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三十四)  【给定资料】  1.自2013年1月11日起,全国多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B市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由此发布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PM2.5为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质,又称为细颗粒物,可引起能见度的降低,是构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新国标规定,PM2.5日均浓度限值为75微克/立方米。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表示,B市有的地方PM2.5浓度瞬间值甚至已经超过了1000微克/立方米。“这整个污染过程的质量浓度水平达到了沙尘暴的污染过程,化学成分却更为复杂,对人体的危害也更大。”  饱受雾霾侵害的不只是B市,中东部各地也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来自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  从表面上看,这是因为这几天我国北方冷空气势力较弱而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使得夜间辐射降温幅度比较大,容易使得空气达到饱和凝结。但环保专家指出,主因是大城市里的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导致空气质量显著下降。  霾原本是表示风沙天气的,有“风而雨土为霾”之说。在气象学中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下尘粒均匀地漂浮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霾可以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黑暗物体微带蓝色,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霾的形成与污染物的排放密切相关,城市中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和工业生产等烟尘排放源排出粒径在微米级的细小颗粒物,停留在大气中,当无风、逆温等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出现时,就形成霾。在一些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经常会出现雾霾天气。  此次我国多地空气污染的集中爆发,说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被污染程度在加剧,凸显出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对环境造成的持续影响。政府如何更好地推进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将成为关系未来中国环境优劣的决定性因素。  2.面对肆虐的雾霾,B市启动了“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措施”,部分高耗能企业被限产减排,倡导30%公车停开;S市也要求近期停用30%公务车辆,利用天气条件开展人工增雪作业;环保部在要求各地做好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工作的同时,还要求各地加强大气污染防控,并及时向公众发布空气质量信息,保障群众环境知情权……  “大气污染涉及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规划等方方面面,短期内针对‘重污染’天气而采取的临时性应急措施效果有限。”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郝院长说。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林主任给记者画了一张中国十年来的重工业占比图——其中清晰地显示,十年来,我国重工业所占比重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呈现上升趋势。“雾霾”的出现不是偶然,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这背后暴露了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之痛,也暴露了我们“生态文明”理念的缺失。2002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是63%,2011年达到69.1%…“雾霾的出现,让我们对环境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林主任说,“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不高,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了能耗指标,在环境治理方面发出了强音,但现实中,我们的实现效果并不理想,这背后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问题,有我们转变发展理念的问题,有生态文明怎样真正深入人心的问题。”  “推进生态文明,必须找到政策突破口。”林主任指出,这需要强化指标约束,“需要客观地看到,我们不可能完全放弃增长来讨论环境问题,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用最好的资源消耗换得最高效的经济增长。”  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能根本得到遏制,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缺失,环保法制观念淡薄。一些企业、一些个人看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急功近利,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利益,导致了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为解决日渐严重的环境问题,国家采取经济、立法和技术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但由于缺乏道德意识的支撑,生态文明观念仍然淡薄。政策意见不应只是“纸上传达”,而应成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切切实实的具体行动,尤其重要的,是对地方官员考核体制机制之变,是从考核内容上更多考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节能减排和“富民”的分量。  40年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写道——“当鸟儿不再歌唱,当溪流不再流淌,当绿色的森林被褐色的枯草取代。当蔚蓝的海洋被腐臭的鱼覆盖,我们是否还有能力生活下去?我们是否已经有能力创造自己的生物圈二号?”这本曾促成“人类环境大会”的书籍是对那个时代环境问题的反思。60年前,伦敦雾事件引发全球对环境污染的思考。今天,工业时代的伦敦雾已经成为过去,而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中国该如何规避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弯路,又需要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发展的机遇?  3.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齐主任在近日举办的“中国低碳发展论坛”上对记者指出,尽管我国早在2006年便在“十一五”规划中确立了节能目标责任制,但由于政策执行难的问题,导致中国低碳治理体系内生出各种负面激励因素,以至于当前节能减排未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近年来,中国在节能用能、提高能耗、发展非化石能源等领域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并形成一个较完善的政策体系,但在政策执行方面却常常给人以纷繁甚至杂乱之感。  例如,针对交通和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手段就非常不同。“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可以在设计和制造环节上把关,同一型号的汽车可以完全一致。但建筑节能标准往往要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体现,执行起来非常费劲,并且浪费大量资源。”齐主任说。他认为,执行低碳发展政策之所以如此困难,原因在于各地方政府的施政重点为促进经济增长,而非低碳发展。  数据显示,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确立了节能目标责任制后的第一年,尽管国务院三令五申,但是各地能耗强度仍无明显下降,有些地区甚至不降反升。  对于齐主任的观点,原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经贸委司长白某也表示赞同。他告诉记者:“在推进我国低碳治理的改革中,抓住‘政策执行难’这一突破口确实等于抓住了要害。因为一旦在政策执行中发生偏差,节能减排的有效性就会出现问题。”  政策执行难不仅表现在实现政策目标难度大,而且表现在政策执行手段的极端性。齐主任举例说,2010年有部分地方政府为实现节能目标,甚至采取了停工停产、拉闸限电等极端措施,这充分体现了政策执行之难以及政策执行者的无奈和无力。  面对公众改善环境污染的呼声,政府除了以往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指标,应当利用公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诉求,更多通过市场机制尤其是能源价格改革,形成更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激励措施,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同时,辅之以严格环境标准和执法要求,阻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环境质量的改善有赖于经济发展和市场完善,更有赖于严格的环境标准、节能减排约束指标、能源价格改革,同时需要技术支持。  4.雾霾天气袭来,每位社会成员都是责任人——每用一度电就意味着消耗了350克煤,开车上路,每公里就消耗了0.12升汽油,而能源消耗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微粒、重金属等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元凶;更有专家指出,一辆小汽车一年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是其自身重量的3倍。目前,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还较低,未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机动车、电子产品、服装等的保有量越来越多,这些个人消费带来的污染排放,令环境难以承受。环境破坏容易,恢复却需漫长时日。“毒雾”面前,付出了代价的我们都应该反省,哪些生活习惯增加了“环境负荷”:乱扔垃圾,无视垃圾分类,贪图方便用塑料袋、一次性物品,焚烧树叶、秸秆,无节制购物……  “这几天我自觉不开车,污染小一点是一点。”1月15日,北京安贞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谢某在微信中写道。谢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当城市工地、塔吊越来越多,当肺癌取代心血管病已成为中国死亡率第一的疾病,我们该反思,我们是否应该为经济发展去牺牲健康,是否应该用健康去换取财富,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雾霾散去,人们可能会习惯性地把它忘掉,但有些东西我们必须要铭记。”谢医生说,空气污染到了“严重”且影响身体健康的程度,显然所有人都是“肇事者”,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正因此,为了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保持绿水青山,所有人都必须要有生态文明意识,都应从实际行动中履行对整个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行动。然而,像谢医生一样放弃自驾车而选择公交车的市民似乎并不多。我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07.9万吨,比2010年增加3.5%,其中氮氧化物(NOx)637.5万吨,颗粒物62.1万吨,碳氢化合物(HC)441.2万吨,一氧化碳(CO)3467.1万吨。当然,在公共交通尚未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不尽合理的状况之下,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就是当时备受关注的“限塑令”。但一家高校“限塑小组”的2011年调查报告显示,9成菜市场免费送塑料袋,且大部分是不达标的超薄塑料袋,而五成人去超市仍花钱买塑料袋。调研人员随机选取了242家商户,超过7成的非连锁超市商户仍在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电池回收不足2%。低回收率阻碍了废旧干电池回收利用的产业化进程。据电池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1年3月,全国有近3000家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企业,80%以个体户为主,在每年可回收的近200万吨铅酸蓄电池中,这些无资质、环保不达标的小冶炼厂又把持着80%的回收份额。无序的铅蓄电池回收已成为造成我国大面积血铅的原因之一。  这是一场雾霾,但更是一次警示,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政府、官员和每个人敲响的警钟。驱散阴霾也许只需要一阵风,但只要我们的污染物继续排放、继续超标,我们就难免再次遭遇重重雾霾。口号驱散不了迷雾,口罩也驱散不了迷雾。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都渴望生活在蓝天下,自由地呼吸。走出重重雾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少开一天车,少伐一棵树,少一些掠夺,多一些保护,我们也许就不用再当“人肉吸尘器”,也不用购买瓶装空气了。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1~4”,概括在此次雾霾天气的应对中暴露出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三十四)  【给定资料】  1.自2013年1月11日起,全国多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B市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由此发布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PM2.5为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质,又称为细颗粒物,可引起能见度的降低,是构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新国标规定,PM2.5日均浓度限值为75微克/立方米。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表示,B市有的地方PM2.5浓度瞬间值甚至已经超过了1000微克/立方米。“这整个污染过程的质量浓度水平达到了沙尘暴的污染过程,化学成分却更为复杂,对人体的危害也更大。”  饱受雾霾侵害的不只是B市,中东部各地也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来自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  从表面上看,这是因为这几天我国北方冷空气势力较弱而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使得夜间辐射降温幅度比较大,容易使得空气达到饱和凝结。但环保专家指出,主因是大城市里的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导致空气质量显著下降。  霾原本是表示风沙天气的,有“风而雨土为霾”之说。在气象学中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下尘粒均匀地漂浮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霾可以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黑暗物体微带蓝色,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霾的形成与污染物的排放密切相关,城市中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和工业生产等烟尘排放源排出粒径在微米级的细小颗粒物,停留在大气中,当无风、逆温等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出现时,就形成霾。在一些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经常会出现雾霾天气。  此次我国多地空气污染的集中爆发,说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被污染程度在加剧,凸显出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对环境造成的持续影响。政府如何更好地推进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将成为关系未来中国环境优劣的决定性因素。  2.面对肆虐的雾霾,B市启动了“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措施”,部分高耗能企业被限产减排,倡导30%公车停开;S市也要求近期停用30%公务车辆,利用天气条件开展人工增雪作业;环保部在要求各地做好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工作的同时,还要求各地加强大气污染防控,并及时向公众发布空气质量信息,保障群众环境知情权……  “大气污染涉及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规划等方方面面,短期内针对‘重污染’天气而采取的临时性应急措施效果有限。”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郝院长说。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林主任给记者画了一张中国十年来的重工业占比图——其中清晰地显示,十年来,我国重工业所占比重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呈现上升趋势。“雾霾”的出现不是偶然,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这背后暴露了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之痛,也暴露了我们“生态文明”理念的缺失。2002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是63%,2011年达到69.1%…“雾霾的出现,让我们对环境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林主任说,“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不高,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了能耗指标,在环境治理方面发出了强音,但现实中,我们的实现效果并不理想,这背后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问题,有我们转变发展理念的问题,有生态文明怎样真正深入人心的问题。”  “推进生态文明,必须找到政策突破口。”林主任指出,这需要强化指标约束,“需要客观地看到,我们不可能完全放弃增长来讨论环境问题,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用最好的资源消耗换得最高效的经济增长。”  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能根本得到遏制,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缺失,环保法制观念淡薄。一些企业、一些个人看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急功近利,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利益,导致了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为解决日渐严重的环境问题,国家采取经济、立法和技术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但由于缺乏道德意识的支撑,生态文明观念仍然淡薄。政策意见不应只是“纸上传达”,而应成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切切实实的具体行动,尤其重要的,是对地方官员考核体制机制之变,是从考核内容上更多考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节能减排和“富民”的分量。  40年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写道——“当鸟儿不再歌唱,当溪流不再流淌,当绿色的森林被褐色的枯草取代。当蔚蓝的海洋被腐臭的鱼覆盖,我们是否还有能力生活下去?我们是否已经有能力创造自己的生物圈二号?”这本曾促成“人类环境大会”的书籍是对那个时代环境问题的反思。60年前,伦敦雾事件引发全球对环境污染的思考。今天,工业时代的伦敦雾已经成为过去,而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中国该如何规避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弯路,又需要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发展的机遇?  3.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齐主任在近日举办的“中国低碳发展论坛”上对记者指出,尽管我国早在2006年便在“十一五”规划中确立了节能目标责任制,但由于政策执行难的问题,导致中国低碳治理体系内生出各种负面激励因素,以至于当前节能减排未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近年来,中国在节能用能、提高能耗、发展非化石能源等领域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并形成一个较完善的政策体系,但在政策执行方面却常常给人以纷繁甚至杂乱之感。  例如,针对交通和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手段就非常不同。“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可以在设计和制造环节上把关,同一型号的汽车可以完全一致。但建筑节能标准往往要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体现,执行起来非常费劲,并且浪费大量资源。”齐主任说。他认为,执行低碳发展政策之所以如此困难,原因在于各地方政府的施政重点为促进经济增长,而非低碳发展。  数据显示,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确立了节能目标责任制后的第一年,尽管国务院三令五申,但是各地能耗强度仍无明显下降,有些地区甚至不降反升。  对于齐主任的观点,原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经贸委司长白某也表示赞同。他告诉记者:“在推进我国低碳治理的改革中,抓住‘政策执行难’这一突破口确实等于抓住了要害。因为一旦在政策执行中发生偏差,节能减排的有效性就会出现问题。”  政策执行难不仅表现在实现政策目标难度大,而且表现在政策执行手段的极端性。齐主任举例说,2010年有部分地方政府为实现节能目标,甚至采取了停工停产、拉闸限电等极端措施,这充分体现了政策执行之难以及政策执行者的无奈和无力。  面对公众改善环境污染的呼声,政府除了以往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指标,应当利用公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诉求,更多通过市场机制尤其是能源价格改革,形成更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激励措施,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同时,辅之以严格环境标准和执法要求,阻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环境质量的改善有赖于经济发展和市场完善,更有赖于严格的环境标准、节能减排约束指标、能源价格改革,同时需要技术支持。  4.雾霾天气袭来,每位社会成员都是责任人——每用一度电就意味着消耗了350克煤,开车上路,每公里就消耗了0.12升汽油,而能源消耗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微粒、重金属等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元凶;更有专家指出,一辆小汽车一年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是其自身重量的3倍。目前,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还较低,未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机动车、电子产品、服装等的保有量越来越多,这些个人消费带来的污染排放,令环境难以承受。环境破坏容易,恢复却需漫长时日。“毒雾”面前,付出了代价的我们都应该反省,哪些生活习惯增加了“环境负荷”:乱扔垃圾,无视垃圾分类,贪图方便用塑料袋、一次性物品,焚烧树叶、秸秆,无节制购物……  “这几天我自觉不开车,污染小一点是一点。”1月15日,北京安贞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谢某在微信中写道。谢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当城市工地、塔吊越来越多,当肺癌取代心血管病已成为中国死亡率第一的疾病,我们该反思,我们是否应该为经济发展去牺牲健康,是否应该用健康去换取财富,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雾霾散去,人们可能会习惯性地把它忘掉,但有些东西我们必须要铭记。”谢医生说,空气污染到了“严重”且影响身体健康的程度,显然所有人都是“肇事者”,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正因此,为了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保持绿水青山,所有人都必须要有生态文明意识,都应从实际行动中履行对整个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行动。然而,像谢医生一样放弃自驾车而选择公交车的市民似乎并不多。我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07.9万吨,比2010年增加3.5%,其中氮氧化物(NOx)637.5万吨,颗粒物62.1万吨,碳氢化合物(HC)441.2万吨,一氧化碳(CO)3467.1万吨。当然,在公共交通尚未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不尽合理的状况之下,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就是当时备受关注的“限塑令”。但一家高校“限塑小组”的2011年调查报告显示,9成菜市场免费送塑料袋,且大部分是不达标的超薄塑料袋,而五成人去超市仍花钱买塑料袋。调研人员随机选取了242家商户,超过7成的非连锁超市商户仍在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电池回收不足2%。低回收率阻碍了废旧干电池回收利用的产业化进程。据电池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1年3月,全国有近3000家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企业,80%以个体户为主,在每年可回收的近200万吨铅酸蓄电池中,这些无资质、环保不达标的小冶炼厂又把持着80%的回收份额。无序的铅蓄电池回收已成为造成我国大面积血铅的原因之一。  这是一场雾霾,但更是一次警示,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政府、官员和每个人敲响的警钟。驱散阴霾也许只需要一阵风,但只要我们的污染物继续排放、继续超标,我们就难免再次遭遇重重雾霾。口号驱散不了迷雾,口罩也驱散不了迷雾。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都渴望生活在蓝天下,自由地呼吸。走出重重雾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少开一天车,少伐一棵树,少一些掠夺,多一些保护,我们也许就不用再当“人肉吸尘器”,也不用购买瓶装空气了。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1~4”,概括在此次雾霾天气的应对中暴露出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相关考题
考题 雾霾天气下大气PM2.5浓度较高,下列措施正确的有( )。A.关闭门窗可减少PM2.5从室外到室内的渗透,降低室内PM2.5浓度B.老人、儿童、孕妇及患有心、肺疾病的人群,在雾霾天气时,要避免户外活动C.如果必须出门,需佩戴对颗粒物有防护作用的口罩D.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室内PM2.5的污染E.青壮年人群自身可以抵御雾霾侵袭,外出不需要做任何防护

考题 下面是2015年5月25日W、M、K、Q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四个城市中有三种天气状况,暴雨、沙尘暴、雾霾。W市和K市的天气一样,M市和Q市当天没有雾霾。 根据以上条件,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 A.W市雾霾 B.M市沙尘暴 C.K市暴雨 D.Q市暴雨

考题 北京市出现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细颗粒物(PM2.5)、氮氢化合物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污染物造成。统计研究显示,去年北京市出现雾霾天气的次数比前年有很大下降,并且是有相关统计数据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但统计调查显示,在去年一年里北京市公众对于雾霾天气的担忧和焦虑程度却大大增加了。如果以下哪项陈述为真,最有助于消除上面描述中明显的不一致?A.去年北京市各新闻媒体涉及雾霾天气的报道、评论比前年大约增加了一倍。 B.北京市有些对雾霾天气感到焦虑的人居住在PM2.5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城。 C.去年北京市举办大型国际会议,车辆限行、建筑工地停工等临时措施是雾霾天气减少的主要原因。 D.北京市绝大部分居民知道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 E.由于常年处在重度雾霾区城,北京市的居民对于雾霾天气已经习以为常。

考题 B市出现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细颗粒物(PM2.5)、氮氢化合物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污染物造成。统计研究显示,去年B市出现雾霾天气的次数比前年有很大下降,并且是有相关统计数据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但统计调查显示,在去年一年里B市公众对于雾霾天气的担忧和焦虑程度却大大增加了。如果以下哪项陈述为真,最有助于消除上面描述中明显的不一致?()A、去年B市各新闻媒体涉及雾霾天气的报道、评论等比前年大约增加了一倍。B、B市有些对雾霾天气感到焦虑的人居住在PM2.5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C、去年B市举办大型国际会议,车辆限行、建筑工地停工等临时措施是雾霾天气减少的主要原因。D、B市绝大部分居民知道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

考题 近年来,全国部分地方出现高强度、长时间的雾霾,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是PM2.5,请问以下不属于PM2.5主要来源的是?()A、汽车尾气B、煤炭燃烧C、光合作用D、道路扬尘

考题 2013年10月22日、23日,鹤岗市经历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大气能见度很低,对鹤岗市交通产生很大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雾霾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考题 2013年10月21日,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发布雾霾黄色预警信号,重度雾霾天气造成黑龙江多地PM2.5指数“爆表”,东北重镇哈尔滨PM2.5指数更是达到1000,全市笼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雾霾之中,甚至多辆公交车迷路。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列不属于造成哈尔滨市此次严重雾霾原因的是()A、持续逆温和弱风气象,不利于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扩散B、时值秋季整地,城郊及周边县市大量焚烧秸秆C、哈尔滨全市开始正式供热D、近年城市绿地面积增加,空气湿度逐年增大

考题 材料:从2013年1月7日以来,一场茫茫雾霾笼罩中国中东部。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多地的PM2.5濒临“爆表”。这一“史上最脏”天气再次告诉人们,以牺牲人之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如取暖烧煤的排放物、汽车尾气、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工业污染排放等,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为此,2014年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形成雾霾天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联系观的知识,说明在治理雾霾天气时应坚持哪些方法论原则。(12分)

考题 从2013年1月以来,茫茫雾霾笼罩中国中东部。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多地的PM2.5濒临“爆表”。这一“史上最脏”天气再次告诉人们,以牺牲人之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面对雾霾天气,人人都是受害者;应对雾霾天气,人人有责。增强低碳生活理念,提倡绿色出行;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日积月累就会改善环境质量。因此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呼吁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是“守护”环境的重要法宝。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雾霾?

考题 每年秋季山东省都有雾霾天气出现,但2013年雾霾比往年来得早了一些。10月29日,山东省17市空气质量均为重度甚至严重级别,泉城济南甚至有多个监测点“爆表”。“同呼吸、共命运”,治理雾霾,须有作为。某探究小组通过调查发现,山东省大气污染主要受工业结构偏重、煤炭消耗总量大、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机动车燃油质量不高、民众环保意识淡薄等因素影响。山东省环保局、财政厅等多部门出台措施治理雾霾。 根据材料,运用有关政府的知识,简要说明如何才能远离雾霾,共享美丽山东?

考题 刚进入12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截至4日18时,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其中,苏皖等地的雾霾最为严重。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①持续性雾霾天气的出现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②治理雾霾天气是我国最高价值标准的要求 ③持续性雾霾天气的出现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 ④治理雾霾天气是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考题 近年来,我国多地多次出现了空气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PM2.5(细颗粒物)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市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的构成图。为治理空气污染,该市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是()A、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B、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C、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D、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

考题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但当前我国的污染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特别是空气污染更是引人关注。近几年,我国的雾霾污染非常严重,2013年以来,我们四分之一国土出现雾霾,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雾霾中的PM2.5成为最新的健康杀手。我国不少地区把雾霾天气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下列关于雾霾的有关说法或治理措施科学的是()A、出门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就不怕雾霾天气对人体产生伤害B、“调整工业结构、能源结构”是控制污染的有效途径C、研制可降解塑料,可以有效控制“PM2.5”出现D、焚烧垃圾,减少固体废弃物,做好垃圾分类,能有效防止“雾霾天气”出现

考题 对于雾霾天气,人们深受其害。殊不知,精神上也存在雾霾现象,如果不及时驱除,就会使心灵压抑灰暗,精神萎靡不振,思想浑浑噩噩,危害一点儿都不比雾霾天气小。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矛盾多。这种精神的雾霾对个人生活和各项事业的害处多多。如何调适心情,驱散雾霾?一剂良方就是借助文艺的力量,以文“明”志、以文“养”心、以文“怡”情、以文“化”人。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借助文艺有助于驱散精神雾霾B、精神雾霾比雾霾天气更难驱散C、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精神雾霾出现的原因D、精神雾霾对人们的危害比雾霾天气更大

考题 单选题B市出现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细颗粒物(PM2.5)、氮氢化合物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污染物造成。统计研究显示,去年B市出现雾霾天气的次数比前年有很大下降,并且是有相关统计数据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但统计调查显示,在去年一年里B市公众对于雾霾天气的担忧和焦虑程度却大大增加了。如果以下哪项陈述为真,最有助于消除上面描述中明显的不一致?()A 去年B市各新闻媒体涉及雾霾天气的报道、评论等比前年大约增加了一倍。B B市有些对雾霾天气感到焦虑的人居住在PM2.5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C 去年B市举办大型国际会议,车辆限行、建筑工地停工等临时措施是雾霾天气减少的主要原因。D B市绝大部分居民知道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

考题 单选题气象科学研究员:“我们知道,现象反映本质,所以PM2.5超标时,会经常被判定为霾,这两年发生的几次典型的区域性空气污染就是”,他说,不过,雾霾这种现象有时也不完全反映本质。既可能出现气象部门认为符合霾的判定条件,当日被记作了霾,而PM2.5日均值并未超标,也有可能出现日均PM2.5超标,但却没有霾,特别是轻度污染时更为常见。 以下最能体现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A 雾霾与空气污染是两回事B 雾霾与空气污染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C 出现雾霾不一定会导致PM2.5超标D 出现PM2.5严重超标时一定跟雾霾有关系

考题 单选题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中。下列关于雾霾天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B 应通过补充抗氧化剂,对抗因雾霾进入人体内产生的自由基C 发生霾时空气相对湿度不大,形成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D 发生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5千米,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