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教师教育机构应承担班主任培训任务,( )专业学位教育中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 A.教育学硕士 B.教育硕士 C.教育心理学硕士 D.教育管理硕士
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教师教育机构应承担班主任培训任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B、教育硕士
C、教育心理学硕士
D、教育管理硕士
我国近年来实行的教育专业硕士,“4+1”“4+2”教师培养模式表明我国的教师教育正在逐步走向开放,实现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共同培养教师。
正确答案:正确
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提供便利的入学条件,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专业学位证书
- A、教育硕士
- B、工商硕士
- C、农学硕士
- D、工学硕士
正确答案:A
()要求专业设置必须严格遵循专业目录规定。
- A、专科教育
- B、本科教育
- C、硕士研究生教育
- D、博士研究生教育
正确答案:B
目录2010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0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2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4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6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7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8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8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1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附赠) 2011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部分详解(附赠)2015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附赠) 2010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 人的发展2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3 终身教育4 元认知5 骑士教育6 有教无类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教师角色的冲突有哪些?如何解决? 2 比较孟子与荀子人性观及他们对教育的作用的认识。3 学生认知的差异有哪些表现?为此,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4 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就此谈谈你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2 试论隋唐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并分析其在历史上的影响。3 论述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并联系实际加以评价。4 论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影响及其贡献。 2010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 人的发展答:“人的发展”一般有两种释义。一种是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其进化的过程,即人类的发展或进化;另一种更为通常的解释是把它与个体发展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从这个层面上说,人的发展主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蕴涵的潜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解放并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这是一种包含着量和质、内容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2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答: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与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与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按其流向可分为横向流动功能与纵向流动功能。3 终身教育 答:终身教育是与阶段性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既有学校教育也有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是二战后在成人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原则是连续性整体性(“一体化”)。其方法是: 重视作为教育基础的个人和小组,学习的主体是个人、小组,而不是课程和教师; 要求教育遵循兴趣原理支配人类活动的重要规律; 广泛应用小组学习法; 广泛采用创造性、非指导性教育方法。终身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终身教育作为与战后革新时代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的迅速变化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思想,能够推动社会持续高速地发展; 它能够保证人的真正个性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它能够真正地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使教育成为实现社会平等和民主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4 元认知答:元认知是对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调节认知过程的能力,它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其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的对象是内在的、抽象的,是主体自身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元认知活动的内容是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元认知只能通过对认知活动的调控,间接地影响主体的认知活动;元认知落后于认知的发展。5 骑士教育 答: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都是在封建领主的家庭里进行的,并无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它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骑士教育分三个阶段: 家庭教育阶段。7岁前由母亲在家抚养和教育,其内容为初步的宗教教育,尊重长上的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 侍童教育阶段。又称礼文教育阶段,7岁后,封建主之家按等级把儿子(一般为次子)送入高一级贵族的官邸中充当随仆或侍童,侍奉主人和主妇,同时学习上流社会的各种礼节,一直到14、15岁; 侍从教育阶段。从14、15岁开始进入侍从教育阶段,重点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同时,侍从还要侍奉领主和主妇,侍从教育阶段在21岁时结束,举行授职典礼,授以骑士称号。骑士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本领,以培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6 有教无类答:对于“有教无类”的原意历来有不同理解,关键在于对“类”作何解释。一般认为“有教无类”的意思就是: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子的教学实践切实地贯彻了这一办学方针,他的弟子来自各个诸侯国,分布地区较广;弟子成分复杂,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大多数出身于平民。“有教无类”作为私学的办学方针,与贵族官学的办学方针相对立,它打破了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这是历史性的进步,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教师角色的冲突有哪些?如何解决?答:(1)教师职业常见的角色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 社会“楷模”与“普通人”的角色冲突社会期望教师“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表率、社会的楷模,但这种期望对教师要求过严、过高,许多教师做不到也不愿意充当这样的角色。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活生生的“社会人”,应当用对其他职业的同样标准来要求他们。这种心理冲突尤其在青年教师身上经常发生并相当突出、典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完善和角色扮演水平。 “令人羡慕”的职业与教师地位低下的实况冲突一方面,教师头上有许多“令人羡慕”的桂冠,另一方面,教师的社会地位仍很卑微;一方面,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另一方面,由于分配不公,教师在经济上仍很拮据、捉襟见肘,使许多教师的心理及生活都处于极其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 教育者与研究者的角色冲突教师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也有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进行研究与创造的需要。然而,教师角色却要求他与“一群儿童”时时维持一种密切而持久的关系,这种时间与精力的全身心、较持久地投入,使许多教师产生“被抽空”“被耗干”的感觉,形成教师教书育人与自身的发展及研究创新的矛盾。 教师角色同家庭角色的冲突教师职业是需要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职业。教师在为事业和学生献身的同时,可能因为自己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或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或没有尽到父母、儿女的责任,而引起家庭纠纷和矛盾,使教师陷入内疚、不安和苦恼之中。(2)解决教师角色的冲突可以从客观及主观两方面入手: 客观上,必须进一步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努力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应努力创造条件,给教师提供进修、提高与发展的机会,并给予教师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认可并肯定教师的劳动,满足教师的成就感;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等等。 主观上,教师的自身努力是关键因素。这包括教师首先要树立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自我意识;其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从“许多角色中挣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用到那些对其更有价值的角色上”,做到有主有辅,有急有缓,协调控制,统筹兼顾;除此之外,教师应学会处理冲突的艺术,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协调各种冲突和矛盾的技巧,做到心胸开阔、意志坚定,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师角色的任务。2 比较孟子与荀子人性观及他们对教育的作用的认识。答:孟子和荀子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二者的思想同属于儒家学说,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方面。 (1)在教育作用方面:二者都非常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得民心”是“仁政”的关键,而教育是“得民心”的最有效措施。孟子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他指出任何人只要接受教育,肯于学习都可以成为圣人。此外,孟子也并不是完全无视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他也看到了环境等外部条件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荀子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环境的影响和个体的主观努力是决定性的因素。他也很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他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兵精城固、国富民强。(2)孟子、荀子教育思想的差异源自两者不同的人性观: 孟子肯定“性善”,他以为人性生来就是善的,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他认为君子和庶人的区别就在于保存还是丧失这种“善性”。 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人类的“礼”“义”行为是后天习得的,人们必须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孟子主张“内发”,荀子则主张“外向”;在学与思的关系方面,孟子比较强调“思”,荀子则特别重视“学”;在教学过程方面,孟子把教学过程看作“存养”“内省”“自得”的过程,荀子则把教学的 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行看作是学习的最终目标。3 学生认知的差异有哪些表现?为此,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答:认知方式是指个体感知、理解、记忆、思维、问题解决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1)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把认知方式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主要有以下三种: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a分类依据:人在知觉时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b一般情况下,场依存型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而场独立型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这两种认知风格与学习有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场依存型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型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另外,二者在学习过程上也有很大差异。 冲动型和沉思型a分类依据:认知速度的差异。b认知冲动型学生在问题情景之中,反应很快,犯的错误也多。沉思
我国要求专业设置必须严格遵循专业目录规定的是()。
- A、博士研究生教育
- B、硕士研究生教育
- C、本科教育
- D、专科教育
正确答案:A,B,C
我国高等教育中专业设置最为宽泛的是()。
- A、博士研究生教育
- B、硕士研究生教育
- C、本科教育
- D、专科教育
正确答案:C
()年,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提出在教育硕士培养中要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
- A、1996
- B、1997
- C、1998
- D、1999
正确答案:C
从()年起,全国数所师范大学开设教育学硕士美术教育研究方向的课程,开始培育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 A、2000
- B、2001
- C、2002
- D、2003
正确答案:B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关于举办1999年档案专业专升本成人教育的函》应该属于()。
- A、公函
- B、便函
- C、去函
- D、复函
- E、商函
正确答案:A,C,E
更多 “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合集” 相关考题
- 多选题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应尽量避免用于()A肾功能减退者B肝功能减退者C高龄患者D新生儿E小儿患者
- 接地方式说法正确的是()。A、全部采用保护接地;B、全部采用保护接零方式;C、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互补使用;D、可以随便采用。
-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执业医师收受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或者代理人给予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应由本单位或卫生行政部门给予()A、行政处分B、行政处分,没收违法所得C、行政处罚D、罚款E、吊销执业证书
- 单选题治咳嗽有治上、治中、治下之分,治下是指()。A 治肾B 治下焦C 治肝D 治脾E 治膀胱
- 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为()A、160/minB、80/minC、120/minD、60~100/minE、100/min
- 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时,为了准确测定靶物质浓度,必须使()A、检测抗原过量B、检测抗体过量C、充分稀释待测样品D、有足够强度的发射光E、B+D
- 单选题肝火扰心不寐的治法为()。A 清热泻火,化痰开窍B 清热化痰,和中安神C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D 理气解郁,化痰醒神E 清心泻火,涤痰醒神
- 单选题以下毒物一旦误服中毒,须立即用硫酸铜催吐、洗胃的是( )A 地西泮中毒B 可待因中毒C 磷化锌等杀鼠药D 香豆素类杀鼠药E 有机磷类杀虫药
- 多选题下列哪些原因可导致消化不良()A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B进食过饱、进食油腻、饮酒过量C服用阿司匹林、红霉素等药物D精神因素E感染、贫血、恶性肿瘤等一些全身性疾病
- 单选题呃逆连声,胸胁胀闷,常由抑郁恼怒而发,情志转舒则稍缓,证属()。A 脾胃阳虚B 气机郁滞C 痰湿内盛D 胃阴不足E 气逆痰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