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材料一:“锐角和钝角”[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8页] 材料二:“At The Zoo”[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EP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Let’s learn and Let’s talk两部分] 材料三:“小白兔和小灰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16—119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参考答案】
锐角和钝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会用相关的工具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看、说、折、画、拼、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讲授新知:
1. 感知角
学生指角,教师用鼠标点击相同的地方,抽象出角的形状。
师:大家观察得可真仔细,这些角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在找出的角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角?请说出它的名字。
生:1号、3号角我们学过,是直角。
师:他们说得对吗?用什么方法能证明它们是不是直角?
学生(七嘴八舌):让我们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就知道了。
课件演示比角,发现有的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完全重合,有的不能重合。
师强调: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帮助判断时顶点要重合,一条直角边重合,再看另一条直角边。
2.给“角”分类
师:那现在你们能对这六个角进行分类吗?
生:能!
师:请同桌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六个角,再进行分类,分好后说一说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分法一:分成两类,1号和3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直角;2号、4号、5号、6号在一起,因为它们都不是直角。
教师评价:这一组是根据是不是直角来分的,挺有道理的。
分法二:分成三类,1号和3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直角;4号、6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比直角小;2号、5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比直角大。
教师评价:小朋友经过观察、动脑,把这六个角分成了三类,一类——“直角”;一类——“比直角小”;一类——“比直角大”,你能给这两类角取个名字吗?
生: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师:你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学生取的名字有道理,要表示认同,如果能直接说出钝角和锐角,要表扬,这位小朋友懂得可真多,看得出已经认真预习过了,说明很会主动学习。)
3.找生活中的角
师:参观完杨浦大桥,让我们认识了两个“好朋友”,那就是——“钝角”和“锐角”。现在小精灵聪聪又要带我们去上海的嘉年华游乐园,(课件出示:游乐园)这里的游乐项目非常多,你能说说图中哪里有角吗?
学生每说一处角,教师鼠标点击相应的地方抽象出角的形状。
师:你能说出这个角的名称吗?(直角、钝角、锐角)
师:不但游乐项目中有角,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上也有许多角,看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找到的角最多!
学生找生活中的锐角、直角、钝角。
4.创造角
A.动手操作
师:看来,大家很善于观察,刚才小精灵为我们当导游,让我们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旅行,增长了许多知识,我们是不是应该送一份礼物给小精灵,表示感谢呢?
生:应该。
师:做礼物时,要求小组合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拿出纸袋里的学具或尺子,用不同的方法创造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课件出示制作要求: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创造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
课件播放轻快音乐,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
B.反馈欣赏
师:刚才巡视时发现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咱们班心灵手巧的孩子还可真多呢,现在就让咱们来欣赏各小组完成的礼物吧!
展示学生作品:
师:介绍一下你们组用什么学具创造了什么角?第一类:做角,用棒搭角,做活动角
第二类:折角,用纸折角
第三类:拼角,用三角板拼角。
5.画角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会用不同的方法展示这三种角了,那你能动手画这三种角吗?请小朋友分别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
学生动手画角。
展示学生画的角,并请学生介绍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画锐角和钝角,并写上它们的名字。画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画几个。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多又好。
反馈,展示画得既好又快的学生的作品。
6.数角
师:老师刚才也和大家一起画角,你能数一数,有几个角吗?
A.学生独立数角。
B.请一名学生演示数角的过程。
材料一:“骨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0、21页] 材料二:“丑小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6—129页] 材料三:“圆的周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小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5.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传授新知:
6. (一)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1.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引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
2.(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师板书c=4a)那你们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4倍,1/4)(师: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知道了计算公式能不能算?看来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猜想: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二)测量验证
1.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②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2.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②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3.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3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
(三)介绍圆周率
1.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小结: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的巨大贡献,今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们当中将来也会有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两个数相除又可说成是两数的比,所以这个结果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这个比值是固定的,而我们现在得到的结果有差异主要是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有误差造成的。那圆周率的数值到底是多少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强调π≈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四)推导公式
1.到现在,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表示d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书:c=7πd)只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出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周长是它半径的多少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书上面复习题的答案 只要复习题的答案 谢谢
方法比答案更重要!要学会触类旁通!给你一些技巧和口决,希望能对你有一点点的帮助!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
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一元一次方程:已知未知要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了要颠倒。
恒等变换:两个数字来相减,互换位置最常见,正负只看其指数,奇数变号偶不变。(a-b)2n+1=-(b - a)2n+1(a-b)2n=(b - a)2n
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完全平方: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因式分解: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不离谱,两项只用平方差,三项十字相乘法,阵法熟练不马虎,四项仔细看清楚,若有三个平方数(项),就用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去分组,五项、六项更多项,二三、三三试分组,以上若都行不通,拆项、添项看清楚。
“代入”口决:挖去字母换上数(式),数字、字母都保留;换上分数或负数,给它带上小括弧,原括弧内出(现)括弧,逐级向下变括弧(小—中—大)
单项式运算:加、减、乘、除、乘(开)方,三级运算分得清,系数进行同级(运)算,指数运算降级(进)行。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小,小大无处找。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大(鱼)于(吃)取两边,小(鱼)于(吃)取中间。
分式混合运算法则: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同乘最简公分母,化成整式写清楚,求得解后须验根,原(根)留、增(根)舍别含糊。
最简根式的条件:最简根式三条件,号内不把分母含,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幂指比根指小一点。
特殊点坐标特征: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和(+,-),四个象限分前后;X轴上y为0,x为0在Y轴。
象限角的平分线:象限角的平分线,坐标特征有特点,一、三横纵都相等,二、四横纵确相反。
平行某轴的直线:平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 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对称点坐标:对称点坐标要记牢,相反数位置莫混淆,X轴对称y相反, Y轴对称,x前面添负号; 原点对称最好记,横纵坐标变符号。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零次幂底数不为零,整式、奇次根全能行。
函数图像的移动规律: 若把一次函数解析式写成y=k(x+0)+b、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h)2+k的形式,则用下面后的口诀“左右平移在括号,上下平移在末稍,左正右负须牢记,上正下负错不了”。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口诀:一次函数是直线,图像经过仨象限;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口诀: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开口、顶点和交点, 它们确定图象现;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现,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若求对称轴位置, 符号反,一般、顶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
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口诀: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的远;k为正,图在一、三(象)限,k为负,图在二、四(象)限;图在一、三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别减。图在二、四正相反,两个分支分别添;线越长越近轴,永远与轴不沾边。
巧记三角函数定义:初中所学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它们实际是三角形边的比值,可以把两个字用/隔开,再用下面的一句话记定义:一位不高明的厨子教徒弟杀鱼,说了这么一句话:正对鱼磷(余邻)直刀切。正:正弦或正切,对:对边即正是对;余:余弦或余弦,邻:邻边即余是邻;切是直角边。
三角函数的增减性:正增余减
特殊三角函数值记忆:首先记住30度、45度、60度的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都是2、正切、余切的分母都是3,分子记口诀“123,321,三九二十七”既可。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
梯形问题的辅助线:移动梯形对角线,两腰之和成一线;平行移动一条腰,两腰同在“”现;延长两腰交一点,“”中有平行线;作出梯形两高线,矩形显示在眼前;已知腰上一中线,莫忘作出中位线。
添加辅助线歌:辅助线,怎么添?找出规律是关键,题中若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三角形边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翻一番。
圆的证明歌:圆的证明不算难, 常把半径直径连;有弦可作弦心距,它定垂直平分弦;直径是圆最大弦,直圆周角立上边,它若垂直平分弦,垂径、射影响耳边;还有与圆有关角,勿忘相互有关联, 圆周、圆心、弦切角,细找关系把线连。同弧圆周角相等,证题用它最多见, 圆中若有弦切角,夹弧找到就好办;圆有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记心间,外角等于内对角,四边形定内接圆;直角相对或共弦,试试加个辅助圆;若是证题打转转,四点共圆可解难;要想证明圆切线,垂直半径过外端,直线与圆有共点,证垂直来半径连,直线与圆未给点,需证半径作垂线;四边形有内切圆,对边和等是条件;如果遇到圆与圆,弄清位置很关键,两圆相切作公切,两圆相交连公弦。
圆中比例线段:遇等积,改等比,横找竖找定相似;不相似,别生气,等线等比来代替,遇等比,改等积,引用射影和圆幂,平行线,转比例,两端各自找联系。
正多边形诀窍歌:份相等分割圆,n值必须大于三, 依次连接各分点,内接正n边形在眼前.
经过分点做切线,切线相交n个点.n个交点做顶点,外切正n边形便出现.正n边形很美观,它有内接,外切圆,内接、外切都唯一,两圆还是同心圆,它的图形轴对称,n条对称轴都过圆心点,如果n值为偶数,中心对称很方便.正n边形做计算,边心距、半径是关键,内切、外接圆半径,边心距、半径分别换,分成直角三角形2n个整,依此计算便简单.
函数学习口决:正比例函数是直线,图象一定过圆点,k的正负是关键,决定直线的象限,负k经过二四限,x增大y在减,上下平移k不变,由引得到一次线,向上加b向下减,图象经过三个限,两点决定一条线,选定系数是关键。
反比例函数双曲线,待定只需一个点,正k落在一三限,x增大y在减,图象上面任意点,矩形面积都不变,对称轴是角分线x、y的顺序可交换。
二次函数抛物线,选定需要三个点,a的正负开口判,c的大小y轴看,的符号最简便,x轴上数交点,a、b同号轴左边抛物线平移a不变,顶点牵着图象转,三种形式可变换,配方法作用最关键。
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有趣的食物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0、31页] 材料二:"拥有好心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8-13页] 材料三:"解简易方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61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有趣的食物联系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会辨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课堂导入:
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播放多媒体课件:螳螂捕蝉的故事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
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板书:蝉→螳螂→黄雀)提问: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螳螂虎视眈眈?那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掉呢?(完善板书:树汁→蝉→螳螂→黄雀)
3.谈话: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评析: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也进一步了解了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熟悉了用箭头表示的方法。同时安排学生列举生活中所了解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也是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
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1,2
【教学用具】CAI,学生每组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恩施有哪些旅游景点:谁能向老师介绍一下?
(2)学生可能回答下列景点:连珠塔、大观园、龙鳞宫、梭步石林等(学生每说一处,教师用CAI播放画面,配以轻音乐)。
(3)小结:同学介绍了这么多旅游景点,有时间我们一同去玩玩好吗?
(4)大观园这么好玩,你指给我看看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5)学生回答(略)
师:现在,我知道三(6)班的许多同学都和东、南、西、北交上朋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样辨别的?(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生:我看太阳辨别方向:面对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这个办法真好,请你把这个方法教给同学们好吗?(全班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方向呢?
生:我是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边指向南。
师:你是哪里知道这个方法的?看来自然课上也有我们的数学知识。
生:如果是在雪地还可以观察积雪辨别方向:积雪化得快的是南,化得慢的是北。
生:在深山中可以观察树叶来辨别方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的一面是北。
生:如果是晚上,还可以用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师:这些方法都很棒。我们一起来跟着后面这位同学说的边说边做动作好吗?(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2)学生介绍班级情况
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己体验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这些方位词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吗?
生(站在教室中间介绍):教室的东边有一排窗户,西边有蓝色的玻璃门,南边有屏幕,北边是学习园地。
(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①: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师:请坐在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摸摸脸:请坐在教室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
活动②: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1)解决实际问题
①CAl出示:--(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请问他放学回家时怎么走?市政府宿舍北市计委二实小(生:先向西走到市计委,再向北到家)
②CAl出示:如果二实小三(6)班的同学到市地税局花园看一看,应该怎么走?二实小北市地税局花园车站(生:先向南走车站,再向西到市地税局花园。)
③CAl出示:胡老师从二实小出发,先向南走到车站,再向东去交手机话费,胡老师要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还是移动公司?
二实小北车站联通移动
生:胡老师可能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也可能到移动公司。
师:真的猜对了,请大家用掌声鼓励他。
(2)小导游模拟走风景点:
师:课开始同学们介绍了恩施旅游景点,现在我们一起到大观园看看好吗?哪个同学愿意当小导游带老师和同学走一走。
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各站一队,老师站在最后)大家好,我是小导游某某,欢迎你到恩施来。现在,们一起从学校出发……
- 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题一、请你想一想,填一填。(21分)1.一个直角三角板中有一个()角,两个()角。2.4868读作(),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口诀是()。3.在直角、钝角、锐角中,度数最大的是(),度数最小的是()。4.把16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个。5.根据四九三十六写出乘法算式().(),除法算式().()。6.9的5倍是(),12是4的()倍。7.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里。3664481972955()()()()()二、我是小小裁判员。(对的打“”,错的打“”)(10分)1.推拉门属于平移现象,风扇转动属于旋转现象。()2.64是8的5倍。()3.慢羊羊把28支铅笔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4支。()4.计算37和213用同一句乘法口诀。()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应该用除法。()三、在里填“”、“”或“”。(12分)6530844267532050183077637969450四、请你算一算。(12分)49255774017938459567677364632845440五、我是小画家。(4分6分,共10分)1.按照从大到小的规律画三个不同大小的角。2.分别画出下面图形向上平移2格,再向左平移7格后得到的图形。六、我喜欢列算式。(1小题4分,其余小题各3分,共13分)1.用三个卡片上的数字编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2分)2.一包圆珠笔要5元钱,买6包需要多少元?(4分) (1)动物园有长颈鹿多少只?(4分)(2)猴子、孔雀、长颈鹿一共多少只?(5分)(3)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并试着解答一下。(5分)小朋友,一定要细心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答案一.(21分)1.直锐2.四十八除以六等于八48683.钝角锐角4.45.49369436369436496.4537.3667298194455二.(10分)1.2.3.4.5.三.(12分)四.(12分)3653426245860918794五.(10分)略。六.(13分)1.58408540408540582.10253.16444.4624七.(21分)1.(4分)2045(颗)2.5630(元)3.(1)(4分)8216(只)(2)(5分)162440(元)(3)(5分)孔雀是猴子的几倍?24833
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有趣的食物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0、31页] 材料二:"拥有好心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8-13页] 材料三:"解简易方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61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有趣的食物联系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会辨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课堂导入:
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播放多媒体课件:螳螂捕蝉的故事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
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板书:蝉→螳螂→黄雀)提问: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螳螂虎视眈眈?那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掉呢?(完善板书:树汁→蝉→螳螂→黄雀)
3.谈话: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评析: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也进一步了解了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熟悉了用箭头表示的方法。同时安排学生列举生活中所了解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也是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
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有趣的食物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0、31页] 材料二:"拥有好心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8-13页] 材料三:"解简易方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61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有趣的食物联系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会辨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课堂导入:
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播放多媒体课件:螳螂捕蝉的故事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
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板书:蝉→螳螂→黄雀)提问: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螳螂虎视眈眈?那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掉呢?(完善板书:树汁→蝉→螳螂→黄雀)
3.谈话: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评析: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也进一步了解了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熟悉了用箭头表示的方法。同时安排学生列举生活中所了解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也是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
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用具】教具、学具设备、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口○口○口_13579_246810_
(让学生观察。说出每道题中的规律)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设置情境,感知循环排列
(1)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老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一步。逐一贴出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第二步,逐一贴出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第三步,逐一贴出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第四步,怎样贴呢?学生试贴:青蛙、小熊、兔子、猴子师:为什么这样贴呢?说出你的理由。
(2)观察整幅方阵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小动物们轮流做排头。
生2:图案的对角线处的图案一样。
(3)请四个学生上台前做类似方阵图中动物的排列,四位同学不停的停换位置。(体会其中循环排列的含义)
师:深入观察,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同学们像在不停地转圈,重复轮流做排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出其中的排列规律,我们还可以说这种排列方式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4)小东家搞装修,房子是怎样布置的呢?我们一起参观参观,有什么规律呢?(出示第115页两幅图)学生讨论讲解:墙面与地面都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三)自由设计,加深感知
(1)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现在来到小东的房间,小东拿出一些贴画。你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设计,展示交流)。
(2)根据下面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
◇◆口_◆◇_口口■◇◆__
(3)讨论:有何规律,与上面的相同吗?
☆★○●●☆★○○●☆★__
得出:其中的循环排列与上面的方向正好相反。
(4)试着画一画,你有什么发现。
口■△口▲△__口■△▲▲口_口__△▲
得出:图形的排列呈顺时针循环排列。
(5)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针面规律)
(四)课后总结
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1,2
【教学用具】CAI,学生每组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恩施有哪些旅游景点:谁能向老师介绍一下?
(2)学生可能回答下列景点:连珠塔、大观园、龙鳞宫、梭步石林等(学生每说一处,教师用CAI播放画面,配以轻音乐)。
(3)小结:同学介绍了这么多旅游景点,有时间我们一同去玩玩好吗?
(4)大观园这么好玩,你指给我看看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5)学生回答(略)
师:现在,我知道三(6)班的许多同学都和东、南、西、北交上朋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样辨别的?(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生:我看太阳辨别方向:面对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这个办法真好,请你把这个方法教给同学们好吗?(全班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方向呢?
生:我是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边指向南。
师:你是哪里知道这个方法的?看来自然课上也有我们的数学知识。
生:如果是在雪地还可以观察积雪辨别方向:积雪化得快的是南,化得慢的是北。
生:在深山中可以观察树叶来辨别方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的一面是北。
生:如果是晚上,还可以用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师:这些方法都很棒。我们一起来跟着后面这位同学说的边说边做动作好吗?(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2)学生介绍班级情况
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己体验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这些方位词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吗?
生(站在教室中间介绍):教室的东边有一排窗户,西边有蓝色的玻璃门,南边有屏幕,北边是学习园地。
(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①: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师:请坐在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摸摸脸:请坐在教室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
活动②: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1)解决实际问题
①CAl出示:--(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请问他放学回家时怎么走?市政府宿舍北市计委二实小(生:先向西走到市计委,再向北到家)
②CAl出示:如果二实小三(6)班的同学到市地税局花园看一看,应该怎么走?二实小北市地税局花园车站(生:先向南走车站,再向西到市地税局花园。)
③CAl出示:胡老师从二实小出发,先向南走到车站,再向东去交手机话费,胡老师要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还是移动公司?
二实小北车站联通移动
生:胡老师可能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也可能到移动公司。
师:真的猜对了,请大家用掌声鼓励他。
(2)小导游模拟走风景点:
师:课开始同学们介绍了恩施旅游景点,现在我们一起到大观园看看好吗?哪个同学愿意当小导游带老师和同学走一走。
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各站一队,老师站在最后)大家好,我是小导游某某,欢迎你到恩施来。现在,们一起从学校出发……
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用具】教具、学具设备、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口○口○口_13579_246810_
(让学生观察。说出每道题中的规律)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设置情境,感知循环排列
(1)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老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一步。逐一贴出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第二步,逐一贴出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第三步,逐一贴出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第四步,怎样贴呢?学生试贴:青蛙、小熊、兔子、猴子师:为什么这样贴呢?说出你的理由。
(2)观察整幅方阵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小动物们轮流做排头。
生2:图案的对角线处的图案一样。
(3)请四个学生上台前做类似方阵图中动物的排列,四位同学不停的停换位置。(体会其中循环排列的含义)
师:深入观察,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同学们像在不停地转圈,重复轮流做排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出其中的排列规律,我们还可以说这种排列方式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4)小东家搞装修,房子是怎样布置的呢?我们一起参观参观,有什么规律呢?(出示第115页两幅图)学生讨论讲解:墙面与地面都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三)自由设计,加深感知
(1)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现在来到小东的房间,小东拿出一些贴画。你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设计,展示交流)。
(2)根据下面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
◇◆口_◆◇_口口■◇◆__
(3)讨论:有何规律,与上面的相同吗?
☆★○●●☆★○○●☆★__
得出:其中的循环排列与上面的方向正好相反。
(4)试着画一画,你有什么发现。
口■△口▲△__口■△▲▲口_口__△▲
得出:图形的排列呈顺时针循环排列。
(5)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针面规律)
(四)课后总结
更多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达标检测试题及答案” 相关考题
- 随着()等新动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经济也将因此而拓展出新空间,为实现“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A、从严治党、转型升级B、改革开放、转型升级C、依法治国、转型升级D、改革开放、变换思维
- 水平关节允许直升机桨叶:()。
- 理论来源于实践,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 美丽中国的核心理念是()。A、走出一条生态文明的中国道路B、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D、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 ()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需求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绿色产品的消费,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方面。A、循环经济B、绿色消费C、有偿消费D、节约消费
- 用于连接蒙皮和机身结构的铆钉最易受到()作用而受损。
- 在喉外伤的CT影像表现中,下列哪项描述错误()。A、软组织内积气,表现为颈部皮下或喉黏膜下蜂窝状或条状低密度影B、软组织肿胀表现为大片略低密度影,突入喉腔可使喉腔狭窄C、喉神经麻痹致杓状软骨破坏,声带麻痹D、喉软骨骨折表现为软骨错位和骨片分离E、出血和水肿表现为黏膜弥漫增厚、会厌前间隙和喉旁间隙密度增高
- 旋翼涡流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 关于鼻咽癌的描述,哪项正确()。A、多为腺癌B、咽隐窝小肿块矢状位显示最好C、T2加权像对早期病变显示最敏感D、横轴位T加权像对病变显示最好E、咽旁间隙受侵矢状位显示最好
- 应与鼻咽癌鉴别的疾病有()。A、脊索瘤B、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C、鼻咽纤维血管瘤D、蝶窦恶性肿瘤E、鼻咽部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