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崇州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4)
发布时间:2020-10-14
关于2020年事业单位考试,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准备了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崇州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无答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51题库考试学习网会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26、应当感谢文学,感谢它为人生不至于囚死在条条现实的界内,而提供了一种优美的方式,否则钟表一样地不越雷池,任何一种猿类都无望成人。这样说吧:文学即越界,文学的生命力就在于不轨之思,或越界的原欲;倘于既定的界内大家都活得顺畅、满足,文学就根本不会发生。
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的表达方式是优美的
B、现实生活中文学的作用是很大的
C、现实的不顺畅可以通过文学补偿
D、文学起源于生活
27、人类是自然选择的产物,是从一系列人类的祖先即近似人形的原人进化而来的。原人中有一部分已能使用简单的石制工具和武器。最早出现的原人是南方古猿。一般认为,它们最早出现在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热带草原上,距今400多万年。这种灵长类动物的骨盆和腿与现代人极为相似,但其脑容量只有人类的三分之一,几乎赶不上现存的类人猿脑容量。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南方古猿的脑容量只有现代人类的三分之一
B、人类是由南方古猿进化而来
C、原人生活在距今400多万年的非洲
D、原人已经能使用石制工具和武器
28、龙卷风学名“龙卷”,多出现在夏季地表或海面显著增热的午后。这时空气垂直对流十分剧烈,巨大的积雨云迅速增长,在雷雨大风天气状态下,龙卷风便有可能应时而生了。积雨云前部为上升气流,后部为下沉气流,两种气流交界处,大气极不稳定,这种扰动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形成涡管,像一个猛烈旋转的“大轮子”,产生了一个强大的高速气柱,如“象鼻子”的漏斗状云柱从对流强烈的积雨云底部旋转而下。
下列选项中,对上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在雷雨大风天气状态下,龙卷风就一定会产生
B、龙卷风产生时空气垂直对流会十分剧烈
C、龙卷风产生时巨大的积雨云会迅速增长
D、龙卷风多出现在夏季地表或海面显著增热的午后
29、“得逍遥,且逍遥,逍遥之人乐陶陶,请看不会逍遥者,攒眉奔走枉徒劳。富贵前生定,贫穷命里招,任你用机谋,难与天工拗,劝君跳出这樊笼,随意逍遥真个好。杯中酒不空,心上愁须扫,花前月下且高歌,莫催两鬓成衰老。”此时诗人的心境是( )。
A、骄傲的
B、闲适的
C、自信的
D、自满的
30、根据近年来调查数据研究香港的社会流动,能够发现一些细致的社会结构变化:所有社会阶层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流动性,社会阶层间开放性比较显著;阶层之间的流动性显然低于阶层内部的流动性,尤其是进入上层的流动率较低;上层的代际职业继承性相对明显,流入率流出率都较低;中层内部三个等级之间的流动性极为频繁和显著;下层的代际职业向上流动最为明显,子代职业地位上升到中层中的中下层和中中层较多,而不是中上层。
理解该文段后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以家族继承为核心的上层社会轻易跨不进去
B、该调查数据中,同一层级内部还要分三个等级
C、香港的社会阶层结构较为固化
D、香港是一个下层社会人员可以有梦想的社会
以上就是本次51题库考试学习网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小伙伴们能够继续努力,相信最后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还有更多有关考试练习在等着你哦!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事业单位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们究竟是靠什么线索,断言出当时的地球就是这么一个宇宙级的大雪球呢?靠岩石。只有岩石的残片,是唯一能够穿越时空,将尘封往事保留至今的星球遗迹。
岩石中的沉积岩(由地表沉积物压实固结而形成的岩类)是反映当时地表环境的直观快照。一层层的沉积岩构成地层,一套套地层又构成大陆表面直接披覆的“外皮”。所谓大陆,不外乎是蓝海中一座座庞大的“移动方舟”,它们会漂移、会裂解,也会在偶然的时段,合众为一。科学家们有一套完善的方法,揭示大陆上的每一块沉积岩形成于何时、何地以及何种环境,并以此还原大陆漂移和环境变迁的历史:利用层序律和同位素时钟,能够确定出地层形成的年代;利用沉积岩中含磁矿晶的排列方位,能够还原出大陆当时所处的纬度;岩石的结构与构造可以揭露沉积物生成的环境;而地层间的叠置关系则记录着环境的演化与变迁。
板块漂移可能是雪球事件的始作俑者。在当时的地球上,各个板块已经聚合为联合大陆,处于中低纬度间。大陆的表面是岩石,对太阳光的反照率比大洋要强得多,而低纬度偏偏又是地球接受太阳光最多的区域。陆地增加的直接后果,便是单位时间内整个地球系统获得的太阳能更少了。地表的温度输入主要靠阳光,“净收入”的减少,是全球变冷的第一推力。
地表之上,还有大气层。温度的输入是一回事,但维持又是另外一回事。地表温度的维持主要靠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CO?)等对太阳能的锁定。大量陆地聚集到低纬度,对大气中CO?的含量是一个极为负面的影响因素。热带降雨活跃、大气潮湿,导致大陆岩石圈风化作用空前活跃。在风化作用中,大气中的O?、CO?、H?O等成分被消耗,并随着生成物进入岩石圈,从而退出大气循环。当大气中“净流通”的CO?等温室气体减少,温室效应便随之减弱。环境温度逐渐降低,冰川一步步生成并扩大,冰期就这样悄然而至。
到了冰川扩大的时候,事情就变得更加不可挽回了,冰川本身便是上述合力的结果,但它也恰恰是全球持续变冷最有效的诱因,回到反照率这个概念上,说到反射太阳光,无论海水也好,岩石也罢,又有什么能跟晶莹的冰雪相比?另外,当水体扩大结冰,蒸发会越来越少,大气中能够维持温度的湿润水汽也骤然下降,反照率的激增和蒸发率的骤减,直接使冷室效应进入了一个持续堆栈的死循环。环境模拟表明,当地球表面有一半被冰覆盖的时候,全球冻结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一个冰雪满布的地球,将是必然出现的结局。
那么谁又是当时地球的破冰者呢?
不是太阳,也不是撞击的天体,而是地球自己。这是一颗有着活跃内动力的热行星,而这份终将表现出来的力量,叫做火山作用。火山的及时救援,让地球从全面的凝结中苏醒了过来。被称为极端火山作用的事件,无疑是生物圈的灭绝级大杀器。然而此时,这个让生物圈闻风丧胆的武器,却成了把地球从雪球中拯救出来的功臣。当然,对付冰雪的套路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不是靠岩浆的温度来直接烘烤,而是靠输出气体来间接改变大气圈的成分。
那些被封进岩石圈从而退出大气循环的温室气体们大概不会忘记,地球本身其实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循环系统。气体被锁进岩石圈?不要紧。岩石还要在板块构造的循环中被带回地幔里。当岩石的枷锁融化为流动的岩浆,气体也就重获了自由。随后,等火山作用适时打开重归地表的通道,这些溶于岩浆的挥发物,便会随着汹涌的热流一起回到大气层。
雪球时期,由于冰盖的影响,全球的岩石风化率进入了一个历史低位,地表温室气体的消耗因素几乎“触底”。此时,火山作用的净输入便显得尤为突出了。火山持续溢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越聚越多,当它们的占比重新达到足以封存阳光,使平均温度能够重回冰点之上时,经历了“冬眠”之后,生物圈获得了一场迸发式的发展,这种反应远远超出了元古代长期以来所表现出的样子。
一个从雪球中醒来的生物圈,将要给地球带来多大的变革呢?
长久以来被单细胞生物所统治的时空,随着雪球事件的结束而一并瓦解。多细胞的复杂生命,辐射性地扩展到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生命从此成为地球的“显学”。这5.4亿年,是我们自己的故事。生命见证了一个个优势类群的崛起,也见证了惨不忍睹的灭绝。高山依然在隆升和剥蚀,海洋也依然在扩张和闭合,但是,唯有那神秘的雪球,却再也没有重回世间。
火山作用对地球生命而言始终意味着灾难和灭绝。
B.名不副实、影响、孕育
C.受之无愧、推动、造就
D.名副其实、交流、培育
B.佃户;老板
C.雇工;学长
D.徒弟;师傅
A项代入后,“东家”即主人,和“夫子”无明显逻辑关系,“学生”和“员工”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代入后,“东家”和“佃户”是雇佣关系,“老板”和“员工”是雇佣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正确;
C项代入后,“东家”和“雇工”是雇佣关系,“学长”和“员工”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代入后,“东家”和“徒弟”无明显逻辑关系,“师傅”和“员工”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20-10-16
- 2020-10-09
- 2020-10-12
- 2020-10-11
- 2020-10-19
- 2020-10-22
- 2020-10-10
- 2020-10-12
- 2020-10-24
- 2020-10-24
- 2020-10-09
- 2020-09-17
- 2020-10-12
- 2020-10-09
- 2020-10-09
- 2020-10-19
- 2020-10-10
- 2020-10-24
- 2020-10-18
- 2020-10-12
- 2020-10-16
- 2020-10-12
- 2020-10-22
- 2020-09-23
- 2020-10-12
- 2020-09-17
- 2020-10-11
- 2020-10-15
- 2020-10-12
- 2020-10-21