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螺纹公称直径为D,螺距P>1,攻螺纹前钻底孔的钻头直径约为()。

  • A、D-P
  • B、D-(1.04~1.08)P
  • C、D-1.1P
  • D、D-(1.1~1.3)P

参考答案

更多 “螺纹公称直径为D,螺距P>1,攻螺纹前钻底孔的钻头直径约为()。A、D-PB、D-(1.04~1.08)PC、D-1.1PD、D-(1.1~1.3)P” 相关考题
考题 单线梯形螺纹的代号为:“Tr公称直径×螺距”;多线梯形螺纹的代号为:“Tr公称直径×导程(P螺距)”。()

考题 对于塑性材料来讲,当螺纹的大径为10mm所攻螺纹的螺距为1mm时,所钻底孔的直径为()。 A、9mmB、10mmC、8mmD、11mm

考题 攻铸铁螺纹的底孔直径比攻钢件相同螺纹的底孔直径()。A、略小B、略大C、相同D、相近

考题 攻丝前螺纹底孔的计算公式不正确的是()。A、普通螺纹:钢材料的底孔直径=螺纹外径-(1.05~1.1)螺距B、普通螺纹:塑性较大材料的底孔直径=螺纹外径-螺距C、普通螺纹:铸铁底孔直径=螺纹外径-(1.05~1.1)×螺距D、英制螺纹底孔直径=(螺纹外径的英分数×7-1)/64英寸

考题 螺纹标记M24-2表示()。A、普通螺纹,公称直径为24mm,螺距2mmB、细牙螺纹,公称直径24mm,螺距2mmC、普通螺纹,公称直径为24mm,螺距2mm,3级精度D、普通螺纹,公称直径为24mm,2级精度

考题 攻螺纹前底孔直径等于螺纹小径的基本尺寸。

考题 攻螺纹前底孔直径怎样确定?

考题 攻螺纹前的底孔直径,必须大于螺纹标准中规定的螺纹小径。

考题 在铸铁上攻螺纹,螺纹底孔直径=螺纹大径—螺距。

考题 在钢件上攻螺纹,螺纹底孔直径=螺纹大径—螺距。

考题 攻螺纹前的底孔直径()螺纹小径

考题 攻螺纹前底孔的直径应大于螺纹小径。

考题 攻M10的螺纹,螺距为2,底孔直径需多大?如果材料是铸铁的呢?

考题 攻螺纹前的底孔直径应()螺纹小径。

考题 攻丝与套丝:钻普通螺纹底孔用钻头直径的公式为d0=D-p,其中为d0钻头直径,D为(),P为()。攻M16×2丝钻头直径用(),攻M24×1.5钻头直径用(),套丝公式为d0=d-0.13p,其中为d0钻头直径,d为(),P为(),套M20×2.5的普通粗牙螺杆,直径应为()。

考题 据文字内容,写出下列螺纹的规定代号:(1)普通粗牙螺纹直径为20,螺距2.5,右旋。(2)普通细牙螺纹直径为20,螺距1,左旋。(3)梯形螺纹直径为32,导距12,双头、公差5P,左旋。(4)圆柱管螺纹,公称直径为1″。(5)锥管螺纹,公称直径为1/2″。

考题 根据文字叙述,写出下列螺纹的规定代号。 (1)普通粗牙螺纹,直径20,螺距2.5,右旋。 (2)普通细牙,直径20,螺距1,左旋。 (3)梯形螺纹,直径32,导程12,双头,公差5P,左旋。 (4)圆柱管螺纹,公称直径1″。

考题 AA011M20×1.5表示()。A、普通标准螺纹,公称直径为20mmB、普通标准螺纹,公称直径为20mm,螺距1.5mmC、普通细牙螺纹,公称直径为20mm,螺距1.5mmD、普通细牙螺纹,公称直径为20mm

考题 M20×1.5表示()。A、普通标准螺纹,公称直径为20mmB、普通标准螺纹,公称直径为20mm,螺距1.5mmC、普通细牙螺纹,公称直径为20mm,螺距1.5mmD、普通细牙螺纹,公称直径为20mm

考题 螺纹底孔直径等于()减去螺距。A、螺纹大径B、螺纹中径C、螺纹小径D、公称直径

考题 攻脆性材料螺纹底孔直径选择经验公式D0=D-P其中D0为底孔直径,D为螺纹大径,P为螺距。

考题 攻公称直径D=8mm的普通粗牙螺纹,材料为45#钢,则钻底孔用的钻头直径应为()。A、6.2mmB、6.7mmC、7.3mmD、7.8mm

考题 单选题螺纹标记中的螺纹代号的实质是说明螺纹的三要素,其形式为()A 牙型规定符号、公称直径×螺距B 公称直径×螺距、牙型规定符号C 公称直径×螺距D 牙型规定符号

考题 填空题攻螺纹前的底孔直径应()螺纹小径。

考题 填空题攻丝与套丝:钻普通螺纹底孔用钻头直径的公式为d0=D-p,其中为d0钻头直径,D为(),P为()。攻M16×2丝钻头直径用(),攻M24×1.5钻头直径用(),套丝公式为d0=d-0.13p,其中为d0钻头直径,d为(),P为(),套M20×2.5的普通粗牙螺杆,直径应为()。

考题 判断题单线梯形螺纹的代号为:“Tr公称直径×螺距”;多线梯形螺纹的代号为:“Tr公称直径×导程(P螺距)”。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在钢料零件上攻螺纹直径为3/8英寸,钻底孔用钻头直径应为()mm.A 7.6B 7.8C 8D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