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是机考还是笔试?
发布时间:2021-03-05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是机考还是笔试?
最佳答案
中级会计是机考。经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决定,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采用无纸化方式进行。中级会计考试在计算机上进行,试题、答题要求和答题界面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考生应使用计算机鼠标和键盘在计算机答题界面上进行答题。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中级会计职称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发生有关业务如下:
(1)2004年1月1日以货币资金购买乙公司390万元的股票,取得了乙公司10%的股权,对乙公司没有重大影响,采用成本法核算。乙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1月1日,其股东权益为4000万元,其中股本3800万元,盈余公积30万元,未分配利润170万元。 2004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800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所得税率均为33%,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两公司均按净利润的15%提取盈余公积。
(2)甲公司于2005年1月1日又以土地使用权从丙公司换入了丙公司持有的乙公司的股票,使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持股比例由10%增至40%,投资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已知甲公司土地使用权的摊余价值为1400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需要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按5年摊销。2005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700万元。
(3)甲公司从2004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不需用固定资产由原来不计提折旧改为计提折旧,并按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假定按税法规定,不需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不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待出售该固定资产时,再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时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处理。甲公司对固定资产均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下列有关管理用固定资产的情况如下表(单位:万元):
假定上述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与税法规定相同,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均未发生变更;上述固定资产至2004年12月31日仍未出售,以前年度均未计提减值准备。
(4)甲公司在2005年1月1日根据技术进步越来越快的形势,对2002年12月购入的一台大型管理用电子设备的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年数总和法。已知设备的原值为560万元,预计净残值率为4%,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改变折旧方法后,原预计净残值率和预计使用年限不变。
要求:
(1)对甲公司2004年、2005年的投资业务做出账务处理;
(2)对甲公司2004年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作的政策变更进行账务处理;
(3)计算2005年折旧方法变更后2005、2006和2007年的折旧额,并对甲公司2005年折旧做出账务处理。
(1)对甲公司2004年、2005年的投资业务做出财务处理。
2004年:
甲公司2004年1月1日投资于乙公司,按成本法核算: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390
贷:银行存款 390
2005年:
①甲公司2005年1月1日再次投资时,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
A.对原按成本法核算的对乙公司投资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原投资账面价值:
2004年1月1日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390-(4000×10%)=-10(万元)
2004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800×10%=80(万元)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80(万元)
将计算结果调整到账面: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400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8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39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0
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10
将损益调整调入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8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80
B.再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1400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1400
C.计算再次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
股权投资差额=投资成本-再投资时拥有的份额=1400-(4000+800)×30%=1400-1440=-4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40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40
②甲公司2005年年末的会计处理。
确认2005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700×40%=28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280
贷:投资收益 280
(2)对甲公司2004年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作的政策变更进行账务处理。
①折旧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计算:
注:会计政策变更前已提折旧。
2002年:
A设备折旧额=[(500-25)/5]*(6/12)=47.5(万元)
B设备折旧额=0
小计:47.5万元。
2003年:
A设备折旧额=[(500-25)/5]*(6/12)=47.5(万元)
B设备折旧额=(198/6)*(1/12)=2.75(万元)
小计:50.25万元。
会计政策变更后应提折旧:
2002年:
A设备折旧额=[(500-25)/5]*(6/12)=47.5(万元)
B设备折旧额=0
小计:47.5万元。
2003年:
A设备折旧额=(500-25)/5=95(万元)
B设备折旧额=(198/6)*(1/12)=2.75(万元)
小计:97.75万元。
由于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影响额,所得税影响为0。
②有关折旧政策变更的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7.5
贷:累计折旧 47.5
借:盈余公积(47.5×15%) 7.13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13
(3)对甲公司2005年变更折旧方法做出财务处理。
甲公司在2005年1月1日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变更,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
2003年1月~2004年12月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额=[(560-560×4%)/5]×2
=[537.6/5]×2=215.04(万元)
2005年1月1日改为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后,每年折旧额如下:
2005年折旧额=(560-215.04-560×4%)×(3/6)=322.56×(3/6)=161.28(万元)
2006年折旧额=(560-215.04-560×4%)×(2/6)=322.56×(2/6)=107.52(万元)
2007年折旧额=(560-215.04-560×4%)×(1/6)=322.56×(1/6)=53.76(万元)
2005年折旧的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 161.28
贷:累计折旧 161.28
由于时间性差异影响的所得税金额应计入会计报表中的( )项目内。
A.税前会计利润
B.应交税金
C.所得税
D.递延税款
应记入“所得税”账户和“递延税款”账户。
根据《合同法》规定,不得撤销要约的情形有( )。
A.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
B.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C.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
D.要约人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本题考核不得撤销要约的情形,《合同法》规定,不得撤销要约的情形:
(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2)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21-02-27
- 2021-04-04
- 2021-02-12
- 2021-04-13
- 2021-10-26
- 2021-03-03
- 2021-02-28
- 2021-10-29
- 2021-01-16
- 2021-01-28
- 2021-10-18
- 2021-03-05
- 2021-01-16
- 2021-02-02
- 2021-12-31
- 2021-04-25
- 2021-01-30
- 2021-02-12
- 2021-03-23
- 2021-02-02
- 2021-03-02
- 2021-03-21
- 2021-10-18
- 2021-04-14
- 2021-10-18
- 2021-03-08
- 2021-05-06
- 2021-03-13
- 2021-02-20
- 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