才拥有一个,还不到全国的平均数,只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二十八分之一。人均藏书拥有量0.44册,远低于“每个居民两册”的国际标准。全省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数位居全国第十位,其中文化馆数量位于全国倒数第十三位。浙江是率先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虽然带动了参观人数的小幅上升,但全省年人均参观次数也仅为0.4次,远低于西方国家年人均参观博物馆两次的比例。 小文:这些数字让人有点意外。可是,主流的文化传播为何会出现断裂呢? 李教授:主要是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对文化发展的功能和地位认识仍然不十分清楚,还没有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在很多方面仍然习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将文化产品看成是单纯的精神产品,否认它的商品性,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统包统揽。如此你中有我、纠缠不清,使管理和发展都进入混淆模糊的状态,导致了该“管”的没“管”好,该“放”的没“放”掉。 张处长:这也导致了另一种尴尬局面:非公资本在市场上迅速发展,一些掌握大量国有文化资源的文化单位,却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我这里有一组对比数据非常有意思:2005年浙江国有剧团平均每团全年演出191场,而民营剧团平均每团全年演出258场。特别是在农村演出市场上,民营剧团共演出14.1万场,是国有剧团的5.8倍,农村演出市场占有率高达87.2个百分点。国有剧团共投入演出运营成本27324万元,平均每场演出成本21018元、票房收入4068元、观众人数1258人,成本、收入和观众比为1:0:19:0.06。民营剧团共投入演出运营成本3544.6万元,平均每场演出成本仅668元、票房收入1158元、观众人数354人,成本、收入和观众比为1:1.73:0.53。民营剧团要远远比国有剧团活跃,更具有市场占有率。省新华书店率先采取了全省连锁经营、联营发展的路子。新近创建的“博库网上书城”,把网购业务做得有声有色。“十五”期间,该集团资产总量、销售收入和国有资产权益分别增长183%、51%和183%,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发展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国有文化资源领域大门向非公资本的敞开,也让浙江丰裕的民营资本“风声水起”,大批民营文化企业发挥出了“鲶鱼效应”。 小文:张处长这里都快成了数据库了。王主任是怎么认为的呢? 王主任: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习惯了将文化看成是单纯的社会事业,认为文化部门只靠财政拨款兴办,“只投入、不产出”,总之是把文化看成是经济的装饰品,这是个误区。不过,也并非一切文化都可以发展为产业,所有文化活动都可以推向市场,这要依据文化产品的自身属性决定。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需要迅速构建起新时期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否则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都将成为“无源之水”。 小文:就我感觉,在当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文化与经济融合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了。有人说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这个观点不知各位是否认同? 李教授: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经济活动,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使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和动力。如果说,从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的兴起到20世纪的中后期,经济的发展靠的是“资本力”,那么现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靠“资本力”,“文化力”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当今世界,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表现形式,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公认的未来最具爆发力的朝阳产业,是各国都在不惜血本争夺的市场。目前,在世界最发达国家的GDP中,80%以上来源于服务业,其中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及相关的服务业扮演了主要角色。文化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智力、高效益和低消耗、低污染的特点,只需要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照市场规律,就能闯出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是传统产业所无法比拟和想象的。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在各个方面给予扶持。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在其产业结构中的排位仅次于军事产业,而在出口方面,则位居第一。总体上看,美国的文化产品已占GDP的25%。 王主任:这种现象在日本和韩国也很典型。日本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量和规模,已经超过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现在,日本的动漫产品已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62%,而游戏产品业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韩国属于后来居上。这几年我国频频遭遇的“韩潮”,正是韩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生成的。 张处长:随着国外文化资本、文化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外文化的碰撞也更为激烈,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文化产品贸易长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2004年我国向美国输出了14种版权,而从美国引进版权达4068种,进出比为290:1。我们向国外大量出口电视机,却不能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只是一个“硬件加工厂”,处于世界文化产业链的最低端。美国电影的生产量只占全世界的5%~6%,但放映时间却占全世界放映总时问的80%。巨大的文化“赤字”,促人警醒。 小文:西方文化的影响力确实很大,这让我想到,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热闹的圣诞节,10位名校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的事件,使得“洋”、“土”节之争又再次掀起了波澜。 王主任:今天,中西文化乃至全世界文化交融的趋势不可抵挡,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更何况,现在这些文化节日的效应已经越来越放大了。一个圣诞节受益的不仅是老百姓,能在平淡生活里找点快乐,从消费过程中体验一种节日的美好感觉,促进群体互助和情感沟通;而且,节日也成为众商家新的利润增长点,利用洋节日的商机,相关厂商赚得个钵满盆溢。像义乌,从去年五月开始到十月,每月都有价值一千万美金的圣诞产品出口到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义乌有一家礼品公司设计的圣诞礼品,从往年的单色变为双色,就是这一简单的创新,就使去年的订单量增加了30%,售价也上涨了近20%。 李教授:当前,创新、新的信息技术、智力资本与文化之间已经建立起复杂、深刻的联系。文化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结合,正在进一步扩大现代文化生产传播的强大能力。像日本利用现代数字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已经形成了动画教学、研发、制作、运营和周边产品开发的产业链,使得动漫产业成为了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内容产业”。可以说,“文化创新”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理念。从这点来看,浙江文化产业的壮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张处长:总的来说,这几年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也是相当地快。但是文化产业在浙江经济发展中远未达到支柱产业。大多数文化产业单位还处于求生存、求数量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阶段,文化产业比重偏低的现象还长期存在。 小文:虽然有差距,但是变化还是很明显的吧。 张处长:这是毫无疑问的。GDP构成中,文化的贡献越来越凸显。百姓的生活中,文化的含量越来越高,文化被赋予更深更广的含义。从官员到民间,对文化的认知逐步成为一种自觉。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文化已摆上了党政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了省市县发展规划之中。 王主任:过去的“精神财富”已经产生了可观的“物质价值”,并正在加快脚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文化在经历了“以文养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阶段之后,已经开始自己搭台,自己唱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文化与经济越融合,文化生产力所释放出的潜能越巨大,这也是一个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本材料的人物和场景为虚拟) 【问题】 假如你是某县政府机关的一名公务员,现要求你根据材料内容拟一份本县“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完成下列两项内容: (1)列出文化发展规划文本的简要目录,字数不超过150字。 (2)拟出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字数不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二十六) 【给定资料】 时间:2007年1月 地点:浙江电视台演播室栏目 阳光会客厅 主持人:浙江文化频道 小文 嘉宾:浙江省文化研究中心 王主任 浙江省文化厅文化发展处张处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李教授 小文:各位观众好,欢迎收看新年的第一期阳光会客厅节目。现在各地“风起云涌”的“文化热”,引起了人们特别关注。这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三位嘉宾,一起来聊聊文化的话题。 近些年以来,我省的影视音像制品、图书出版、文艺演出、境内外休闲旅游等市场都呈现出一片兴旺的景象。像杭州宋城集团6000万元精心打造的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每年演出800场,观众达100万人次,2006年前5个月观众人数增长了30%。这台歌舞精品已经成为杭州文化休闲旅游的一张“金名片”了。李教授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 李教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之后,消费倾向必然转向对精神消费的追求。在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低下时期,人们的消费需求往往局限于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料,而精神文化需求通常被压抑在一个非常次要的位置上。2005年浙江的人均GDP为3400美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3000美元门槛”的省份,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过温饱走向小康,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就强烈凸显出来,宋城的歌舞精品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层次”的攀升。 张处长:我手头上有一份详细的数据。2005年,浙江省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比重,已分别从2000年的13.1%和8.5%提高到15.1%和13%。1995年到2005年这十年间,反映我省城乡居民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着和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13.4和11.8个百分点,体现发展和享受需要的文化、娱乐、教育、旅游消费等比重分别提高了7.1和6.7个百分点。 小文:据我所知,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文化消费包括旅游,占到家庭消费的30%左右。据专家初步测算,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的潜在消费能力或需求已增长到7000亿元以上。看来,当前国内的文化消费潜力已经不容忽视了。 王主任:我省城乡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已经在40%以下,也就是接近了富裕的标准。大家有钱了,更需要消费不同品味、不同种类的文化产品。它既可能是对人们无须支付价格就可满足的公益性文化产品的需求,例如街头表演、文化展览等,也可能是对人们必须支付一定价格才能满足的商品性娱乐文化产品的需求,如卡拉OK、商业演出等;既可能是对武打、言情、民间曲艺等通俗文艺的需求,也可能是对文学巨著、交响音乐、芭蕾艺术等高雅文艺的需求;既可能是对生理感官上的颐养、休憩或享受的需求,也可能是对精神世界追索的需求。 李教授:发达国家有一句名言:“增长不等于发展,富裕不等于幸福”,它很形象地说明了人们需要的变化。物质是满足人们生活的必需,文化则能提供生活的意义,使人们心灵受到抚慰、导向和激励,以此提升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 王主任:按照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不仅包含了这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基础设施、生产力水平等定量化的硬性指标,还包含了这个地区的公众素质以及作为一种整合力量的价值体系,也就是人文精神。文化的发展能大大改善人们的人文精神面貌。我们只有坚持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观念和生存理念,才能真正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同时,文化对人的作用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潜移默化的。这就是文化对人的作用。 小文:但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会不会也是一把双刃剑呢?我这份材料里面的数据让我感到比较震惊,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随机调查的100名在押少年犯中,犯抢劫罪的占71%,经常看暴力内容的音像制品并受其影响的占75%。此外,这些未成年犯中,经常进入电子游戏厅的占61%,经常进入网吧的占30%,经常看色情内容书刊、音像制品的占61%。目前网络游戏的内容很多是带色情、搏杀、武斗等情节的,使一些痴迷于游戏和网络的青少年受影响,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道德认知,甚至纷纷效仿寻求刺激,走上堕落和犯罪的道路。王主任,你怎么看? 王主任:这些只能说是劣文化。先进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按照人应有的道德思想和伦常秩序去教化人——使人“人化”——像个“人”。我们一些地方在文化消费品的生产方面,仅注重市场收入,搞粗放型发展,满足于生产一些短、平、快的东西,甚至是低级、庸俗的东西,缺乏高品质的既能卖座又让人叫好的文化商品。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有相当多的人和团体变得“没文化”了,我们的社会由于快速的拉动,如扳断后的藕一样,出现了“文化中空”。面对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一些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表明我们文化精神的缺失,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 李教授:是这样的。拿一些农村来说,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表现出强烈的需求,但庸俗的社会文化也随之开始泛滥。在部分省份的落后乡镇,近年来一些草台班子和不正规的演出团体游走乡间,“脱衣秀”、色情录像等活动在农村开始抬头。在一些地方,农民因无处消遣,闲暇时就聚在一起赌博,不仅成人赌,不少孩子也赌,有的村镇甚至赌博成风,这一状况的蔓延,大大损害了农村纯朴的乡风。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是让农民们明白,要想获得幸福需要鼓起来的不只是钱包,更需要有道德、有品位的思想文化生活。 小文:张处长,对这个情况应该比较了解。 张处长: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使在我们浙江,这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3年保持全国各省区第一位的省份,农村文化资源的占有程度也是不成正比的。约占总人口60%~70%的农民只能享有20%~30%的文化资源,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程度很不平衡。基层文化资源总量匮乏,基层文化阵地流失现象严重,群众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缺少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 小文:农村的情况可能会突出一些,那么从全省范围来看,情况又是如何呢? 张处长:应当说,日渐凸显的公众人文素质差距也正成为我们这个GDP上万亿元省份的特殊发展瓶颈。有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指数为7.5,即每千人中仅有75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达标,尽管我省经济总量多年稳居全国第四位,然而从文化方面的指标衡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全国平均每45.9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在浙江平均每56.2万人才拥有一个,还不到全国的平均数,只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二十八分之一。人均藏书拥有量0.44册,远低于“每个居民两册”的国际标准。全省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数位居全国第十位,其中文化馆数量位于全国倒数第十三位。浙江是率先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虽然带动了参观人数的小幅上升,但全省年人均参观次数也仅为0.4次,远低于西方国家年人均参观博物馆两次的比例。 小文:这些数字让人有点意外。可是,主流的文化传播为何会出现断裂呢? 李教授:主要是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对文化发展的功能和地位认识仍然不十分清楚,还没有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在很多方面仍然习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将文化产品看成是单纯的精神产品,否认它的商品性,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统包统揽。如此你中有我、纠缠不清,使管理和发展都进入混淆模糊的状态,导致了该“管”的没“管”好,该“放”的没“放”掉。 张处长:这也导致了另一种尴尬局面:非公资本在市场上迅速发展,一些掌握大量国有文化资源的文化单位,却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我这里有一组对比数据非常有意思:2005年浙江国有剧团平均每团全年演出191场,而民营剧团平均每团全年演出258场。特别是在农村演出市场上,民营剧团共演出14.1万场,是国有剧团的5.8倍,农村演出市场占有率高达87.2个百分点。国有剧团共投入演出运营成本27324万元,平均每场演出成本21018元、票房收入4068元、观众人数1258人,成本、收入和观众比为1:0:19:0.06。民营剧团共投入演出运营成本3544.6万元,平均每场演出成本仅668元、票房收入1158元、观众人数354人,成本、收入和观众比为1:1.73:0.53。民营剧团要远远比国有剧团活跃,更具有市场占有率。省新华书店率先采取了全省连锁经营、联营发展的路子。新近创建的“博库网上书城”,把网购业务做得有声有色。“十五”期间,该集团资产总量、销售收入和国有资产权益分别增长183%、51%和183%,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发展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国有文化资源领域大门向非公资本的敞开,也让浙江丰裕的民营资本“风声水起”,大批民营文化企业发挥出了“鲶鱼效应”。 小文:张处长这里都快成了数据库了。王主任是怎么认为的呢? 王主任: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习惯了将文化看成是单纯的社会事业,认为文化部门只靠财政拨款兴办,“只投入、不产出”,总之是把文化看成是经济的装饰品,这是个误区。不过,也并非一切文化都可以发展为产业,所有文化活动都可以推向市场,这要依据文化产品的自身属性决定。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需要迅速构建起新时期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否则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都将成为“无源之水”。 小文:就我感觉,在当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文化与经济融合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了。有人说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这个观点不知各位是否认同? 李教授: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经济活动,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使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和动力。如果说,从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的兴起到20世纪的中后期,经济的发展靠的是“资本力”,那么现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靠“资本力”,“文化力”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当今世界,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表现形式,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公认的未来最具爆发力的朝阳产业,是各国都在不惜血本争夺的市场。目前,在世界最发达国家的GDP中,80%以上来源于服务业,其中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及相关的服务业扮演了主要角色。文化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智力、高效益和低消耗、低污染的特点,只需要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照市场规律,就能闯出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是传统产业所无法比拟和想象的。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在各个方面给予扶持。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在其产业结构中的排位仅次于军事产业,而在出口方面,则位居第一。总体上看,美国的文化产品已占GDP的25%。 王主任:这种现象在日本和韩国也很典型。日本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量和规模,已经超过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现在,日本的动漫产品已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62%,而游戏产品业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韩国属于后来居上。这几年我国频频遭遇的“韩潮”,正是韩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生成的。 张处长:随着国外文化资本、文化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外文化的碰撞也更为激烈,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文化产品贸易长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2004年我国向美国输出了14种版权,而从美国引进版权达4068种,进出比为290:1。我们向国外大量出口电视机,却不能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只是一个“硬件加工厂”,处于世界文化产业链的最低端。美国电影的生产量只占全世界的5%~6%,但放映时间却占全世界放映总时问的80%。巨大的文化“赤字”,促人警醒。 小文:西方文化的影响力确实很大,这让我想到,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热闹的圣诞节,10位名校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的事件,使得“洋”、“土”节之争又再次掀起了波澜。 王主任:今天,中西文化乃至全世界文化交融的趋势不可抵挡,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更何况,现在这些文化节日的效应已经越来越放大了。一个圣诞节受益的不仅是老百姓,能在平淡生活里找点快乐,从消费过程中体验一种节日的美好感觉,促进群体互助和情感沟通;而且,节日也成为众商家新的利润增长点,利用洋节日的商机,相关厂商赚得个钵满盆溢。像义乌,从去年五月开始到十月,每月都有价值一千万美金的圣诞产品出口到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义乌有一家礼品公司设计的圣诞礼品,从往年的单色变为双色,就是这一简单的创新,就使去年的订单量增加了30%,售价也上涨了近20%。 李教授:当前,创新、新的信息技术、智力资本与文化之间已经建立起复杂、深刻的联系。文化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结合,正在进一步扩大现代文化生产传播的强大能力。像日本利用现代数字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已经形成了动画教学、研发、制作、运营和周边产品开发的产业链,使得动漫产业成为了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内容产业”。可以说,“文化创新”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理念。从这点来看,浙江文化产业的壮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张处长:总的来说,这几年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也是相当地快。但是文化产业在浙江经济发展中远未达到支柱产业。大多数文化产业单位还处于求生存、求数量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阶段,文化产业比重偏低的现象还长期存在。 小文:虽然有差距,但是变化还是很明显的吧。 张处长:这是毫无疑问的。GDP构成中,文化的贡献越来越凸显。百姓的生活中,文化的含量越来越高,文化被赋予更深更广的含义。从官员到民间,对文化的认知逐步成为一种自觉。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文化已摆上了党政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了省市县发展规划之中。 王主任:过去的“精神财富”已经产生了可观的“物质价值”,并正在加快脚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文化在经历了“以文养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阶段之后,已经开始自己搭台,自己唱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文化与经济越融合,文化生产力所释放出的潜能越巨大,这也是一个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本材料的人物和场景为虚拟) 【问题】 假如你是某县政府机关的一名公务员,现要求你根据材料内容拟一份本县“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完成下列两项内容: (1)列出文化发展规划文本的简要目录,字数不超过150字。 (2)拟出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字数不超过350字。” 相关考题
考题
新疆阿勒泰市和浙江慈溪市分别尝试实施了官员财产制度,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请根据“给定材料”概述所存在的问题。(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
考题
以下哪项所示的地名是与退思园、兰亭、个园、檀干园四座园林的所在地点相对应的?( )A.江苏扬州、安徽歙县、浙江绍兴、江苏吴江
B.浙江绍兴、江苏扬州、江苏吴江、安徽歙县
C.安徽歙县、江苏吴江、浙江绍兴、江苏扬州
D.江苏吴江、浙江绍兴、江苏扬州、安徽歙县
考题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制作了《我的长征》电视栏目,带领一批人重走长征路。假设你是崔永元,你会选择哪个地点作为栏目结束的终点()A、江西瑞金B、贵州遵义C、江苏南京D、甘肃会宁
考题
据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浙江蓝皮书(2012)·文化卷》预测,2012年浙江省文化消费总量将逾1200亿元,消费空间巨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消费将呈井喷之势。由此可见() ①浙江居民正在进入享受性社会 ②居民家庭消费逐步向高层次发展 ③生存资料消费将被发展资料消费所取代 ④浙江居民的消费结构日趋合理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考题
单选题1958年6月15日,()播出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A
上海电视台B
北京电视台C
浙江电视台D
广东电视台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