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统计师考试《统计学基础知识》知识点(8)

发布时间:2020-09-20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统计师考试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大家是否已经准备好应对即将来临的考试了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带来了统计师考试的相关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共物品[了解]:

(一)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经济学根据物品的排他性与竞争性把经济中的各种物品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所谓排他性,是指如果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其他人就无法同时消费该物品。

所谓竞争性,是指当一个人消费一个物品时,就减少了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量。

1、私人物品

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被称为私人物品,如小轿车。

2、公共物品

(1)定义及特点

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点:同时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例如国防,军队保卫国家不受外敌人侵,无法排除任何一个国民不享有国防的保护,同时,一个人有国防的保护,不会减少另一个人所得到的保护。

(2)分类

根据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程度,公共物品可被划分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例如国防和公海上的航标灯。

准公共物品只具有部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例如高速公路和在公海上捕鱼。

(二)市场机制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作用

对于具有竞争性特点的物品,增加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就要增加产品的数量,从而增加产品生产的成本,而对于具有非竞争性特点的物品而言,一旦用既定的成本生产出产品以后,增加消费者数量也不需要额外增加成本。

对于具有排他性特点的物品,可以采取收费的方式对消费者的消费进行调节,而对于具有非排他性特点的物品而言,采取收费的方式限制任何一个消费者的消费都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这种物品。

这种个人不出资负担公共物品生产的成本,而依赖别人生产公共产品以便自己不花任何代价地消费的现象,称为“搭便车”问题。

对于私人产品的理论分析表明,如果不存在外部性,通过竞争的市场机制就可以解决私人产品的有效生产问题。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有限,甚至无能为力。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对各位有所帮助,预祝各位取得满意的成绩,如需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统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不属于萨缪尔森的经济增长的轮子的是()。

A.技术
B.自然资源
C.国家制度
D.人力资源
答案:C
解析: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把人力资源(包括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资本(机器、工厂、道路)和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等四个要素视为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

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取得的北京市统计数据,可以由( )公布。

A.国家统计局

B.北京市调查总队

C.北京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经国家统计局授权的北京市调查总队或北京市统计局

E.北京市人民政府
答案:A,D
解析:
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取得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和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公布,或者由国家统计局授权其派出的调查机构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公布。

根据以下资料计算: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5%,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电力生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5%,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4%,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 1.9%。

2007年电力生产弹性系数为()。查看材料

A.1.5
B.0.22
C.1.22
D.0.45
答案:C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