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6.26日禁毒日之际,王警官应邀在黎明中学向广大师生介绍了毒品的知识和相关法律。高中生小明觉得好奇,遂设法购买了1克海洛因进行吸食体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王警官的行为构成教唆他人吸毒罪
  • B、王警官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 C、小明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 D、小明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参考答案

更多 “6.26日禁毒日之际,王警官应邀在黎明中学向广大师生介绍了毒品的知识和相关法律。高中生小明觉得好奇,遂设法购买了1克海洛因进行吸食体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王警官的行为构成教唆他人吸毒罪B、王警官的行为不构成犯罪C、小明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D、小明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相关考题
考题 木某在南方某地购得15克海洛因藏在家中准备自己吸食,后被公安机关查获,木某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罪?()A.私藏毒品罪B.贩卖毒品罪C.不构成犯罪D.非法持有毒品罪

考题 6.26日禁毒日之际,王警官应邀在黎明中学向广大师生介绍了毒品的知识和相关法律。高中生小明觉得好奇,遂设法购买了1克海洛因进行吸食体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王警官的行为构成教唆他人吸毒罪B. 王警官的行为不构成犯罪C. 小明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D. 小明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考题 某甲得知乙要毒品,遂用白面掺杂少数毒品卖给乙,甲的行为构成A、贩卖毒品罪B、诈骗罪C、非法持有毒品罪D、欺骗他人吸毒罪

考题 郑某在南方某地购得15克海洛因藏在家中准备自己吸食,后被公安机关查获,郑某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罪()A、贩卖毒品罪B、非法持有毒品罪C、不构成犯罪

考题 甲、乙通过丙向丁购买毒品,甲购买的目的是为自己吸食,乙购买的目的是为贩卖,丙则通过介绍毒品买卖,从丁处获得一定的好处费。对于本案,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A.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B.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C.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D.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考题 某甲得知乙需要毒品,遂用白面假装卖给乙,甲的行为构成( )。A.贩卖毒品罪B.诈骗罪C.非法持有毒品罪D.欺骗他人吸毒罪

考题 甲、乙通过丙向丁购买毒品,甲购买的目的是为自己吸食,乙购买的目的是为贩卖,丙则通过介绍毒品买卖,从丁处获得一定的好处费。对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B: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C: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D: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考题 甲、乙通过向丙购买毒品,甲购买的目的是为自己吸食,乙购买的目的是为贩卖,丙通过介绍毒品买卖,从丁处获得一定的好处费。下列不正确的是:A: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B: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C: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D: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考题 陈某向王某声称要购买80克海洛因,王某便从外地购买了80克海洛因。到达约定交货地点后,陈某掏出仿真手枪威胁王某,从王某手中夺取了80克海洛因。此后半年内,因没有找到买主,陈某一直持有80克海洛因。半年后,陈某将80克海洛因送给其毒瘾很大的朋友刘某,刘某因过量吸食海洛因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王某虽然是陈某抢劫的被害人,但其行为仍成立贩卖毒品罪B:陈某持仿真手枪取得毒品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但不属于持枪抢劫C:陈某抢劫毒品后持有该毒品的行为,被抢劫罪吸收,不另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D:陈某将毒品送给刘某导致其过量吸食进而死亡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考题 张某和王某感情很好,张某知道王某吸毒,准备送王某一些毒品作为生日礼物。某日,张某给王某邮寄了海洛因10克,公安人员在抓获张某时又当场从其家中查获海洛因30克,张某称此毒品是从云南买来的。张某的行为构成()。A、非法持有毒品罪B、运输毒品罪C、贩卖毒品罪D、窝藏毒品罪

考题 王某在街头贩卖毒品海洛因被抓获,当场收缴海洛因50克。根据王某交代,王某还有200克海洛因和20万贩卖毒品的资金放在同学李某家中,托李某保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某构成贩卖毒品罪B、王某贩卖毒品罪的毒品数量为250克C、李某构成窝藏毒品罪、窝赃罪D、李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考题 甲委托乙从丙处购买了20克冰毒用于自己吸食。乙未从中牟利。后甲因吸毒被查获,同时查获尚未吸食的冰毒5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贩卖毒品罪B、乙、丙均构成贩卖毒品罪C、甲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丙构成贩卖毒品罪D、甲、乙均不构成犯罪

考题 陈某向王某声称要购买80克海洛因,王某便从外地购买了80克海洛因。到达约定交货地点后,陈某掏出仿真手枪威胁王某,从王某手中夺取了80克海洛因。此后半年内,因没有找到买主,陈某一直持有80克海洛因。半年后,陈某将80克海洛因送给其毒瘾很大的朋友刘某,刘某因过量吸食海洛因而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王某虽然是陈某抢劫的被害人,但其行为仍成立贩卖毒品罪B、陈某持仿真手枪取得毒品的行为构成抢劫罪C、陈某抢劫毒品后持有该毒品的行为,被抢劫罪吸收,不另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D、陈某将毒品送给刘某导致其过量吸食进而死亡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考题 王某曾经卖过海洛因给李某,李某要求再买,王某身边没有,就用面粉、味精冒充海洛因卖给李某,得款1.5万元,王某行为构成()。A、诈骗罪B、欺骗他人吸毒罪C、贩卖毒品罪D、诈骗罪和贩卖毒品罪

考题 王某在同一宗毒品案件中实施了走私毒品和制造毒品两种行为,并有相应的证据证明。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王某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有()。A、王某只构成制造毒品罪,但应从重处罚B、王某只构成走私毒品罪C、王某构成走私毒品罪和制造毒品罪,应数罪并罚D、王某构成走私、制造毒品罪,但不实行并罚

考题 甲、乙通过丙向丁购买毒品,甲买了自己吸食,乙买了后向他人贩卖,丙介绍毒品买卖,从丁处免费获得一定毒品用于自己吸食。对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B、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C、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D、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考题 2012年3月12日,张某交给王某1万元钱,要其前往云南从“阿阮”手中购买海洛因用于自己吸食。次日,王某从“阿阮”手中购得海洛因后乘火车赶回四川成都,在成都火车站被公安民警抓获,查获毒品40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张某不构成犯罪,王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B、张某不构成犯罪,王某构成运输毒品罪C、张某、王某均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D、张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但系犯罪未遂,王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系犯罪既遂。

考题 王某在街头贩卖毒品海洛因被抓获,当场收缴海洛因50克。根据王某交代,王某还有200克海洛因和20万贩卖毒品的资金放在同学李某家中,托李某保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某构成贩卖毒品罪B、王某贩卖毒品罪的毒品数量为250克C、李某构成窝藏毒品、毒赃罪D、李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考题 甲、乙通过丙向丁购买了毒品,甲购买的目的是自己吸食,乙购买的目的是贩卖,丙则通过介绍毒品买卖,从丁处获得一定的好处费。对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B、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C、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D、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考题 甲、乙通过丙向丁购买了毒品,甲购买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吸食,乙购买的目的是为了贩卖,丙则通过介绍毒品买卖,从丁处获得一定的好处费。对于本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A、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B、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C、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D、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考题 甲一时买不到毒品,委托乙从丙处购买了20克冰毒用于自己吸食,并按事前的约定付给乙帮忙购买好处费400元。后甲因吸毒被查获,同时查获尚未吸食的冰毒5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乙构成贩卖毒品罪B、乙不构成犯罪,丙构成贩卖毒品罪C、甲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丙构成贩卖毒品罪D、甲不构成犯罪,乙、丙均构成贩卖毒品罪

考题 甲、乙通过丙向丁购买了毒品,甲购买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吸食,乙购买的目的是为了贩卖,丙则通过介绍毒品买卖,从丁处获得一定的好处费。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B、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C、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D、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考题 多选题王某在街头贩卖海洛因时被抓获,当场缴获海洛因50克。根据王某交代,王某还有200克海洛因和20万元贩卖毒品的资金放在同事李某家里,托李某保管,经查属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王某构成贩卖毒品罪B王某贩卖毒品罪的毒品数量为250克C李某构成窝藏毒品、毒赃罪D李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考题 多选题王某在街头贩卖毒品海洛因被抓获,当场收缴海洛因50克。根据王某交代,王某还有200克海洛因和20万贩卖毒品的资金放在同学李某家中,托李某保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某构成贩卖毒品罪B王某贩卖毒品罪的毒品数量为250克C李某构成窝藏毒品罪、窝赃罪D李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考题 单选题郑某在南方某地购得15克海洛因藏在家中准备自己吸食,后被公安机关查获,郑某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罪()A 贩卖毒品罪B 非法持有毒品罪C 不构成犯罪

考题 多选题张某和王某感情很好,张某知道王某吸毒,准备送王某一些毒品作为生日礼物。某日,张某给王某邮寄了海洛因10克,公安人员在抓获张某时又当场从其家中查获海洛因30克,张某称此毒品是从云南买来的。张某的行为构成()。A非法持有毒品罪B运输毒品罪C贩卖毒品罪D窝藏毒品罪

考题 多选题王某在同一宗毒品案件中实施了走私毒品和制造毒品两种行为,并有相应的证据证明。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王某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有()。A王某只构成制造毒品罪,但应从重处罚B王某只构成走私毒品罪C王某构成走私毒品罪和制造毒品罪,应数罪并罚D王某构成走私、制造毒品罪,但不实行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