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保工程师《专业知识》历年真题(2021-04-21)
发布时间:2021-04-21
2021年环保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适用于:【单选题】
A.建筑垃圾处置场所
B.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所
C.危险物的处置场所
D.生活垃圾填埋处置场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和封场后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本标准的部分规定也适用于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运行。
2、根据某区域的交通噪声测i记录,得到累积百分声级L10 = 73dB(A)、L50 = 68dB(A)、L90 = 61dB(A),则该区域的噪声污染级LNP为:【单选题】
A.64. 1dB(A)
B.67. 3dB(A)
C.76dB(A)
D.82.4dB(A)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3、人工湿地对污染物质的净化机理非常复杂,它不仅可以去除有机污染物,同时具 有一定的去除氮磷能力.关于人工湿地脱氮机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部分氮因为湿地植物的吸收及其收割而去除
B.基质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可实现氨氮的硝化和反硝化
C.因为湿地没有缺氧环境和外碳源补充.所以湿地中没有反硝化作用
D.氨在湿地越质中存在物理吸附而去除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人工湿地根据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共同作用来实现 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实现对污水的生态化处理。①直接净化作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 收污水中的无机氮、磷等,供其生长发育,通过收割植物去除。②间接净化作用:生长在湿 地中的挺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向地下部运输,释放氧到根区,使水体中的溶解氧 增加,在植物根区周围的微环境中依次形成好氧区、兼氧区和厌氧区,在缺氧的基质中创 造氧化条件,能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硝化细苗的生长,有利于硝化、反硝化反应和微 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达到除氮、磷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 对有机物的降解,或开环,或断鍵形成简单分子、小分子,提高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湿地微生物具有吸附作用。
4、噬菌体所寄生的对象是:【单选题】
A.真菌
B.细菌
C.原生质体
D.原生动物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噬菌体的宿主为细菌。
5、某单自由度隔振系统在周期性铅乖向外力作用下处于劲度控制区的特征是:【单选题】
A.
B.
C.
D.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只有当频率比大于斤时,传递率小,隔振效果好。
6、以下不屈于放射性操作的工作人员放射性防护方法的是:【单选题】
A.时间防护
B.药剂防护
C.屏蔽防护
D.距离防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对于外照射的防护措施包括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和屏蔽防护。
7、实验证明,射流点中任意点上的净压强均等于周围气体的压强,则表明:【单选题】
A.各横断面的流量相等
B.各横断面的动量相等
C.各横断面的速度相等
D.各横断面的质量相等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紊流射流是指流体自孔口、管嘴或条形缝向外界流体空间喷射所形成的流动,出口横截面上的动量等于任意横截面上的动量(各戠面动量守恒)。
8、将氨氧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生物过程,统称为:【单选题】
A.氨的同化
B.氨化作用
C.硝化作用
D.反硝化作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生物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9、采用风选方法进行固体废弃物组分分离时,应对废弃物进行:【单选题】
A.破碎
B.筛选
C.干燥
D.破碎和筛选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固体废弃物经破碎机破碎和筛分,使其粒度均匀后送入分选机分选。
10、以下描述的环境质量定义正确的是:【单选题】
A.指环境系统的状态对人类及生物界的生存和繁殖的适宜性
B.指与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C.指环境中污染物的含量的状态
D.指环境各要素的丰富程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考查环境质量的定义。环境质量—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 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 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保工程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A 特定工业区指冶金、化工等工业企业较为集中的新建工业区
B 污染物监测数据中1h平均值,每小时至少45min的采样时间
C 氟化物是以气态形式存在的无机和有机氟化物
D Pb是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B.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
C.自中标单位收到中标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
D.自中标单位收到中标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
A -150~-400mV
B +100~-100mV
C -150~-330mV
D +150~-400mV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B.△lA.C.=36mm
C.△lB.C.=25mm
D.△lB.C.=31mm

即得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20-07-16
- 2020-06-12
- 2021-07-07
- 2021-03-14
- 2020-06-18
- 2020-08-08
- 2021-05-13
- 2020-08-04
- 2021-04-02
- 2020-09-07
- 2020-05-29
- 2021-05-16
- 2020-06-06
- 2021-06-22
- 2021-02-20
- 2021-06-08
- 2020-09-09
- 2020-08-31
- 2020-12-18
- 2021-08-06
- 2020-05-08
- 2020-09-20
- 2021-03-18
- 2020-10-18
- 2021-08-15
- 2020-07-29
- 2020-08-23
- 2021-08-17
- 2020-09-08
- 20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