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知识点:传播途径—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发布时间:2019-02-23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指经节肢动物叮咬吸血或机械携带而传播的传染病。

1.经节肢动物的机械携带而传播:如苍蝇、蟑螂携带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后者一般只能存活2~5天。当它们觅食时接触食物、反吐或随其粪便将病原体排出体外,使食物污染,人们吃了这种被污染的食物或使用这些食具时而感染。

2.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处于菌血症、立克次体血症、病毒血症、原虫血症的宿主,使病原体随宿主的血液进入节肢动物肠腔或体腔内经过发育及(或)繁殖后,才能感染易感者。病原体在节肢动物内有的经过繁殖,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蚊体内;有的经过发育,如丝虫病的微丝蚴在蚊体内数量上不增加,但需经过一定的发育阶段;有的既经发育又经繁殖,如疟原虫在按蚊体内。节肢动物自吸入病原体至能够感染易感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称为外潜伏期。换言之,吸血节肢动物感染病原体后,不立即具有传染性,必须经过一个外潜伏期后,方有传播能力。

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为数极多,其中除包括鼠疫、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疾病外,还包括200多种虫媒病毒传染病

节肢动物的孳生繁殖和活动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因而它的媒介作用也受后者的影响。所以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发病一般均具有地区性和季节性升高;有些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例如森林脑炎多见于伐木工人),发病年龄有差异,新疫区各年龄组发病无差异,老疫区多集中于儿童。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公卫执业医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本率(或构成比)之问有无差别,或说明两种现象问是否存在关系,宜选用

A.t检验

B.F检验

C.相关分析

D.u检验

E.x2检验

正确答案:E
x2检验的适用范围就是率之间的检验。

某地区人群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皮肤瘙痒、腹泻及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水源可能受到的污染为

A.砷

B.甲基汞

C.苯

D.酚

E.氰

正确答案:D
(答案:D)皮肤瘙痒、腹泻、恶心等都是酚中毒的症状。虽然在急性砷中毒时也含有腹泻、恶心等症状,但这是大量摄入砷后的急性发作,如不及时抢救就有生命危险。而本题中的人群是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症状,故不是砷引起的,而且砷中毒没有皮肤瘙痒。

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有( )。

正确答案:E

若维生素A的摄入量为1 000IU,β胡萝卜素摄入量是3mg,视黄醇当量(ugRE)应是

A.668

B.801

C.901

D.1200

E.1300

正确答案:B
根据IlU维生素A----0.3ugRE,1ugβ-胡萝卜素=0.167ugRE,本题中视黄醇当量(ugRE)=1000IU×0.3+3000tugβ-胡萝卜素×0.167,即801ugRE。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