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2020-06-24)

发布时间:2020-06-24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影响区域内,有一文物保护建筑,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一生态影响类》,应列入验收调查内容的有()。【多选题】

A.该建筑与城市交通工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B.该建筑的保护级别及保护范围

C.该建筑的建设年代

D.该建筑的振动保护要求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生态影响调查指出生态影响调查的内容有:工程影响区域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等生态敏感目标和人文景观的分布状况,明确其与工程影响范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护区级别、保护物种及保护范围等。提供适当比例的保护区位置图,注明工程相对位置、保护区位置和边界。

2、下列危险废物填埋场的选址条件中,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的是()。【单选题】

A.场址位于软土区

B.场址距飞机场1500M

C.场址与地表水域的最近距离为100M

D.场址可保证填埋场建成后有20年的使用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项,危险废物填埋场要求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渗透率低,地质结构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断层。BC两项,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m以上,距地表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D项,填埋场场址必须有足够大的可使用面积以保证填埋场建成后具有10年或更长的使用期。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同一建设项目多个方案进行比选的内容不包括()。【单选题】

A.工艺装备

B.工程规模

C.产品质量

D.环境承载力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方案比选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对于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从环境保护角度进行比选;②重点进行选址或选线、工艺、规模、环境影响、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制约因素等方面比选;③对于不同比选方案,必要时应根据建设项目进展阶段进行同等深度的评价;④给出推荐方案,并结合比选结果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点源调查内容不包括()。【单选题】

A.排气筒几何高度

B.排气筒烟气抬升高度

C.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

D.排气筒底部海拔高度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规定,一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点源调查内容包括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烟气出口速度(m/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等。

5、某建设项目的污水排人小湖,预测持久性污染物的影响浓度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推荐采用的数学模式是()。【单选题】

A.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

B.分层湖泊集总参数模式

C.湖泊完全混合平衡模式

D.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对于持久性污染物,湖泊水库常用的数学模式有湖泊完全混合平衡模式、卡拉乌舍夫模式、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分层湖(库)集总参数模式。对小湖(库)中的持久性污染物浓度,采用湖泊完全混合平衡模式计算;对无风的大湖(库)中的持久性污染物浓度,采用卡拉乌舍夫模式计算;对近岸环流显著的大湖(库)中的持久性污染物浓度,采用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计算;对分层湖(库)中的持久性污染物浓度,采用分层湖(库)集总参数模式计算。D项,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适合于小湖(库)中非持久性污染物浓度的计算。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下列关于河流简化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所有中型河流均可简化为平直河流

B.河流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C.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D.大河预测河段的断面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考虑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具体简化要求如下:①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②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大(如其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③大中河流断面上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级较高(如一级评价)时,可以视为非矩形河流并应调查其流场,其他情况均可简化为矩形河流;④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⑤河流水文特征或水质有急剧变化的河段,可在急剧变化之处分段,各段分别进行简化。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下列关于声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预测范围应与评价范围相同

B.预测范围应大于评价范围

C.预测范围可小于评价范围

D.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无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布置原则有:①噪声预测范围一般与所确定的噪声评价等级规定的范围相同,也可稍大于评价范围。②建设项目厂界(或场界、边界)和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应作为预测点。

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基本项目适用的地表水域有()。【多选题】

A.江河

B.湖泊、水库

C.近海水域

D.运河、渠道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9、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风险值的正确表述是()。【单选题】

A.风险值是风险评价表征量,风险值=概率*危害程度

B.风险值是后果的表征量,风险值=后果*事故次数

C.风险值是单位时间内风险发生次数的表征量,风险值=风险次数÷时间

D.风险值是行业风险概率的表征量,风险值=行业风险次数÷行业企业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风险计算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核心工作。综合分析确定最大可信事故造成的受害点距源项(释放点)的最大距离以及危害程度,包括造成厂外环境损坏程度、人员死亡和损伤及经济损失。导则规定用风险值评价,风险值定义为:风险值(后果/时间)=概率(事故数/单位时间)*危害程度(后果/每次事故)。

10、某新建乡村道路拟穿过的区域无明显声源,现状声源较低,下列噪声现状监测点布设,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要求的是()。【单选题】

A.选择有代表性区域布设测点

B.在全部敏感目标处布设测点

C.在评价范围内距离拟建道路不同距离的空旷地处布设测点

D.在评价范围内距离拟建道路不同亮度的空旷地处布设测点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中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布置原则:①布点范围。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包括厂界(或场界、边界)和敏感目标。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②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声源(如工业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设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设测点。③评价范围内有明显的声源,并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或建设项目为改、扩建工程,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当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 )行业基准收益率时,表示该项目是可行的。
A. 小于
B. 大于或等于
c. 等于
D. 大于

答案:D
解析:

测得某样地共有5种植物,各种植物在样方中的分布情况如表1,该样地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为()。表1各植物在样方中的分布情况




A:1.44
B:1.54
C:1.64
D:1.74
答案:A
解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用香农一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Index)表征,则:



式中,H表示样品的信息含量(彼得/个体)=群落的多样性指数;S表示种数;Pi表示样品中属于第i种的个体比例,如样品总个体数为N,第i种个体数为ni,则Pi=ni/N。

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当声源最大几何尺寸()时,可将声源近似为点声源。
A.远远小于声波波长
B.大于声波波长
C.远远小于预测点与声源距离
D.大于预测点和声源距离的二分之一

答案:A,C
解析:
点声源的定义为以球面波形式辐射声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与声波传播距离(r)成反比。从理论上可以认为任何形状的声源,只要声波波长远远大于声源几何尺寸,该声源就可视为点声源。简单的近似是,对于单一声源,如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2倍时,该声源可近似为点声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本行政区域( )的要求。
A.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 B.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C,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D.环境质量控制指标 E.能耗控制指标

答案:A,B,C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