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开工时,为防止/减少液体烃在塔内闪蒸,用N2保持苯塔/甲苯塔压力在()Kg/cm2g。


参考答案

更多 “ 开工时,为防止/减少液体烃在塔内闪蒸,用N2保持苯塔/甲苯塔压力在()Kg/cm2g。” 相关考题
考题 精馏塔内各层塔盘上的液体为()液体。 A、饱和B、过冷

考题 工艺气切入吸收塔时,先关吸收塔跨线阀,再开塔入口阀,待塔内与塔外压力平衡后,慢慢开塔出口阀。()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空分装置在临时停车时,为减少能量损失应()。A、保持塔内压力B、减少液体排放C、控制塔内气体放空量D、避免热空气进入塔内

考题 开合成塔时为什么塔前压力高于塔内时才能开入口阀?

考题 停止解吸剂经过旋转阀(切换阀)旁路的循环前,关闭进出吸附塔内物料阀门的目的是()。A、防止其它物料窜入吸附塔引起吸附剂中毒B、防止吸附塔超压而损坏吸附剂C、防止吸附塔内物料因压力低而损坏吸附剂D、防止吸附塔A,B两塔出现压力不平衡而损坏吸附塔床层格栅

考题 抽提蒸馏塔进料中相对挥发度最高的烃为()A、非芳烃B、苯C、甲苯D、二甲苯

考题 在进行酸苯切换之前必须适当()加苯量以避免氯化中温上升过快,做好准备工作后先关闭已开氯化塔酸苯进塔阀门,再开启酸苯过桥阀门及新塔酸苯进塔阀门,至出料视镜有物料流动后,关闭新塔酸苯进塔阀门及过桥阀门,开启已开氯化塔酸苯进塔阀门,浸泡1h后由塔底部阀门放空,再加入干苯置换一至两次,放清待用。

考题 在全回流条件下,用一实验精馏塔测定所装塔板的效率。测定物系为苯-甲苯混合物,其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65。在实验稳定后,测得经全凝器冷凝后的回流液组成为0.882(摩尔分数),再沸器底部采出液体的组成为0.135(摩尔分数)。实验精馏塔内装有5层塔板,则所装塔板的总板效率为()。A、60.0%B、80.0%C、75.5%D、62.6%

考题 在一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混合物。已知原料液的流量为10kmol/h,其中含苯0.56(摩尔分数)。若要求苯的回收率为96.5%,塔釜残液中含苯0.026(摩尔分数),则塔顶产品的流量为()。A、193.33kg/hB、2.46kg/hC、207.28kg/hD、225.36kg/h

考题 开合成塔时,塔前压力要略低于塔内压力。

考题 苯塔底热源突然减少,塔底温度下降,造成甲苯带苯,影响甲苯质量。

考题 为了保证洗油在洗苯塔的横截面上分布均匀,在塔内每隔一定距离可安装一块液体再分布板。

考题 吸收塔塔径的确定是以()为依据来计算的。A、进料量B、塔内上升气量C、塔内下降液体D、空塔速度

考题 精馏塔中塔板泄漏一般是由于()A、塔内压力低B、塔内压力高C、塔内气速很低D、塔内气速很高

考题 装置在停车期间,吸附剂的保护主要措施是()。A、及时隔离吸附塔,防止物料进出吸附塔而使吸附剂中毒B、通过补充氮气,控制好吸附塔压力,防止二甲苯汽化而破坏吸附剂C、及时停注水泵D、停工时应将吸附塔的PDEB置换出来,避免损坏吸附剂

考题 在用氮气将吸附塔内物料压向抽余液塔过程中,排液结束的标志是()。A、吸附塔内没有液体B、抽余液塔压急骤上升C、抽余液塔底液位不上升D、吸附塔压力快速下降

考题 下列哪个塔没有采用温差控制()。A、二甲苯塔B、苯塔C、甲苯塔D、白土塔

考题 下列()没有采用温差控制。A、二甲苯塔B、苯塔C、甲苯塔D、白土塔

考题 萃取塔停工时,塔内的液体碳四物料是用氮气吹扫到醚后碳四罐的。

考题 萃取塔停工时,塔内的液体碳四物料是用水顶至醚后碳四罐的。

考题 循环丙烯洗涤塔停车过程中,塔底部控制阀一直保持一定开度的目的是()。A、控制循环丙烯洗涤塔液位B、调节循环丙烯洗涤塔压力C、将系统内残存的聚合物排净D、防止残存聚合物堵塞小闪蒸管线

考题 衡量物料在该塔内蒸发量大小的主要依据是()A、塔底温度B、塔底液位C、塔底压力D、塔底循环量

考题 催化裂化装置开工时,分馏塔各路循环要充油的目的之一是()。A、使泵上量建立循环B、防止冲塔C、防止淹塔D、使塔内建立液位

考题 装置加温时要监控()。A、吹除阀开度B、塔器管道温度C、塔内压力D、入塔气体温度

考题 在减压塔侧线打入部分循环回流,能够()塔内蒸汽负荷减少气体通过塔板时的压力降()汽化段真空度.

考题 单选题在全回流条件下,用一实验精馏塔测定所装塔板的效率。测定物系为苯-甲苯混合物,其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65。在实验稳定后,测得经全凝器冷凝后的回流液组成为0.882(摩尔分数),再沸器底部采出液体的组成为0.135(摩尔分数)。实验精馏塔内装有5层塔板,则所装塔板的总板效率为()。A 60.0%B 80.0%C 75.5%D 62.6%

考题 多选题空分装置在临时停车时,为减少能量损失应()。A保持塔内压力B减少液体排放C控制塔内气体放空量D避免热空气进入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