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是()?


参考答案

更多 “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是()?” 相关考题
考题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科考破冰船已经正式开工。新船能在1.5米厚冰、0.2米厚雪的环境中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还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能满足全球无限航区的航行需求。相比“雪龙”号,新船破冰能力有望提升三到四个级别。双向破冰,即船艏和船尾均可破冰,是新船的最大亮点。新船的船尾推进器装有两个大型吊舱,能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形成很强的冰层切削力。船体可转动180度,让船尾朝前,使尾部螺旋桨在海面下削冰并形成抽吸作用,直到把20多米厚的冰脊掏空。新船驾驶室为360度视野设计,这种机动性和灵活性使船更能适应极地环境。同时,新船的抗寒性也大幅提高,更重视低温环境下作业的防护。不仅有室外作业和脱险通道的防滑和加热处理、影响视线的窗户和室外摄像头的除冰防雨水功能,还有管道加热、机舱通风、保温处理和冷凝水排放等设计。新船绿色环保,采用了燃用轻质柴油的全电力推进系统,也满足国际上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最高限值要求。 ①之所以要建造新船,是因为现有的极地破冰船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我国目前是一船多站的运营模式,每个航次“雪龙”号除了承担极地科学考察的任务外,还需承担给各科学考察站运送人员、补给等重要任务。②南北极夏季短暂,一艘船却要同时兼顾南、北极多项任务,海洋科考时间被大量压缩和挤占。新船的出现,将改变我国极地科考的作业模式。首先体现在延长科考作业的时间窗口。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基于考察船的极地科考工作是在极地的11月到下一年的3月之间进行,新船拥有更强的破冰能力和抗寒能力,可以更早进入极地,更晚离开。另一方面,新船将配备国际先进的海洋环境和地球物理调查装备,还将实现国际先进的极地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手段。新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不同的航次需求重新配置科学任务。以海洋水体环境调查为例,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长期观测中获得的,但劳动强度高、取样点少,而且容易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新船配备的相关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工作时间来安排和投放工作,而是自动完成海表面的、随时随地的多要素连续自动测定,实现原位测量、实时显示和自动记录处理。 ③新船预计2019年建成,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将通过专业定位和分工,使新船和“雪龙”号________________。“雪龙”号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而新船将发挥其独特的综合极区海洋调查能力,以极区海洋科考调查作业为主。④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最好能全年航行在冰区里,从而实现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是:A.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牛”在哪? B.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能赶超科考船舶国际水平吗? C.最强组合:“雪龙”号与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 D.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将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

考题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科考破冰船已经正式开工。新船能在1.5米厚冰、0.2米厚雪的环境中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还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能满足全球无限航区的航行需求。相比“雪龙”号,新船破冰能力有望提升三到四个级别。双向破冰,即船艏和船尾均可破冰,是新船的最大亮点。新船的船尾推进器装有两个大型吊舱,能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形成很强的冰层切削力。船体可转动180度,让船尾朝前,使尾部螺旋桨在海面下削冰并形成抽吸作用,直到把20多米厚的冰脊掏空。新船驾驶室为360度视野设计,这种机动性和灵活性使船更能适应极地环境。同时,新船的抗寒性也大幅提高,更重视低温环境下作业的防护。不仅有室外作业和脱险通道的防滑和加热处理、影响视线的窗户和室外摄像头的除冰防雨水功能,还有管道加热、机舱通风、保温处理和冷凝水排放等设计。新船绿色环保,采用了燃用轻质柴油的全电力推进系统,也满足国际上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最高限值要求。 ①之所以要建造新船,是因为现有的极地破冰船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我国目前是一船多站的运营模式,每个航次“雪龙”号除了承担极地科学考察的任务外,还需承担给各科学考察站运送人员、补给等重要任务。②南北极夏季短暂,一艘船却要同时兼顾南、北极多项任务,海洋科考时间被大量压缩和挤占。新船的出现,将改变我国极地科考的作业模式。首先体现在延长科考作业的时间窗口。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基于考察船的极地科考工作是在极地的11月到下一年的3月之间进行,新船拥有更强的破冰能力和抗寒能力,可以更早进入极地,更晚离开。另一方面,新船将配备国际先进的海洋环境和地球物理调查装备,还将实现国际先进的极地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手段。新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不同的航次需求重新配置科学任务。以海洋水体环境调查为例,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长期观测中获得的,但劳动强度高、取样点少,而且容易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新船配备的相关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工作时间来安排和投放工作,而是自动完成海表面的、随时随地的多要素连续自动测定,实现原位测量、实时显示和自动记录处理。 ③新船预计2019年建成,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将通过专业定位和分工,使新船和“雪龙”号________________。“雪龙”号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而新船将发挥其独特的综合极区海洋调查能力,以极区海洋科考调查作业为主。④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最好能全年航行在冰区里,从而实现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最突出的创新之处是:A.驾驶室采用了360度视野设计 B.采用了全电力推进系统 C.提升了低温环境下的作业防护能力 D.可以实现双向破冰

考题 中国“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24日在南大洋宇航员海进行综合科考,同一天“雪龙”号前往阿蒙森海开展综合科考,这意味着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即将在南大洋展开“双龙科考”。

考题 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和“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近日分别完成了南大洋宇航员海和罗斯海的科学考察。

考题 雪龙号是中国的极地考察船,同时它也是一艘()。A挖泥船B起重船C破冰船D航标船

考题 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两个科学考察站,名称是?

考题 中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名称是?

考题 中国极地科学家秦大河完成南极探险,最终抵达()的考察站。A、中国B、日本C、美国D、俄罗斯

考题 我国用于极地考察的破冰船“雪龙”号是()年建成的。A、1949B、1965C、1978D、1993

考题 担任“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船长,参加7次护送极地科考队的任务的是谁?

考题 迄今为止,建立世界上最大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国家是()。A、苏联B、中国C、英国D、美国

考题 中国南极科考队的“雪龙”号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这个说法对吗?

考题 我国唯一一个专门从事极地科研的科研单位是()。A、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B、中国科学院C、预报中心D、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考题 我国用于极地考察的破冰船“雪龙”号是由哪个国家制造的?

考题 2019年5月31日,“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按照原定的建造计划,开启船舶航行试验。

考题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其母港位于中国()。A、大连B、青岛C、上海D、宁波

考题 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一一()完成倾斜试验。经测定,该船重心和稳性满足设计要求。A、大洋1号B、雪龙1号C、雪龙2号D、大洋2号

考题 单选题我国唯一一个专门从事极地科研的科研单位是()。A 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B 中国科学院C 预报中心D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考题 判断题中国南极科考队的“雪龙”号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这个说法对吗?A 对B 错

考题 问答题担任“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船长,参加7次护送极地科考队的任务的是谁?

考题 单选题国际极地年是全球范围的科学家共同策划、联合开展的大规模极地科学考察活动,被誉为国际极地科考的“奥林匹克”盛会。中国是第4个国际极地年的发起国之一。2007年3月1日,国际极地年()在北启动,标志着具有重大意义的第4个国际极地年活动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拉开帷幕。A 中国行动计划B 亚洲行动计划C 南极行动计划D 北极行动计划

考题 单选题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是A 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牛”在哪?B 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能赶超科考船舶国际平吗?C 最强组合:“雪龙”号与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D 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将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

考题 单选题雪龙号是中国的极地考察船,同时它也是一艘()。A 挖泥船B 起重船C 破冰船D 航标船

考题 单选题我国用于极地考察的破冰船“雪龙”号是()年建成的。A 1949B 1965C 1978D 1993

考题 单选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其母港位于中国()。A 大连B 青岛C 上海D 宁波

考题 单选题迄今为止,建立世界上最大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国家是()。A 苏联B 中国C 英国D 美国

考题 问答题我国用于极地考察的破冰船“雪龙”号是由哪个国家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