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个体户,目前准备报考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发布时间:2021-10-13
我是一名个体户,目前准备报考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请问作为上班族的我该如何合理搭配考试科目?
最佳答案
1、夯实基础重在牢固,时间不是主要因素
很多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总是担心自己学习时间不够用,学起来总想往前赶。但是这样虽然时间上看似赶上来了,但是知识却容易只掌握了皮毛,没有来得及深度研究。基础知识对中级会计职称备考至关重要,在打基础阶段考生更应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把每一个知识都落实到位,基础打牢了,到后面的复习时速度才能提上来,时间才不会浪费。
2、学会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需要背诵的内容要先理解再记忆,如果你先把一个内容的原理弄懂了,那就相当于降低了这个内容的难度,这时再来记忆也会更加容易,死记硬背当时效果好,但大多都是短时记忆,一旦时间长了就会很容易忘记,并且想重新捡起来也不容易。
3、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调整状态和心态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而要靠长期的坚持,中级会计职称备考也绝不是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就能见到成效的,因此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要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让自己有充分的体力可以对抗长时间的复习,如果长期作息时间不规律,必定会导致精神状态下降,身体状态也会下降,没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又怎么能将漫长的备考过程坚持到最后呢?
许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最后导致复习时间不够,直接放弃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这是不可取的。小编推荐大家可以下一个来学宝典APP,里面的题目都是不定期更新的,包括历年真题、考试预测题、章节小练以及冲刺突破题型,在线做完题还会由系统自动进行数据分析,不用人工二次总结就能知道自己的薄弱项在哪,查漏补缺很实用哦。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中级会计职称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年1月1日,甲公司从活跃市场购买了一项乙公司债券,年限5年.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的本金1100万元,公允价值为961万元(含交易费用10万元),次年1月5日按票面利率3%支付利息。实际利率为6%。该债券在第五年兑付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合同约定债券发行方乙公司在遇到特定情况下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假定20×3年1月1日甲公司预计本金的50%将于20×3年12月31日赎回,共计550万元。乙公司20×3年12月31日实际赎回550万元的本金。
要求:
(1)编制20×1年购买债券时的会计分录。
(2)编制20×1年末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有关会计分录。
(3)编制20×2年1月5日收到利息的会计分录。
(4)编制20×2年末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有关会计分录。
(5)编制调整20×3年初摊余成本的会计分录。
(6)编制20×3年1月5日收到利息的会计分录。
(7)编制20×3年末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有关会计分录。
(8)编制20×3年末收到本金的会计分录。
(9)编制20×4年1月5日收到利息的会计分录。
(10)编制20×4年末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有关会计分录。
(11)编制20×5年1月5日收到利息的会计分录。
(12)编制20×5年末确认实际利息收入和收到本息的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
(1)编制20×1年购买债券时的会计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100
贷:银行存款961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39
(2)编制20×1年末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有关会计分录
应收利息=1100×3%=33(万元)
实际利息收入=961×6%=57.66(万元)
本期利息调整摊销额=57.66-33=24.66(万元)
借:应收利息33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4.66
贷:投资收益57.66
(3)编制20×2年1月5日收到利息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33
贷:应收利息33
(4)编制20×2年末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有关会计分录
应收利息=1100×3%=33(万元)
实际利息收入=(961+24.66)×6%=59.14(万元)
本期利息调整摊销额=59.14-33=26.14(万元)
借:应收利息33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6.14
贷:投资收益59.14
(5)编制调整20×3年初摊余成本的会计分录
20×3年初实际摊余成本=961+24.66+26.14=1011.8(万元)
20×3年初摊余成本应为=(33+550)/(1+6%)1+16.5/(1+6%)2+(16.5+550)/(1+6%)3=1040.33(万元)
20×3年初应调增摊余成本=1040.33-1011.8=28.53(万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8.53
贷:投资收益28.53
(6)编制20×3年1月5日收到利息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33
贷:应收利息33
(7)编制20×3年末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有关会计分录
应收利息=1100×3%=33(万元)
实际利息收入=1040.33×6%=62.42(万元)
本期利息调整摊销额=62.42-33=29.42(万元)
借:应收利息33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9.42
贷:投资收益62.42
C8)编制20×3年末收到本金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55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550
(9)编制20×4年1月5日收到利息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33
贷:应收利息33
(10)编制20×4年末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有关会计分录
应收利息=550×3%=16.5(万元)
实际利息收入=(1040.33-550+29.42)×6%=31.18(万元)
本期利息调整摊销额=31.18-16.5=14.68(万元)
借:应收利息16.5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4.68
贷:投资收益31.18
(11)编制20×5年1月5日收到利息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16.5
贷:应收利息16.5
(12)编制20×5年末确认实际利息收入和收到本息的有关会计分录。
应收利息=550×3%=16.5(万元)
本期利息调整摊销额=(1100-1040.33)-29.42-14.68=15.57(万元)
实际利息收入=16.5+15.57=32.07(万元)
借:应收利息16.5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5.57
贷:投资收益32.07
借:银行存款(16.5+550)566.5
贷:应收利息16.5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550
在总资产报酬率大于零且不变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低,净资产收益率越低。 ( )
根据杜邦分析体系,当资产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越低,净资产收益率也越低。
根据税法规定,债券利息可以在税前列支,(复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方式最有利于企业获得利息税前扣除收益。
(复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某企业2002年至2006年的产销数量和资金占用数量的历史资料如下表所示,该企业2007年预计产销量为95000件。
要求:
(1)分别运用高低点法和回归分析法计算该企业2007年的资金需要量;
(2)说明两种方法预测的2007年资金需要量出现差异的原因。
某企业产销量与资金占用量表
年度 产量(x)(万件) 资金占用量(Y)(万元) 2002 8.0 650 2003 7.5 640 2004 7.0 630 2005 8.5 680 2006 9.0 700
(1)采用高低点法预测2007年的资金需要量
①6=(700-630)/(9-7)=35(元/件)
②由Y=a+bx,代入2004年数据,求得:a=Y-bx=6300000-35×70000=3850000(元)
或者:代入2006年数据,求得:n=Y-bx=7000000-35×90000=3850000(元)
建立预测资金需要量的数学模型:Y=3850000+35x
③预测2007年产量为95000件时的资金需要量=3850000+35×95000=7175000(元)
(2)采用回归分析法预测2007年的资金需要量
④根据资料计算整理出下列计算表中数据
年度 |
产量(x) |
资金占用量(y) |
xy |
x2 |
2002 |
8.0 |
650 |
5200 |
64 |
2003 |
7.5 |
640 |
4800 |
56.25 |
2004 |
7.0 |
630 |
4410 |
49 |
2005 |
8.5 |
680 |
5780 |
72.25 |
2006 |
9.0 |
700 |
6300 |
81 |
合计(n=5) |
Σx=40 |
Σy=3300 |
Σxy=26490 |
Σx2=322.5 |
⑦将表中数据代入
得到:
b=(5×26490-40×3300)/(5 2322.5-40 ×40)=36
a=3300/5-36×40/5=372
或者:将表中数据代入下列方程组
解得:b=36,a=372
或者:将表中数据代入
得到:
b=(5×26490-40×3300)/(5×322.5-40×40)=36
a=(322.5×3300-40×26490)/(5×322.5-40×40)=372
③预计2007年产量为95000件的资金需要量=372+36×9.5=714(万元)=7140000(元)
(3)两种测算方法的差额=7175000-7140000=35000(元)
其原因是高低点法只考虑了2004年和2006年的情况,而回归分析法考虑了2002~2006年各年的情况。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21-02-08
- 2021-10-18
- 2021-10-18
- 2021-04-05
- 2021-05-10
- 2021-11-06
- 2021-02-12
- 2021-02-17
- 2021-10-20
- 2021-06-08
- 2021-10-18
- 2021-11-06
- 2021-04-19
- 2021-01-29
- 2021-01-31
- 2021-03-03
- 2021-03-22
- 2021-02-27
- 2021-11-23
- 2021-02-08
- 2021-10-18
- 2021-03-17
- 2021-10-18
- 2021-06-08
- 2021-01-27
- 2021-04-10
- 2021-12-17
- 2021-10-20
- 2021-01-30
-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