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2020-11-10)

发布时间:2020-11-10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根据《建设项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详细调查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单选题】

A.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树

B.污染源和环境敏感目标调查

C.生态保护措施及其效果检查

D.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运行及其效果检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详细调查阶段包括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检查(C不选)、环境保护措施(含以新带老)和设施运行及效果检查(D不选)、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A不选)、公众意见调查。

2、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关于乡村区域适用的声环境质量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多选题】

A.村庄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B.集镇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C.独立于村庄、集镇之外的工业、仓储集中区执行3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D.位于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内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执行4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 7.2 乡村声环境功能的确定,选项A错误、BCD正确。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机关于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取样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单选题】

A.建设项目为新建有色金属冶炼项目,且特征因子为六价铬时,应至少在含水层底部取一个样品

B.建设项目为改、扩建有色金属冶炼项目,且特征因子为六价铬时,应至少在含水层底部取一个样品

C.建设项目为新建项目,特征因子为DNAPLS(重质非水相液体)时,应至少在含水层底部取一个样品

D.建设项目为改、扩建项目,特征因子为DNAPLS(重质非水相液体)时,应至少在含水层底部取个样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8.3.3.4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取样要求,c)建设项目为改、扩建项目,且特征因子为DNAPLs时,应至少在含水层底部取一个样品(C错误D正确)。重非水相液(DNAPLs)不易溶于水、粘度大、毒性强、密度比水重,一旦泄露,极易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存环境带来巨大危害。选项AB中的六价铬不属于DNAPLs,因此AB错误。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关于现有点污染源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以现场实测为主

B.以现场调查为主,辅以现场实测

C.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

D.评价时间不足时,可不进行调查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 6.4.2.1 点源调查的原则,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补充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

5、某建设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一类环境空气质最功能区2.1km,经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最大地而质量浓度占标率最大值为5.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一级

B.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三级

C.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从简

D.评价工作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5.4.2 评价范围的主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卫,结合题干分析,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在评价范圈内;根据5.3.2.3.4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D正确)。

6、铁路货场边界噪声控制应执行的标准是()。【单选题】

A.《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B.《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C.《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D.《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铁路货场属于工业企业,因此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D正确。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中,应开展枯、丰二期地下水水位监测的有()。【单选题】

A.位于沙漠分布区的建设项目

B.位于丘陵地区分布区的建设项目

C.位于岩溶裂隙分布区的建设项目

D.位于山前冲(洪)积分布区的建设项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表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参照表,二级许价水位检测频率中需要开展丰、枯二期地下水水位检测分布区的只有山前冲(洪)积分布区(D正确)。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卜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地下水污染特征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液体物料成分等进行识别

B.地水环境敏感程度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进行识别

C.地下水环境影响应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的工程特征进行识别

D.对于随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应按运营期的变化特征分初、中、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5.1.1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识别应在初步工程分析和确定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工程特征(C错误),识别其“正常状况”和“非正常状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5.3.2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特征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污废水成分、液体物料成分(A正确)、周废浸出液成分等确定。5.2.2根据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识别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B正确)。5.1.2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运营期的变化特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D正确)。

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生态敏感区包括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下列敏感区中,属于特殊生态敏感区的是()。【单选题】

A.森林公园

B.原始天然林

C.自然保护区

D.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坪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3.6 特殊生态敏感区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C正确)。

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声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分析内容的是()。【单选题】

A.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所覆盖的面积

B.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内声源分布状况

C.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日数

D.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内主要建筑物类型、名称和数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9.2.2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分析,给出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覆盖下的面积(A正确),主要建筑物类型、名称、数量及位置(D正确),影响的户数、人口数(C正确)。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4-107.根据《关于学习贯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推进重点领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不包括( )。

A.进一步加强对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B.认真做好交通及重要基础设施规划评价,把协调好规划布局与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关系作为着力点
C.将区域产业规划环评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高风险项目环评文件的前提,避免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引发的区域性环境问题
D.努力提高城市规划评价质量,把规划环评早期介入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建设规划编制,实现与规划的全过程互动作为切入点
答案:C
解析:

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測内容应包括( )。
A、是否带来某些新的生态变化
B、是否使生态问题发生时间与空间上的变更
C、是否使某些原存在的环境问题向有利方向发展
D、是否使某些生态影响严重化

答案:A,B,C,D
解析:
A B C D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生态影响预測的目的及内容。考生务必理解记忆 之,见下。
(一)生态影响预测的目的
生态影响蚀测的目的是对工程的生态影响进行类型、程度的判定,对工程的环 境可行性进行判定,如果这个影晌是牛态环境可以承受的.也为编制生态影晌防护 与恢复内容打下
生态影昀预测要回答项目实施后下述W题:
(1)项目是否其有环境时行性。
(2)足否带来生态损失,能否防护与恢复、
(3)是否使某些生态影响严重化。
(4)是否使生态細题发生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史。
(5)是否可以使某些原来存在的生态问题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第四题 铜矿开采


某拟建铜矿主要矿物成分为黄铁矿、黄铜矿。该矿山所在区域为低山丘陵,年平均降雨量1800mm,且年内分配不均。矿山所在区域赋存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前者赋存于沟谷两侧的残坡积层和冲洪积层中,地下水水量贫乏,与露天采场矿坑涌水关系不大;后者主要赋存于矿区出露最广的千枚岩地层中,与露天采场矿坑用水关系密切。


拟定的矿山开发方案如下:


(1)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规模5000t/d。


(2)露天采场采坑最终占地面积为50.3 hm2,坑底标高—192m,坑口标高72m。采坑废石和矿石均采用汽车运输方式分别送往废石场和选矿厂。采坑废水通过管道送往废石场废水调节库。


(3)选矿厂设粗碎站、破碎车间、磨浮车间、脱水车间和尾矿输送系统等设施。矿石经破碎、球磨和浮选加工后得铜精矿、硫精矿产品,产生的尾矿以尾矿浆(固体浓度25%)的形式,通过沿地表铺设的压力管道输送至3km外的尾矿库。尾矿输送环节可能发生管道破裂尾矿浆泄漏事故。


(4)废石场位于露天采场北侧的沟谷,占地面积125. 9hm2,总库容1400*104m3,设拦挡坝、废水调节库(位于拦挡坝下游)和废水处理站等设施。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地表水体。


(5)尾矿库位于露天采场西北面1.6km处的沟谷,占地面积99hm2,总库容3131*104m3,尾矿浆在尾矿库澄清,尾矿库溢流清水优先经回水泵站回用于选矿厂,剩余部分经处理达标后外排。


【问题】


1.指出影响采坑废水产生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减少产生量的具体措施。


2.给出废石场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和可行的废水处理方法。


3.针对尾矿输送环节可能的泄漏事故,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4.给出废石场(含废水调节库)地下水污染监控监测点布设要求。



答案:
解析:

1.指出影响采坑废水产生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减少产生量的具体措施。


答:(1)影响采坑废水产生量的主要因素为降雨及地表径流水汇入量;开采对千枚岩的破坏程度及基岩裂隙水涌出量,这与矿区开采时序或方式、开采面积、开采深度等有较大的关系。


(2)减少采坑废水产生量的具体措施:采区外围设置截(排)水沟或防洪沟;采区“先探后采”,划定禁采区,设置防止突水(或涌水)的维护带。


2.给出废石场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和可行的废水处理方法。


答:(1)废石场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有:pH、SS、COD、硫化物、铜、铁以及铅、锌、铬、镉、汞等其他重金属。


(2)工程在废石场设置了废水调节库和废水处理站,均应做好防渗处理,废水可经中和、化学络合沉淀(或絮凝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选矿厂,或经监测达标后回用于采场内降尘、绿化,尽量少排或不排人附近地表水体。


3.针对尾矿输送环节可能的泄漏事故,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答:针对尾矿输送环节可能的泄露事故,主要从降低风险措施和应急预案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措施有:


(1)采用优质管材和优良的加工工艺。


(2)合理设置阀门,并确保安全可靠。


(3)设置备用输送管道。


(4)设置安全防护隔离带。


(5)避开山丘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6)加强巡查,必要时设置远程监控系统。


(7)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演练,发生泄漏事故时,及时启动。


(8)加强监测和监督管理。


4.给出废石场(含废水调节库)地下水污染监控监测点布设要求。


答:废石场<含废水调节库)地下水污染监控监测点布设要求:


(1)上游设置背景监测井(孔);


(2)在废石场及废水调节库的下游设置污染观测井(孔),并设置扩散监控井(孔)。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