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2022北京考区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笔试疫情防控温馨提示
发布时间:2021-11-17
2021年11月17日,北京考区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布了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疫情防控温馨提示,接下来,跟着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一起来了解一下。
为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做好北京考区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目前国家和首都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规定,现将疫情防控措施告知如下:
一、考生在备考期间,要做好自我防护,避免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接触;避免去人群流动性较大、人群密集的场所聚集;不参加聚会聚餐。考试期间应尽量保持考点、住所两点一线。
二、请考生提前申领北京健康宝,查询自身健康状态。考试当天经现场测量体温正常、北京健康宝为“未见异常”,且持本人首场考试前48小时内采样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进入考点。核酸检测报告须为全国范围内具有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资质的机构出具的纸质或电子报告,提供的报告上须准确显示采样时间,要精确到小时。
为保证能够顺利参考,请考生提前预约核酸检测服务。考三科的考生须提供11月25日下午2点以后采样的核酸检测报告,考两科的考生须提供11月26日上午9点以后采样的核酸检测报告。
三、考试当天预留足够时间,确保至少考前60分钟到达考点,并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前往。考生应自备若干一次性医用口罩或无呼吸阀的N95口罩,在考点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的间隔距离,身份核验时可短暂摘下口罩,积极配合考点工作人员做好防疫相关工作。
四、所有送考、陪考人员一律不得进入考点。考试期间,考生应自觉维护考试秩序,服从现场工作人员安排。考试结束后,考生应按照楼层分布分批离开考点,不得在考场、考点附近聚集。
五、考试防疫相关要求将根据国家和首都疫情防控措施规定的变化随时调整,请考生及时关注市人事考评办公室最新通知,并保持手机畅通,以免影响正常参考。
51题库考试学习网带给大家的资讯就到这里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51题库考试学习网也会努力为大家更新!
原文链接:http://rsj.beijing.gov.cn/xxgk/tzgg/202111/t20211117_2538922.html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公务员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https://cdn.niusouti.com/images/1325ee35d9f1fc92_img/edc45ee14d2f4fd2.jpg)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设想 不可逆转 渗透
B.假象 无法遏制 影响
C.想象 势不可挡 影响
D.假定 难以控制 渗透
B
C
D
7026~7862
1023~2046
20472~27891
6668~6700
3387~5043
8911~10284
5044~6026
6801~7006
6025。
【热点背景】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颁奖。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
【模拟试题】
自2000年起,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做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2019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被黄旭华、曾庆存两位院士摘得。对此,你怎么看?
首先,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设置,标志着科技领域的重视,标志着自主创新科技发展正在加速前进。当下,我国正面临民族复兴重大的机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复兴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迫切的去建设一个世界级的科技强国。近年来,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政策不断出台,包含奖项设置的众多组合拳正在破解这一困境,科技创新迸发活力。2019年,“嫦娥”奔月、蛟龙“潜水”、“天眼”瞭望太空等众多成就昭示了科技领域的欣欣向荣。
其次,体现了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培养人、聚集人、尊重人、激发人的努力,这种努力会让社会各界出现更多的成果。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是对科学巨匠的嘉奖,是对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致敬,更是对科研工作的认可,只有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才能释放科研领域的巨大潜能。
此外,我们看到科技奖励大会的获得者,十年磨一剑,埋头潜入科学海洋,矢志不渝、严谨务实的精神。他们是科技创新领域的一座座里程碑,激发无数科技工作者顽强拼搏,永攀科技高峰。
但是目前还有很多领域的地方被限制,还有很多短板和不足,需要不断地完善、解决。这给我们科学技术工作者提出更多的要求,需要科学家、大国工匠、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大公众领域的科学精神普及,讲好科学家故事,树立科学领域偶像,引领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才能让一辈辈科学巨匠不断刷新中国创造高度。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20-02-22
- 2019-07-14
- 2019-07-14
- 2019-07-14
- 2021-05-21
- 2021-05-21
- 2019-07-14
- 2020-02-24
- 2019-07-14
- 2020-02-24
- 2020-11-12
- 2019-07-14
- 2020-11-11
- 2021-07-15
- 2019-07-14
- 2021-05-21
- 2021-05-21
- 2019-07-14
- 2021-11-13
- 2019-01-29
- 2021-05-21
- 2021-05-21
- 2020-02-24
- 2021-07-15
- 2019-01-29
- 2021-07-15
- 2020-02-22
- 2019-01-29
- 2019-07-14
- 201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