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20世纪50年代,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矮秆耐肥、抗倒、高产的(),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经人工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矮秆水稻。
- A、培杂三七
- B、广场矮系列
- C、桂朝二号
参考答案
更多 “20世纪50年代,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矮秆耐肥、抗倒、高产的(),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经人工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矮秆水稻。A、培杂三七B、广场矮系列C、桂朝二号” 相关考题
考题
丰驰桑(中桑5801×育82号)是目前主要的杂交品种之一,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A、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科学研究所育成,一般在4月上旬发芽,中旬开叶,发芽率70%以上。B、发条我,侧枝较少,生长快。C、叶片硬化期适中,叶质中等,不耐剪线,抗萎缩病和桑疫病较弱。D、耐寒性中等,抗旱性稍弱。
考题
玉米推广之“一推三改”是指()A、全面推广地膜肥球育苗移栽、地膜全覆盖栽培B、全面推广地膜肥球育苗移栽、地膜半覆盖栽培C、改稀植为合理密植D、改密植为合理稀植E、改种高秆大穗品种为耐密型高产品种F、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
考题
早在()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A、1955B、1956C、1957
考题
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锈病是锈菌引起的,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有人做了如下实验:让高秆抗锈病与矮秆不抗锈病的两个品种杂交,F1全为高秆抗锈病,F1自交得F2419株,其中高秆抗锈病为236株、高秆不抗锈病为78株、矮秆抗锈病79株、矮秆不抗锈病为26株。试分析回答:通过后代表现型的数量关系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定律。
考题
生产上培育无子番茄、青霉素高产菌株、杂交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抗虫棉的培育原理依次是()①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②染色体变异③基因重组④基因突变⑤基因工程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⑤D、①④③⑤
考题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A、Ddrr×ddRrB、DdRR×ddrrC、DdRr×ddrrD、DDRr×ddrr
考题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杂交亲本基因型为()。A、Ddrr×ddRrB、DdRR×ddrrC、DdRr×ddrrD、DDRr×ddrr
考题
人们为提高粮食产量,曾采取下列措施,其中已经证明为错误的是()A、发展农业科学,培育高产优质的粮食品种B、尽量使用人畜粪便等有机肥C、大规模围湖造田,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D、实行农地规划,加强农田管理
考题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三组实验:第一组是:DDTT×ddtt→F1(自交)→F2→选取矮秆抗锈病品种连续自交、筛选
第二组是:DDTT×ddtt→F1,并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然后染色体加倍
第三组是: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第一组F2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占()。
考题
多选题某公司委托一家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小麦新品种,双方签订了合同,对投资事宜作出了约定,但未涉及品种权的归属问题。 新品种培育成功后,因品种权归属产生纠纷。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该品种权依法应属于某公司B该品种权依法应属于农业科学研究所C该品种权依法应属于某公司和农业科学研究所共有D该品种权依法应届于投资较多的一方E该品种权归属无法确定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