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章节练习(2019-02-21)

发布时间:2019-02-21


(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

1.主治下焦瘀热互结的方剂是(    )。

A.血府逐瘀汤 B.大黄牡丹汤 C.桃核承气汤 D.温经汤 E.生化汤

2.桃核承气汤是由哪首方剂化裁而成(    )。

A.大承气汤 B.调胃承气汤 C.小承气汤 D.增液承气汤 E.大陷胸汤

3.桃核承气汤主治症中不包括(    )。

A.少腹急结 B.小便自利 C.小便不利 D.神志如狂 E.烦躁谵语

4.桃核承气汤的功用为(    )。

A.行气止痛 B.活血祛瘀 C.祛瘀养血 D.逐瘀泻热 E.行气活血

5.主治下焦蓄血证的方剂为(    )。

A.桃核承气汤 B.血府逐瘀汤 C.膈下逐瘀汤  D.少腹逐瘀汤 E.复元活血汤

6. 不是桃核承气汤的组成药物(    )。

A.大黄 B.枳实 C.芒硝 D.桂枝 E.甘草

7.桃核承气汤适用于(    )。

A.阳明腑实证 B.水热互结证 C.下焦蓄水证 D.下焦蓄血证 E.以上均非

8.血府逐瘀汤的功效是(    )。

A.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B.补气活血通络 C.破血下瘀 D.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E.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9.胸痛日久,痛如针刺有定处,舌有瘀斑,脉涩者宜选用(    )。

A.血府逐瘀汤 B.补阳还五汤 C.生化汤 D.失笑散 E.鳖甲煎丸

10.膈下逐瘀汤主治(    )。

A.胸中血瘀证 B.瘀阻头面证 C.瘀血痹阻经络证 D.瘀血阻滞膈下证 E.寒凝血瘀证

11.血府逐瘀汤善于治疗瘀血的部位是(    )。

A.头部 B.胸中 C.膈下 D.少腹 E.周身

12.桔梗、枳壳同用的方剂是(    )。

A.普济消毒饮 B.参苓白术散 C.蒿芩清胆汤 D.血府逐瘀汤 E.柴胡疏肝散

13.五个逐瘀汤共有的药物是(    )。

A.桃仁、红花 B.桃仁、川芎 C.当归、赤芍 D.赤芍、红花 E.川芎

14.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黯淡,苔白,脉缓无力,治宜选用(    )。

A.血府逐瘀汤 B.补阳还五汤 C.大秦艽汤 D.大定风珠 E.温经汤

15.补阳还五汤的病机是(    )。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血虚血瘀 D.寒凝血瘀 E.痰阻血瘀

16.补阳还五汤中具有通经活络作用的药物是(    )。

A.地龙 B.黄芪 C.赤芍 D.归尾 E.桃仁

17.补阳还五汤的功用为(    )。

A.活血祛瘀通络 B.活血行气通络 C.补气行气活血D.行气祛瘀通络 E.补气活血通络

18.补阳还五汤的君药为(    )。

A.黄芪 B.当归尾 C.红花 D.桃红 E.川芎

19.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的用意在于(    )。

A.补气利水 B.补气行血 C.补气生血 D.补气生阳 E.补气固表

20.复元活血汤的功用为(    )。

A.活血行气,祛瘀养血 B.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C.活血行气,祛瘀通络

D.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E.活血行气,疏肝通络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C 2.B 3.C 4.D 5.A 6.B 7.D 8.D 9.A 10.D

11.B 12.D 13.E 14.B 15.B 16.A 17.E 18.A 19.B 20.D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中西医执业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养生的方法( )

A、适应自然,避其邪气

B、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C、调摄精神,内养真气。

D、形与神俱,尽终天年

E、劳逸结合,不可过劳

参考答案:D

药品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属于

A.可使用药品

B.不能使用药品

C.不合格药品

D.假药

E.劣药

正确答案:D
药品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属于假药。

流行性出血热易发生高血容量综合征的病期是( )

A.发热期

B.低血压休克期

C.少尿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

参考答案:C

患儿,男,5岁。头、肩、背出汗明显,活动后加重,易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四肢欠温,舌淡苔薄,脉弱。中医治疗首选方剂为

A、人参五味子汤

B、当归六黄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生脉散

E、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参考答案:E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