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城乡规划报名条件是什么?你们不能不知道

发布时间:2020-02-18


什么!你们既然还不知道2020年湖南城乡规划报名条件是什么?难道你们不想看看自己符不符合该考试的报考条件吗?想知道的看过来!51题库考试学习网来告诉你们,具体如下:

由于2020年湖南城乡规划师报名通知暂未公布,所以我们先参考一下2019年湖南城乡规划师报考条件:

(一)报考人员取得城乡规划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城乡规划业务工作满6年;

(二)报考人员取得城乡规划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或取得建筑学学士学位(专业学位),从事城乡规划业务工作满4年;

(三)报考人员取得通过专业评估(认证)的城乡规划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从事城乡规划业务工作满3年;

(四)报考人员取得城乡规划专业硕士学位,或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专业学位),从事城乡规划业务工作满2年;

(五)报考人员取得通过专业评估(认证)的城乡规划专业硕士学位或城市规划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或取得城乡规划专业博士学位,从事城乡规划业务工作满1年。

除上述规定的情形外,取得其他专业的相应学历或者学位的人员,并从事城乡规划业务,其工作年限相应增加1年。

城乡规划师考试免试条件:

(一)报考人员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证书并符合《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的,可免试《城乡规划原理》和《城乡规划相关知识》科目,只参加《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和《城乡规划实务》2个科目的考试。

在连续的2个考试年度内参加上述科目考试并合格,可取得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证书。

(二)符合第(五)项报名条件的,可免试《城乡规划原理》科目,只参加《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和《城乡规划实务》3个科目的考试。

在连续的3个考试年度内参加上述科目考试并合格,可取得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证书。

除此之外,以下这些事你们也需要了解清楚,具体如下:

1、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前,高等学校颁发的“城市规划”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与《规定》第八条的“城乡规划”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等同。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之前,高等学校颁发的“城市规划”或“城市规划设计”专业的硕士、博士层次相应学位,与《规定》第八条的“城乡规划”专业的硕士、博士层次学位等同。

2、“建筑学学士学位”和“建筑学硕士学位”,是指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建筑学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高等学校,在授权期内颁发的建筑学专业相应层次的专业学位,包括“建筑学学士”和“建筑学硕士”两个层次,不包括建筑学专业的工学学士学位、工学硕士学位以及“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

“城市规划硕士学位”是指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高等学校,在授权期内颁发的“城市规划硕士”专业学位。

愉快的时间就这么结束了,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到你们,如果你们想知道更多的内容,建议你们去51题库考试学习网的官网看看哦,祝你们好运。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城乡规划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城市环境的构成要素中,( )是城市生产功能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潜力。

A.城市的社会环境
B.城市景观环境
C.城市的经济环境
D.城市自然环
答案:C
解析:
城市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城市自然环境、城市人工环境、城市的社会环境、城市的经济环境、城市景观环境(美学环境)。其中,城市的经济环境是城市生产功能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潜力。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中明确规定,城市工程管线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
B: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其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
C: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D: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
E: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敷设原则
答案:A,B,C,D
解析:
城市工程管线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矿业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一般不呈()

A:分散式
B:开敞式
C:组团式
D:自由式
答案:C
解析:
与一般城市不同,矿业城市的地域结构和空间形态是由相应资源的开采决定的。城市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生产生活单元组成的,在空间上并不紧邻,较为松散。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呈分散式、开敞式、自由式。

区域环境承载力最终表征为区域所能承受的社会经济规模和()

A:生物资源
B:人口数量
C:土地资源
D:环境质量
答案:B
解析:
区域环境承载力最终表征为区域所能承受的社会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可以给出区域环境对社会经济和人口的限制,从而为区域开发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