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每日一练(2021-09-17)

发布时间:2021-09-17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采用类比法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选择的类比对象应与拟建工程的( )。【多选题】

A.地理经度相似

B.工程规模相近

C.影响方式相似

D.区域生态特征相似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类比对象的选择标准:①生态背景相同,即区域具有一致性,在同一个生态背景下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相同;②类比的项目性质相同,如项目的工程性质、工艺流程、规模相当;③类比项目已经建成,并对生态产生了实际的影响,而且所产生的影响已基本全部显现,注意不要根据性质相同的拟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进行类比。

2、某拟建项目排放口的上游有一榨糖厂,仅旱季生产6个月,该糖厂允许COD排放量为180吨/年,点源调查时确认该糖厂旱季贡献的COD排放负荷是( )。【单选题】

A.10吨/月

B.15吨/月

C.30吨/月

D.45吨/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180吨/6月=30吨/月。

3、油气开发项目工程分析除运营期外,还应包括的时段有( )。【多选题】

A.勘察设计期

B.施工期

C.试运营期

D.退役期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油气开发项目属于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4、某公司含磷废水的磷酸盐(以P计)浓度为4.0mg/L,为满足处理后磷酸盐浓度≤1.0mg/L的要求,污水处理工艺应采取( )。【单选题】

A.化学氧化法

B.化学沉淀法

C.活性污泥法

D.超滤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磷的去除方法有化学沉淀法和生物法。前者一般为预处理,后者为达标处理。B项,化学沉淀处理是向废水中投加某些化学药剂(沉淀剂),使其与废水中溶解态的污染物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固体生成物,然后进行固废分离,除去水中污染物。化学沉淀法除磷通常是加入铝盐或铁盐及石灰。最常用的铝盐是明矾,铝离子能絮凝磷酸根离子,形成磷酸铝沉淀。明矾和氯化铁的加入会降低水质的pH值,而加入石灰会使水的pH值升高。A项,化学氧化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离子及致病微生物等。通常包括氯氧化、湿式催化氧化、臭氧氧化、空气氧化等。C项,活性污泥法适用于以去除污水中碳源有机物为主要目标,无氮、磷去除要求的情况。D项,超滤适用于去除分子量为103~106Da的胶体和大分子物质,操作压力为0.1~0.6MPa。

5、下列关于矿山排土场植被恢复的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题】

A.干旱风沙区排土场不具备植被恢复条件的,应采用砂石等材料覆盖

B.排土场恢复为耕地,覆土厚度不低于30CM

C.恢复后的植被覆盖率不应低于当地同类土地植被覆盖率

D.植被恢复可选取各种植物进行优化配置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矿山排土场植被恢复时,干旱风沙区排土场不具备植被恢复条件的,应采用砂石等材料覆盖;恢复农业耕作的覆土厚度不低于50cm;因地制宜进行优化配置,恢复后的植被覆盖率不应低于当地同类土地植被覆盖率。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国家禁止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
B:国家禁止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
C:国家鼓励消耗臭氧层替代品的使用
D:国家鼓励消耗臭氧层替代品的生产
答案: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的生产和使用,逐步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产量,直至停止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生产、进口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配额进行生产、进口。

下列选项中,属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可选择调查项目包括()。

A:降水量
B:湿球温度
C:干球温度
D:相对湿度
答案:A,B,D
解析:
根据不同评价等级预测精度要求及预测因子特征,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可选择调查项目包括:湿球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降水类型、海平面气压、观测站地面气压、云底高度、水平能见度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查项目包括:时间(年、月、日、时)、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


某拟扩建金矿采选项目,现有矿石开采规模约3 600t/d,井下开采、采矿大量抽排矿井涌水,目前没有明显影响该区域内4个村庄地下水的取用。评价区域内有地表沉陷发生。采矿中的废石堆置于甲废石场,废石场堆存量已接近设计容积。生产中产生的氰化矿渣,装入草编袋内,先堆置于铺设普通水泥地面的堆棚内,堆棚有渗滤液收集池,然后由有处理资质的公司运走处置。选矿废水回用不外排,尾矿浆含有铅、铜、银、铬等重金属离子,排入尾矿库,尾矿库的上清液回用。


扩建主体工程为扩大井下采场,扩建后矿石开采能力将达到7 200t/d,在一山谷型冲沟新建乙废石场,占地2. 3hm2,该冲沟植被现状以草灌为主。采矿废石为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排入乙废石场。生产中产生的氰化矿渣仍临时堆置于现有堆棚,再适时运往某化工厂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填埋场填埋。扩建后工程尾矿仍排至现尾矿库,生产废水亦回用不外排。


问题:


1.在本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中除环境空气和地表水外,还应对哪些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并简述理由。


2.说明氰化矿渣处理方式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的危险废物贮存和填埋处置环保要求,并简述理由。


3.指出扩建工程对评价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生产活动,并简述理由。


4.针对甲、乙两个废石场,分别说明环评时需关注的主要环境保护问题。


5.新建废石场应采取的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答案:
解析:

1.(1)地下水,包括矿井涌水、尾矿库下游地下水、村庄地下水;堆棚渗滤液收集池及下游地下水。


氰化厂、尾矿浆中含有重金属,存在对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


(2)噪声,包括选矿厂噪声、运输道路沿线噪声。破碎、磨矿噪声源强大,会对周边居民区产生不


利影响。


(3)地表沉陷情况,包括沉陷范围、深度等。井工开采容易导致地表沉陷,引发生态问题和社会问


题,有必要进行监测。


(4)生态影响,如废石场占地区土地利用及植被情况。工程占地及植被破坏有一定的持续性,有必


要进行监测。


2.(1)氰化矿渣属于危险废物,本工程的贮存与填埋要求不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


(2)草袋没有防渗功能,不能装在草袋内,也不能堆放在不能防风、防盗、防晒防雨能力差的“堆棚”内,因为普通水泥地面容易产生裂缝,防渗功能差。


(3)适时运往由环保部门批准的另一化工厂运填埋也不符合要求,要弄清该化工厂所设填埋场的类型,不能将氰化矿渣与其不相容的固体废物填埋在一起。


3.(1)地下开采导致的地表沉陷将进一步加剧。


(2)乙废石场占地对植被的破坏及其可能存在的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问题。


(3)尾矿库因扩建加剧了库区占地对生态的破坏。


(4)尾矿库溃坝风险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5)扩建时地面相关工程建设对植被的破坏。


4.(1)甲废石场关注服役期满后的生态恢复,对地下水的污染,会不会在洪水情况下发生崩塌等问题。


(2)乙废石场需关注在废石堆放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影响,扬尘影响,能否保障洪水宣泄的畅通,是否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周边景观造成的影响。


5.(1)拦渣工程:设置拦渣堤、挡渣墙、拦渣坝等。


(2)护坡工程:削坡开级、砌石护坡、喷浆护坡、铅丝笼防护等。


(3)土地整治:场地平整、覆土恢复植被等。


(4)防洪排水:设置防洪坝、排洪沟、排洪涵洞等。


(5)绿化措施:在废石堆放过程中对稳定边坡覆土绿化。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