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MBA考试《逻辑》每日一练(2021-08-25)

发布时间:2021-08-25


2021年MBA考试《逻辑》考试共30题,分为逻辑推理。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贾女士:我支持日达公司雇员的投诉。他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年薪还不到10000元。陈先生:如果说工资是主要原因的话,我很难认同你的态度。据我了解,日达公司雇员的平均年薪超过15000元。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陈先生反驳中存在的漏洞()。【逻辑推理】

A.在一个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上没有与论辩对方保持一致

B.所反驳的并不是论辩对方事实上所持的观点

C.在反驳过程中出现自相矛盾

D.在反驳过程中没有对某个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保持一致

E.对关键性数据的引用有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贾女士论据中的待遇标准是“大多数人的年薪”,而陈先生论据的待遇标准是“平均年薪”,因此陈先生使用的概念与贾女士没有保持一致,所以A是正确答案。注意D选项表达的是同一个人使用概念前后不一致。

2、研究者将一个小光标置于蛾特——一种生长在新西兰不会飞的昆虫背上,使研究者第一次可以对这种昆虫的夜间活动做全面的观测。那么,既然蛾特只是夜间寻食,研究者的观测也就将显著地提高对蛾特正常捕食习惯的了解。下面哪个为真,对上文给予最强的削弱()。【逻辑推理】

A.研究者仅仅对观测蛾特的捕食习惯感兴趣,所以不观察其他类型的行为

B.蛾特在夜间显示的行为不在白天显示

C.蛾特背上的小光标使其要捕食的昆虫产生警觉,这使蛾特花费更多时间来等待捕食时机

D.蛾特在研究者对其研究的月份中比其他时间更频繁地捕食

E.研究者不使用其他观察方法补充他们使用小光标来追踪蛾特夜间行为的方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放置小光标“既可以便于观察昆虫的正常捕食行为,同时也可能会影响昆虫的正常捕食习惯”,如果结论是能够观察到昆虫的正常捕食行为,则必须假设光标对其正常捕食行为没有影响。C选项说明背上有小光标的蛾特的捕食行为受到了影响,对论证给予削弱。

3、因为恐龙是爬行类动物,所以科学家曾经认为,像今天所有生活着的爬行类动物一样,恐龙是冷血动物。然而,最近在北极北部发现的恐龙化石使一些研究者认为至少有一些恐龙是温血动物。这些研究者指出,只有温血动物才能经受住北极冬季严寒的气候,而冷血动物在极冷的情况下会被冻死。下面哪一点如果正确的话,最能削弱研究者的论证()。【逻辑推理】

A.今天的爬行动物一般都生活在温和的甚至是热带的气候范围内

B.那些化石显示,北极恐龙比其他已知种类的恐龙小得多

C.北极恐龙的化石是在极其耐寒的植物化石旁边发现的

D.发现在一起的恐龙化石的数量表明,恐龙群是如此的庞大,以至于它们需要迁移以找到一个可持续供给食物的地方

E.史前气候环境专家认为,史前北极北部冬季的气温与它们今天相比无明显差别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要削弱的观点是“有些恐龙是温血动物”,该观点的论据是“在北极北部发现的恐龙化石,所以一些恐龙过去生活在北极北部,而只有温血动物才能生活在北极北部”。D选项说明“在北极北部发现的恐龙化石可能不是定居在此的恐龙而是迁移行程中的恐龙”,这样对一些恐龙是温血动物给予削弱。

4、根据医学资料记载,全球癌症的发病率20世纪下半叶比上半叶增长了近10倍,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这说明,20世纪下半叶以高科技为标志的经济迅猛发展所造成的全球性生态失衡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原因。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削弱上述论证()。【逻辑推理】

A.人类的平均寿命,20世纪初约为30岁,20世纪中叶约为40岁,目前约为65岁,癌症高发病的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普通超过70岁

B.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大量的青壮年人口死于战争;而20世纪下半叶,世界基本处于和平发展时期

C.高科技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诊断的准确率和这种准确的医疗诊断在世界范围的覆盖率

D.高科技极大地提高了人类预防、早期发现和诊治癌症的能力,有效地延长着癌症病人的生命时间

E.从世界范围来看,医学资料的覆盖面和保存完好率,20世纪上半叶大约分别只有20世纪下半叶的50%和7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论证对“20世纪下半叶癌症发病率比上半叶高了近10倍”的解释是“20世纪下半叶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失衡”,A选项是他因削弱,说明是年龄大引起癌症发病率的提高;C选项是他因削弱,说明是医疗诊断确认了过去没有被认为是癌症的病人;D选项中的“早期发现”解释了癌症发病率的提高,也是他因削弱;E选项说明医学资料统计更完整,也属于他因削弱。B选项上半叶青年人在战争大量死亡,对于癌症发病率应当起到降低的结果,所以B选项的信息对论证是加强,所以正确答案选B。注意,某些参考书的答案选D是错误的。

5、一个善的行为,必须既有好的动机,又有好的效果。如果是有意伤害他人,或是无意伤害他人,但这种伤害的可能性是可以预见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都是恶的行为。以下哪项叙述符合题干的断定()。【逻辑推理】

A.P先生写了一封试图挑拨E先生与其女友之间关系的信。P的行为是恶的,尽管这封信起到了与他的动机截然相反的效果

B.为了在新任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争夺一个晋升名额,J先生利用业余时间解决积压的医疗索赔案件。J的行为是善的,因为S小姐的医疗索赔请求因此得到了及时的处理

C.在上班途中,M女士把自己的早餐汉堡给了街上的一个乞丐。乞丐由于急于吞咽而被意外地噎死了。所以,M女士无意中实施了一个恶的行为

D.大雪过后,T先生帮邻居铲除了门前的积雪,但不小心在台阶上留下了冰。他的邻居因此摔了一跤,因此,一个善的行为导致了一个坏的结果

E.S女士义务帮邻居照看3岁的小孩。小孩在S女士不注意时跑到马路上结果被车撞了。尽管S女士无意伤害这个小孩,但她的行为还是恶的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按照题干定义,善的行为具有两个特征:主观好动机,客观好效果。恶的行为具有两个特征:主观有意或者无意但可以预见,客观坏结果。A选项中没有坏的结果;B选项中没有好动机;C无法预见;D善的行为与坏的结果不符合定义。E选项中尽管不能预见到小孩被车撞,但能够预见的是“不注意照看,3岁小孩会受到某种伤害”,同时有坏结果,所以答案选E。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MBA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