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2022-03-09)
发布时间:2022-03-09
2022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预测持久性污染物在河流充分混合段中的影响浓度时,《环境影响评价技本导则—地面水环境》推荐采用的水质预测数学模式是()。【单选题】
A.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B.弗—罗模式
C.二维稳态混合模式
D.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河流完全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①河流充分混合段;②持久性污染物;③河流为恒定流动;④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关于工程分析基本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应直接引用已批复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数据
B.应直接引用可行性研究文件的资料和图件
C.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D.对工艺路线进行详细分析,对污染方式和强度进行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即根据各类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要进行深入分析。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循环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不包括()。【单选题】
A.从资源能源利用方面进行循环经济分析
B.从区域或行业层次进行循环经济分析
C.从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方面进行循环经济分析
D.从提高项目投资收益率方面进行循环经济分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包括:从企业、区域或行业等不同层次,进行循环经济分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化废物处置途径。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内容不包括()。【单选题】
A.污水池底的物质组成
B.已被污染的小型河流流量
C.生活污水排放口位置
D.天然劣质地下水分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调查中,对工业或生活废(污)水污染源中的排放口,应测定其位置;对排污渠和已被污染的小型河流、水库等,应按地表水监测的有关规定进行流量、水质等调查;对污水池和污水库应调查其结构和功能,测定其蓄水面积与容积,了解池(库)底的物质组成。
5、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在进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现状评价时,其水质评价项目有()。【多选题】
A.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
B.集中式生活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
C.水源地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确定的特定项目
D.水源地所在地县环境保护局确定的特定项目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评价的项目应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基本项目、补充项目以及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选择确定的特定项目。
6、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高速公路中心线28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距高速公路中心线390m处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距高速公路中心线()范围内。【单选题】
A.100M
B.200M
C.280M
D.390M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该功能区噪声限值为昼间60dB(A)、夜间50dB(A)。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满足一级评价要求的,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满足二级评价、三级评价要求的,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评价范围。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因此,280m符合题意。
7、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区域中,可作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备选场址的是()。【单选题】
A.城市规划的商业区
B.城市现有文化区
C.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的工业区
D.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的工业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一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
8、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开展环境风险识别,应收集和准备的资料有()。【多选题】
A.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B.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
C.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
D.建设项目厂址周边人口分布状况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开展环境风险识别,主要收集建设项目工程资料、环境资料和事故资料,为进行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提供基础资料。环境资料主要应收集有关拟建项目附近居民分布及敏感目标方位、距离、重要水环境和生态保护资料。
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下列关于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采用列表清单法进行物种重要性比选
B.采用香农—威纳指数表征生物量损失
C.采用生态机理分析法预测项目对动植物种群的影响
D.采用类比分析法预测生态问题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香农—威纳指数通常用来表征生物多样性。
10、下列选址条件中,不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的是()。【单选题】
A.标高高于重现期不小于50年一遇的洪水位
B.标高高于重现期不小于20年一遇的洪水位
C.位于规划的水库淹没区之外
D.位于文物保护区之外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5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B:35μg/m3
C:75μg/m3
D:150μg/m3
拟建思小(思茅至小勐养)高速公路是我国西南通往南亚大陆的国际通道的主要路段,有一段线路必须经过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里程为18. 522km,其中有4.722km的路段所在区域经调整后由核心区划为实验区。路域环境中发育着热带雨林等珍贵植被类型,生长着山白兰等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栖息有亚洲象等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本项目线路总长97. 8km,设计行车速度60km/h,路基宽度22. 5m,全程有互通式立交6处,分离式立交3处,跨河大桥5 7座(11 602. 88m),中桥1 4 3座(9 752. 5m),小桥3 8座(1 14 9 m),单洞长隧道1 6道(10 080m),涵洞1 3 2道(1 149m),服务区3处,收费站8处。该公路征用土地8.1万亩,土石方数量1 6 2 8万m3,项目总投资3 8亿元。
该项目穿越多个村庄,K40+150经过普文河。
问题:
1.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是什么?
2.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有哪些?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4.本项目评价工作重点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5.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敏感目标。
6.简要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1.(1)施工期的环境影响。①噪声:公路地基处理、路基填筑、桥梁施工、路面施工等机械运行噪声;②环境空气:路基施工、道路施工引起的扬尘,路面施工产生的沥青烟;③水环境:施工机械的含油污水,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桥梁施工对水体的污染,雨水对建筑材料堆放的冲刷;④生态环境:路基施工使植被遭到破坏,农田、林地被占用,地表裸露,增加水土流失,工程占地将减少当地的耕地、林地、园地等面积,施工对自然保护区、植被及野生动植物的不利影响;⑤社会环境:居民搬迁,交通不便。
(2)运营期的环境影响。①噪声:汽车运行产生的噪声;②空气环境:汽车尾气、路面扬尘;③水环境:路面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危险品运输泄漏事故对水体的污染;④生态环境:植被未完全恢复,水土流失依然存在,公路阻隔影响动物栖息环境。
2.(1)生态环境: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植被、珍稀植物、珍稀动物、野生动物通道等。
(2)水环境:重点为K40+150普文河水质,服务区、收费站处污水排放。
(3)社会环境:受拆迁影响的居民生活质量、土地利用、城镇规划。
(4)声环境、环境空气:居民点、学校等。
3.(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内容:①自然环境调查: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②生态系统调查:自然保护区及沿途评价范围内动、植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素等;③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等;④敏感保护目标调查;⑤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规划调查;⑥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方法:①收集现有资料;②收集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土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规划、生态功能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并熟悉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③野外调查;④收集遥感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并进行野外定位验证;⑤访问专家,解决调查和评价中高度专业化的问题和疑难问题;⑥采取定位或半定位观测,如候鸟迁徙等。
4.(1)评价重点:①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详细调查沿线生态现状;②本项目实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③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2)本项目需经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界内,与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相冲突。环境影响评价时,为了执行相关法律,在路线布设确实无法避开的前提条件下,由公路建设的业主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同意,对其功能区划分调整为实验区并同意建设后,该公路项目方可穿越。因此,该项目在评价期间是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
5.(1)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所在区域是由原来的核心区划归为实验区的,发育着热带雨林等珍贵植被类型,生长着山白兰等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栖息有亚洲象等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2)天然植被保存较好的区域。
(3)珍稀植物(含狭域特有种)。
(4)珍稀动物,如亚洲象等。
6.对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应分别从设计期、施工期和运营期三个时段提出。
(1)在设计期贯彻“环保选线”理念,进行路线方案优化,经过论证最终选择对自然保护区影响小的方案。同时对公路沿线陆域范围内的野生保护植物进行调查,记录受保护植物的名称、保护级别、类别、分布地理位置、分布数量。对受保护动物亚洲象应调查活动栖息场所,特别是活动或饮水路线等,为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施工期,依据现场调查结果,提出生态监理制度。对受保护植物提出移栽保护或保护遗传因子的措施,使被保护的野生植物在施工期的影响减低到最低限度。增设动物通道或增加桥隧比例的措施,从而减少对动物的阻隔。
(3)运营期,在自然保护区路段设禁鸣措施,对公路路侧坡面、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区、服务与管理区、取弃土场等处的绿化或植被恢复措施,并强调在植被恢复时只能选用当地植物,以保证生态安全。
【素材】
某公司拟投资1 4亿元,计划花2年时间铺设从河南省到湖南省的成品油管道工
程,可研设计管道干线长800 km,设计压力8 1\4Pa,管径采用Φ508 mm。设计最大
输量为700万t/a 。项目共有支线6条,总长3 5 km。沿线设分输站、泵站共8座(包
括1座分输阀室)。项目主要工程量见表1 。
初步现场踏勘表明,本工程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大的地形地貌单元主要有
豫西黄土丘陵、黄淮平原、桐柏山一大别山山地、江汉平原。本工程沿线经过湿地
自然保护区A(部分穿越)、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湖泊B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C(附
近经过)。距站场距离100~300 m附近有村庄8个。
【问题】
1.简述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2.列出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
3.管道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有哪些?
4.如何采取措施减缓工程临时占用基本农田造成的不利影响?
1.答:针对本工程特点和所经过地区的环境特征及沿线的敏感保护目标,确定本项工程的环评重点为:(1)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为本项工程对植被、动植物资源、土壤侵蚀、土壤环境、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保护对策与措施。(2)沿线河流湖泊等敏感目标的影响分析。对于管道沿线涉及的敏感区域——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在做好该生态敏感区域的现状调查工作的同时,重点评价管道穿越该区域的影响程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提出减缓和预防措施,使其影响为最小。(3)运行期的环境风险评价。对拟采用的环保措施进行论证,提出改进措施及制订环境管理计划。环境风险评价重点为管道破裂、油品泄漏对周围环境(土壤、植被、水体等)的影响、事故预防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评价重点区段为管线穿越的饮用水源。
2.答:(1)工程正常施工和运营环境下环境保护目标为工程沿线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因本项目而恶化,均满足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划要求。(2)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包括:穿越的大江、大中型河流、湿地自然保护区A、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湖泊B、国家级自然保护区C、基本农田、林地和8个村庄。
3.答:(1)清理施工带、开挖管沟、建设临时施工便道。①临时占地改变土地使用功能。②扰动土壤将使土壤的结构、组成及理化特性等发生变化。③植被遭到破坏,农业遭受损失、林木被砍伐等。④弃土处置不当会产生水土流失。(2)河流穿越。①采取大开挖方式穿越中型河流时,可能会污染水体或因弃土不当而堵塞河道。②采取定向钻方式穿越大型河流时,将临时占用土地,并将产生弃土和废弃泥浆。③盾构形式穿越大江时将产生弃土和碎石。(3)站场建设等永久占地改变土地使用功能,使耕地面积减少或影响其他功能。(4)管道试压、施工机械冲洗产生的废水可能污染地表水体。(5)施工机械、车辆使用将产生噪声、扬尘、汽车尾气、施工机械废气。(6)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环境。
4.答:(1)划定施工范围,尽可能缩小施工作业带宽度,尽可能少地占用耕地。(2)管沟开挖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作业方式。即挖掘管沟时,应执行分层开挖的操作制度,即表层耕作土与底层耕作土分开堆放;管沟填埋时,也应分层回填,即底土回填在下,表土回填在上。(3)清理施工作业区域内产生的废弃物。(4)施工应尽量避开作物生长季节,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要保护农田林网,使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对稳定。(5)施工结束后做好农田的恢复工作,应按国务院的《土地复垦规定》复垦。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都要及时修整,恢复原貌,植被(自然的、人工的)破坏应在施工结束后的当年或来年予以恢复。
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5)确定评价重点;(6)设置评价专题”。环境影响评价重点的选取,应根据项目的排污情况、对生态的影响大小、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环境敏感程度来选定。一般情况下,管道输送项目的评价重点包括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运营期的风险评价。
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判定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要注意的是环境保护目标一般包括“环境敏感目标和环境要素不因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而恶化”的环境功能区划保护要求。
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举一反三:一般情况下,管道施工(输油管线与输气管线类似)一般可分为线路施工和站场施工,整个施工由具有相应施工机械设备的专业化队伍完成。其过程概述如下:(1)在线路施工时,首先要清理施工现场,并修建必要的施工道路(以便施工人员、施工车辆、管材等进入施工场地)。在完成管沟开挖、铁路、公路穿越、河流穿越等基础工作以后,按照施工规范,将运到现场的管道进行焊接、补口、补伤、防腐,然后下到管沟内。(2)建设工艺站场时,首先要清理场地,然后安装工艺装置,并建设相应的辅助设施。(3)以上建设完成以后,对管道进行试压,然后覆土回填,清理作业现场,恢复地貌、恢复地表植被;对站场进行绿化。
4.生态类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涉及临时占用和永久占用大量土地。对此应该区别对待,如果永久占用基本农田,必须遵守“占一补一”“总量平衡”的原则。如果临时占用基本农田,则需要遵守国务院的《土地复垦规定》。而对于表层土的处理必须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作业方式。举一反三:临时占用耕地要求对表层土先行保存,很多时候都要求等恢复时再利用,比如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可以出如下一个问题:
取、弃土场一般应如何恢复?
答:取土场:首先在取土时应该分层进行,开挖前先将表土剥离,集中堆放,并保存好(遮挡,草帘、聚乙烯布覆盖),用于覆土复耕或植被恢复。在取土完成后,进行边坡整修(一般应修成缓坡,以利于雨水汇入),最后将原来的表土填回摊平,这样取土坑内就有了土壤层,加上从边坡汇来的雨水,就产生了一种洼地效应。当然取土场也可恢复为农田、鱼塘或者植树种草,但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特别是降水等气象情况考虑。干旱区与湿润区就有所不同。弃土场:弃土场一般选择在地势较低处,在弃土前也应挖出表层土壤层,并保存好;“先挡后弃”(对弃土堆容易发生坍塌的一侧设置拦挡设施)。在弃土作业结束后,将原表层土覆盖在弃土堆上,进行人工绿化(植树、种草);在弃土堆外围设置排水沟,以防洪水冲蚀。
B:进水→预处理→UASB→接触氧化→沉淀消毒→排放
C:进水→预处理→曝气生物滤池→SBR→沉淀消毒→排放
D:进水→预处理→水解酸化→UASB→沉淀消毒→排放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20-09-02
- 2020-07-25
- 2021-08-17
- 2021-05-02
- 2020-07-28
- 2021-06-30
- 2020-05-07
- 2020-09-25
- 2021-04-29
- 2020-10-18
- 2020-07-07
- 2021-07-15
- 2021-05-14
- 2021-06-20
- 2021-04-26
- 2022-01-10
- 2020-10-19
- 2021-08-08
- 2020-05-02
- 2022-02-09
- 2021-02-24
- 2020-11-28
- 2021-08-31
- 2020-08-02
- 2022-01-24
- 2021-02-04
- 2021-04-04
- 2021-07-19
- 2020-05-26
- 202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