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安徽专版2022中考物理复习方案专项01光学实验试题

如图所示是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则:

(1)图甲中木块A重______N,图乙中小桶B重______N;

(2)将木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丙所示,木块A受的浮力为______N;

(3)比较图乙、丁可知,木块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N,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每小格为0.2N,由图甲中可知:木块A重力G=3N;
由图乙可知小桶B重力G=1.6N;
(2)根据物体漂浮的条件可知:木块A受到的浮力与木块的重力相同,即F=G=3N;
(3)由图丁可知小桶和排开的水的总重力为:G=4.6N,所以排开的水重G=G-G=4.6N-1.6N=3N;
则比较木块排开水的重力和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故答案为:(1)3;1.6;(2)3;(3)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如图1—11所示,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受一个向右的水平力作用,乙受到一个向左的水平力作用,两个力的大小均为F,两个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甲和乙之间的摩擦力、乙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分别为(  )


A.O、F
B.F、O
C.2F、F
D.F、2F

答案:B
解析:


如图12—9所示,在平面镜MN前有一物体AB,用作图法确定在镜前能通过平面镜,观看到AB物体完整像的范围,并用平行的斜线表示出来.


答案:
解析:
如图12—12


如图12—10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不透明的物体P,S为点光源,MN是与地面平行的平面镜,用作图法标出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P右侧的地面的范围.


答案:
解析:
如图12—13


图(a)所示结构某截面的弯矩影响线已作出如图(b)所示,其中竖标yC是表示(  )。

A.F=1在E时,C截面的弯矩值
B.F=1在C时,A截面的弯矩值
C.F=1在C时,E截面的弯矩值
D.F=1在C时,D截面的弯矩值

答案:C
解析:
当单位集中荷载沿结构移动时,某一指定截面的量值(弯矩、轴力或剪力)变化规律的图形,称为该量值的影响线。由此可知,竖标yC表示单位集中力F=1作用于C时,E截面的弯矩值。


专项(一)光学实验类型1光的传播规律实验1.如图Z1-1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平面镜M平放于水平桌面上,E、F是两个粘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图Z1-1(1)如图乙所示,将纸板F向后折时,在纸板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ON在。(2)下表是小明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其中小明漏记了一个数据,该数据是。次序入射角反射角1303024536060(3)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4)分析上表实验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2.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发现折射角会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二者增加的角度并不相等,谁的增加量更大呢?小明通过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使二者的圆心重合;如图Z1-2所示,将一束激光从A射向圆心O,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并记录在下表中;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比拟入射角增加量与折射角增加量的大小,得出结论。图Z1-2实验次数1234入射角i0304560折射角r0213038(1)图中光线的折射角大小为。(2)采用半圆形玻璃砖来进行实验的明显好处是。(3)上表为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2022阜阳三模如图Z1-3所示是某小组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图Z1-3入射角i6.713.319.625.230.735.138.640.6折射角r1020304050607080(1)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值并结合光路图,以光从玻璃进入空气中的情况为例,对光从其他透明介质进入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将以下结论补充完整。a.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b. 。(2)该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光从玻璃进入空气中时,有一局部光反射到玻璃内,请你在图中作出这条入射光线经过玻璃面反射后的光路图。(3)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到达90时,折射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全反射。该组同学在进行光从玻璃进入空气中的实验时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他们继续进行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实验,当入射角增大时,(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全反射现象。类型2物体成像实验4.2022瑶海区二模如图Z1-4所示是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Z1-4(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直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一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形成的。(3)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应保持垂直,请你说出假设不垂直放置,那么会对实验带来怎样的影响? 。5.2022沿淮五校联盟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时,小明在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在光屏偏上的位置,他才意识到实验前他漏掉了一个步骤,这个漏掉的步骤是 。(2)如图Z1-5甲所示,此时光屏上能接收到的像是倒立、(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实像。图Z1-5(3)假设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只需要将凸透镜移至cm刻度线处也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4)为了解释凸透镜成实像的原因,请你在图乙中画出点光源S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位置S。6.某班在分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并进行了实验:(1)第二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Z1-6甲所示,那么他们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调整是 。(详细写出调整的器材和方法)图Z1-6(2)调整完成后,老师安排各小组都使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并把其中七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画在同一幅图上,如图乙所示(P点为二倍焦距处),分析两组数据可知,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实像,根据此原理可制成(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3)假设要观察蜡烛在6和7两个位置所成的像,这两组同学观察的方法是 。(4)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板遮住了凸透镜的下半局部,此时光屏上呈现的像。(填字母序号)A.没有影响B.不能成像C.成一半的像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7.2022颍泉区一模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Z1-7甲所示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以制成。图Z1-7(2)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明将自己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并靠近凸透镜,假设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明应该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3)小明换用了另一块透镜进行实验,发现如图乙所示,从A处入射一条光线(即入射光线为AC),出射光线(即折射光线)为CB,且AOOB。OB=10 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f=4 cmB.f=5 cmC.f=8 cmD.f=12 cm【参考答案】1.(1)不能同一平面内(2)45(3)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1)30(2)便于测量角度的大小(3)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中时入射角的增加量比折射角的增加量大3.(1)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2)如下图(3)不能4.(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反射(3)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像重合5.(1)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缩小(3)40(4)如下图6.(1)调整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使烛焰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及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2)4、5缩小照相机(3)在右侧(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4)D7.(1)照相机(2)远离(3)A4


图(a)所示结构,某截面的弯矩影响线已作出如图(b)所示,其中竖标yC是表示(  )。


A、F=1在E时,C截面的弯矩值
B、F=1在C时,A截面的弯矩值
C、F=1在C时,E截面的弯矩值
D、F=1在C时,D截面的弯矩值

答案:C
解析:
当一个不变的单位集中荷载沿结构移动时,某一指定截面量值(弯矩、轴力或剪力)变化规律的图形,称为该量值的影响线。由此可知,竖标yC表示单位集中力F=1在C时,E截面的弯矩值。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光的反射”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光的反射”一节。关于“探究光反射定律时的规律”的探究实验如下: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等。任务:
(1)简述光的反射定律。(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光反射定律时的规律”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答案:
解析: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2)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②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②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得出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难点: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规律。以及应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如图所示为某高中物理教科书的一个实验,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用于学习的物理知识是( )。

A.响度实验

B.共鸣实验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多普勒效应

答案:D
解析:
多普勒效应指的是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题于中装置是观察声波和观测者相对运动的实验装置。


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图乙所示。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 )。

A.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
B.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C.减小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D.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源

答案:B
解析:
乙图中的条纹间距比甲图大.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知.出现乙图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光的波长比较长,即频率较低,也可能是缝与屏间距增大.也可能是双缝间距减小.故B正确


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1)简述光的反射定律。
(2)结合图7所示的实验,简述实验在物理规律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
解析: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2)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探究式实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创设情境,依靠学生的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于光的反射定律意义的构建。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好奇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镜子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将光学中的抽象知识变为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目的,减少了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恐惧感。
②创设问题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学生的任何学习愿望都产生在给定的问题情境中,问题情境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探究式课堂的实现。例如:在光的反射教学过程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设定问题“纸面翻折之后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③创设想象情境,变“单项思维”为“多项拓展”。贝弗里奇教授说过“独创性往往在于发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光的反射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另外在对于“纸面翻折之后是否能看到光线”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④创设实验情境,培养物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去解决问题,去探索物理本身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物理规律,发现物理规律,让学生体验物理反射模型建立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更多 “安徽专版2022中考物理复习方案专项01光学实验试题” 相关考题
考题 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如图6甲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图6乙所示,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 A.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 B.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C.减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 D.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源答案:B解析:

考题 填空题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水在沸腾前温度变化是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的.正确答案: 不均匀 解析: 从图乙可以看出,水在沸腾前温度变化是不均匀的.

考题 填空题如图甲、乙所示,某小组同学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是在做“探究____”实验.按图甲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在硬纸板处于____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按图乙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测力计的示数____,两细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____.正确答案: 二力平衡的条件,静止,相等,相反 解析: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可以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按图甲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两个拉力都作用在纸板上,且方向相反,当在硬纸板处于静止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比较其大小;按图乙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探究二力是否共线,将硬纸板转过一定角度,应保持两拉力大小相等,故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测力计的示数相同,两细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相反,放手后观察纸板是否静止,即可得出结论.

考题 填空题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____.正确答案: 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解析: 取下纸板后,应用量角器分别测出入射角和对应的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分析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考题 图(a)所示结构,某截面的弯矩影响线已作出如图(b)所示,其中竖标yC是表示(  )。 A、F=1在E时,C截面的弯矩值 B、F=1在C时,A截面的弯矩值 C、F=1在C时,E截面的弯矩值 D、F=1在C时,D截面的弯矩值答案:C解析:当一个不变的单位集中荷载沿结构移动时,某一指定截面量值(弯矩、轴力或剪力)变化规律的图形,称为该量值的影响线。由此可知,竖标yC表示单位集中力F=1在C时,E截面的弯矩值。

考题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5日 下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光的折射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2)有实验要有教师演示; (3)教学环节中要有学生互动。 答辩题目1.请解释一下为什么坐在船中的人用叉子插鱼需要往看到的鱼的下方插?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海市蜃楼”视频,以及观察空碗中的硬币,在逐渐注入水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启发:不加水的时候看不到硬币,加入水之后逐渐的能看到硬币,这是为什么?这说明光在水中和空气中传播时有什么特点?学生进行猜想 教师演示:用激光笔斜射入装有水的透明水槽中,发现光线发生了偏折,由此引出:光的折射概念以及各物理名称: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从不同方向分别斜射入水中,学生观察现象,也可让学生上台进行尝试,结合光的反射,能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光的折射有哪些特点?学生进行类比猜测。 实验探究: 鉴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可见度不大,安排为分组实验,分组探究内容: 1.探究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的规律 2.探究光从玻璃进入空气时的折射规律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吗? 对于实验做以下几点要求:(1)认真观察光进入另一介质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行进?如果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 (2)实验时,应至少改变三次入射光线的方向,每次都让学生说明入射光线怎样改变了,使学生注意观察水中折射光线的方向。 (3)关于折射光路可逆性的探究,可以请学生先猜想,并用光路图把自己的猜想表达出来,然后设计实验。可启发学生借助玻璃砖的两次折射设计实验,记下入射光线、入射点、折射光线的位置,再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让学生观察光线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把观察到的现象用图标出,总结出光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师生总结归纳: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2)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环节三:巩固提高 1.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的是( 丙 )。 1.请解释一下为什么坐在船中的人用叉子插鱼需要往看到的鱼的下方插?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答案:解析:1. 在水中的鱼之所以能够被人看到,是因为鱼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但是在进入人眼的过程中从水进入空气,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人看到的鱼的像呈现在鱼的上方,也就是真实的鱼在看到的鱼的下方,所以要往下插。 2. 知识与技能: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现象,理解光的折射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神奇的应用,激发对光学的兴趣。

考题 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答案:B解析: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故A选项说法错误。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B选项说法正确。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故C选项说法错误。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考题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光沿直线传播”一节中“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演示实验如下: 光在水中的传播 如图4.1-2所示。在盛水的玻璃水槽内滴几滴牛奶,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 任务: (1)简述3个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答案:解析:(1)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射击时用到的“三点一线”、人的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2)师:同学们,光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那大家能不能说说光是从哪来的呢 。 生1:太阳、电灯、手电筒…… 生2:星星、月亮、手机、电视、火把…… 师:好,同学们说了很多光的来源,物理上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知道了光是从哪来的了,那它是怎么来到我们身边的呢 是直直地跑过来的,还是中间绕了绕,还是怎样来的,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讨论)。谁能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生l.光是直直地跑过来的,因为下大雾的时候,汽车的灯光我看到过,就是一条直线。 生2:光是会拐弯的。我们平时可以用镜子把光反射回去。 师:好了,许多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下面呢我们就一块来看一下同学们的说法是否正确。老师这里有个一水槽,它是用来模仿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大雾,老师在水里面加几滴牛奶,为什么要加牛奶呢。大家想平时能看到灯光的路线么 生:不能,只有在大雾的时候能看见。 师:对,刚才那位同学说了,有雾的时候才能看见,为什么呢 因为大雾是一种胶体,光在胶体中传播可以让我们看到它的轨迹,这里没有大雾这种胶体,所以在水中加入牛奶,大家想是为了什么 对,是为了制造或者说让这里的水变成胶体。那好,下面我开始用激光灯照射它,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条直线。 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大家在想用光照射镜子,为什么光又反射回来了 生:… 师:大家注意,刚才我们看到光沿直线传播时,只在水中,有没有镜子或者其他东西 生:没有。 师:大家再看,在激光从玻璃进入水中这段距离,你发现了什么 生:光偏了。 师:什么情况下发生偏折 在水中光偏折了吗 生:从玻璃进水的时候偏折了。在水中没有。 师:也就是说是在同一种介质中没有偏折。 生: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考题 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图乙所示。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 )。 A.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 B.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C.减小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D.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源答案:B解析:乙图中的条纹间距比甲图大.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知.出现乙图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光的波长比较长,即频率较低,也可能是缝与屏间距增大.也可能是双缝间距减小.故B正确。

考题 填空题电路连接正确后,小明继续进行实验: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灯L1发光,测出灯L1的相关物理量.并在实验表格中记录数据和现象.实验中,当滑片移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V.正确答案: 2.0 解析: 电压表选择的量程为3V,故示数为2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